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聚集信息化合物初步研究 ——生物活性分析及人工合成诱芯应用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聚集信息化合物初步研究 ——生物活性分析及人工合成诱芯应用

论文摘要

落叶松八齿小蠹作为北方落叶松林蛀干害虫的先锋种,经常猖獗成灾,侵害健康或半健康活立木,对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构成了巨大威胁。但因其个体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给监测和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随着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利用聚集信息化合物防治和监测害虫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本文从室内电生理反应和田间试验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一系列信息化合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聚集作用效果,通过筛选并优化,首次获得了 2 种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具有显著诱集效果的信息化合物诱芯配方—诱芯 1 和诱芯 2,其中最佳配方诱芯 1在一个扬飞季节中平均每个诱捕器诱集成虫近四千只。 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考察了 33 种信息化合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生理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 17 种信息化合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具有生理活性,其反应敏感程度依次为(-)-Ipseno(l1.2902mV),Ipsenol(50%+/50%-) (1.1959 mV),Ipsdienol(50%+/50%-) (1.0432mV),(+)-Ipsdienol (0.9369 mV),myrtenol(0.7774 mV),无水乙醇(0.6464 mV),Alpha-pinene(0.6294 mV)等。 田间试验(2002-2004 年)结果表明,复组分诱芯 1 [ipsdienol(97%+/3%-) + Ipsenol(3%+/97%-) + 3-methyl-3-buten-1-ol]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引诱效果最显著;同时,对诱芯 1 中各组分的旋光性对引诱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诱芯 5 [ipsdienol(97%+/3%-) + Ipsenol(50%+/50%-) + 3-methyl-3-buten-1-ol] 、 诱 芯 2 [ipsdienol(50%+/50%-) + Ipsenol(3%+/97%-)+ 3-methyl-3-buten-1-ol] 及 诱 芯 8 [ipsdienol(50%+/50%-) + Ipsenol(50%+/50%-) + 3-methyl-3-buten-1-ol] 均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效果,但其引诱效果均低于诱芯 1;试验结果还表明,上述复组分诱芯的引诱效果是 Ipsdienol 和 Ipsenol 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 此外,我们还对筛选、优化得到的复组分诱芯 1 的有效作用半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缘外 50 米、100 米、150 米、200 米四种距离在 0.01 水平上的诱集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与林内同种诱芯相比,林缘外 50 米处诱芯的诱集效果却极显著增加。 2004 年在长春市净月潭对落叶松八齿小蠹扬飞期进行了考察研究,并获得了其扬飞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从 4 月下旬开始扬飞,一年中共出现三次扬飞高峰期,第一次出现在五月上旬,第二次在六月中旬,第三次高峰期在七月中旬出现,至九月上旬扬飞基本结束。与前人在黑龙江省研究的结果相比,各次扬飞高峰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依次大约为 10 天、30 天、30 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分布、发生及危害
  • 二、小蠹虫信息化合物研究概况
  • (一) 小蠹虫信息化合物的作用
  • (二) 小蠹虫信息化合物的鉴定和合成
  • (三) 信息化合物在小蠹虫治理中的策略和方法
  • 三、落叶松八齿小蠹研究概况
  • (一) 生物学
  • (二) 生态学
  • (三) 预测预报
  • (四) 综合防治
  • 四、本项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1.1 EAG 反应试验
  • 1.1.1 供试昆虫
  • 1.1.2 供试样品
  • 1.1.3 触角电位测定主要仪器
  • 1.1.4 触角电位测定方法
  • 1.1.5 EAG 数据分析
  • 1.2 活性成分的田间生物测定
  • 1.2.1 供试材料
  • 1.2.2 试验方法
  • 1.2.3 试验地概况
  • 1.2.4 试验设计
  • 1.2.5 田间诱虫效果观察
  • 1.3 人工合成聚集信息化合物诱芯有效作用半径研究
  • 1.3.1 供试材料
  • 1.3.2 试验方法
  • 1.3.3 试验地概况
  • 1.3.4 效果观察
  • 1.4 生物学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2.1 EAG 反应试验
  • 2.2 活性成分的田间生物测定
  • 2.2.1 二00 二年试验
  • 2.2.2 二00 三年试验
  • 2.2.3 二00 四年试验
  • 2.3 人工合成聚集信息化合物诱芯有效作用半径研究
  • 2.4 生物学分析
  •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 3.1 结论
  • 3.1.1 EAG 反应
  • 3.1.2 活性成分的田间生物测定
  • 3.1.3 人工合成聚集信息化合物诱芯有效作用半径研究
  • 3.1.4 生物学分析
  • 3.2 讨论
  • 3.2.1 EAG 反应
  • 3.2.2 活性成分的田间生物测定
  • 3.2.3 人工合成聚集信息化合物诱芯有效作用半径研究
  • 3.2.4 生物学分析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N-无取代噻吩异靛蓝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2)
    • [2].一种二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性质[J]. 广州化工 2020(05)
    • [3].商品化合物数据库[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02)
    • [4].农药专利化合物的前世今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28)
    • [5].苝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J]. 化学进展 2015(06)
    • [6].淺析書庫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J]. 文津学志 2019(00)
    • [7].抓住突破口 速解推断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推断题例析[J]. 中学化学 2020(03)
    • [8].碳及其化合物的简要分析[J]. 问答与导学 2019(26)
    • [9].全景分析金属铝 深入探究化合物[J]. 中学化学 2020(05)
    • [10].“铁及其化合物”常见考点例析[J]. 高中数理化 2020(17)
    • [1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新型试题易错提醒[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15(11)
    • [12].FEMA公布的第26批GRAS化合物名单[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3(05)
    • [13].科学家建构出“不可能存在”的化合物[J]. 中学生天地(B版) 2011(Z1)
    • [14].警惕:我们生活在人造化合物的包围中[J]. 科学养生 2008(02)
    • [15].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一般方法[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 2008(04)
    • [16].砷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思考[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8)
    • [17].瑞香狼毒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8].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4)
    • [19].降香中1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异黄烷类新化合物[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9)
    • [20].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18种非法添加化合物[J]. 食品科技 2020(08)
    • [21].酞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6(07)
    • [22].由两个无效案例浅谈药物化合物晶体的创造性[J]. 化工管理 2016(29)
    • [2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J]. 化工中间体 2014(09)
    • [24].鞣酸高乌甲素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5)
    • [25].有关铁和铁的化合物反应归纳[J]. 中学化学 2017(07)
    • [26].镁、铝及其化合物考点例析[J]. 高中数理化 2015(23)
    • [27].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归类例析[J]. 高中数理化 2013(Z1)
    • [28].铜及其化合物[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 2011(06)
    • [29].一种新型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J]. 乙醛醋酸化工 2013(06)
    • [30].更正[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标签:;  ;  ;  ;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聚集信息化合物初步研究 ——生物活性分析及人工合成诱芯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