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而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估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的基础。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甘肃省是一个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贫困现象较严重。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主要的粮食生产区,2009年粮食总产量高达906.2万吨,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但是甘肃省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省份,粮食生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严重,如何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甘肃省1985-2009年25年的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三个指标分析了甘肃省的粮食生产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全国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甘肃省内部不同地区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偏低,且不同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差别较大。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认识: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可以分别概括为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灾害,价格因素和政策因素等,其中,土地利用状况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农业生产条件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且是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出发点和突破口;水资源、冰雹等自然灾害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力的最基本约束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根据甘肃省具体情况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依靠科技进步,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良水土利用方式,突破水土资源的约束;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以及促使政策的实施落实到实处;提高机械化水平,合理及平衡施肥,提高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都能极大的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力水平。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科技含量与技术投入力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等是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并借助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肃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趋势预测,得出结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1 前沿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涵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 2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 2.1 甘肃省自然条件
  • 2.2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趋势分析
  • 2.2.1 粮食总产量
  • 2.2.2 人均粮食产量
  • 2.2.3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 3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分析
  • 3.1 甘肃省与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分析
  • 3.1.1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
  • 3.1.2 甘肃省与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较
  • 3.2 甘肃省不同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研究
  • 3.2.1 河西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 3.2.2 陇东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 3.2.3 陇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 3.2.4 陇中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 4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灰色关联度建模原理
  • 4.2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4.3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计算与分析
  • 4.4 影响因素分析
  • 4.4.1 土地利用状况
  • 4.4.2 农业生产条件
  • 4.4.3 自然灾害
  • 4.4.4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5 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 5.1 改善灌溉条件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 5.1.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 5.1.2 加强农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 5.1.3 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促进节本增效
  • 5.2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作物复种指数
  • 5.3 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先进技术的推广
  • 5.3.1 重视粮种选育以及先进技术应用
  • 5.3.2 加强病虫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注重合理施肥
  • 5.4 响应国家号召与政策法规,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
  • 6 结论
  • 6.1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 6.2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趋势预测
  • 6.3 增长潜力分析
  • 6.3.1 在调整种植结构方面的增产潜力
  • 6.3.2 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的增产潜力
  • 6.3.3 在政策扶持方面的增产潜力
  • 7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7.1 本文的创新
  • 7.2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汉平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分析[J]. 地理空间信息 2020(03)
    • [2].试论如何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J]. 今日畜牧兽医 2020(09)
    • [3].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9)
    • [4].江宁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4)
    • [5].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3)
    • [6].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J]. 中国种业 2016(01)
    • [7].“四化同步”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6(02)
    • [8].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9].“四化”同步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分析[J]. 农业经济 2016(06)
    • [10].福建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动态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良种投入与耕作技术对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15(13)
    • [12].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3].数字[J]. 中国农资 2017(08)
    • [14].我国商品粮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路径选择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 [15].农业补贴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15(12)
    • [16].郴州市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J]. 商 2016(29)
    • [17].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关于做好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 种业导刊 2013(11)
    • [18].基于城市化视角的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11)
    • [19].提升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 2013(03)
    • [20].农业自组织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条件、动力和培育途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2)
    • [21].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3(10)
    • [22].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2(02)
    • [23].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6)
    • [24].释放土地的活力——甘肃省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述[J]. 中国畜牧业 2012(11)
    • [25].农一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13)
    • [26].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J]. 农民致富之友 2012(20)
    • [27].水产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0)
    • [28].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现代农业“十化”目标[J]. 中国农业信息 2011(08)
    • [2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J]. 黑龙江粮食 2011(04)
    • [30].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04)

    标签:;  ;  ;  ;  ;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