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化学
作者: 郝金恒
导师: 宫平
关键词: 抗菌药物,恶唑烷酮,利奈唑酮,设计,合成,抗菌活性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是关于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本文简述了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抗菌机理,重点研究了新型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菌活性。以利奈唑酮为先导化合物,在分析恶唑烷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基础上,作者保留了恶唑烷酮母环这一必需的药效基团,对环上3位和5位取代基进行了改造:在3-位引入了3-氟-4-(2-甲基噻唑-4-基)苯基、3-氟-4-[2-(吡啶-2-基)噻唑-4-基]苯基,5-位亚甲基上引入含硫取代基团及取代酰胺基团,以期通过取代基的变化发现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并进一步探索构效关系。参照文献的方法,以间氟苯胺为原料,合成了十七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抗菌药物概述
1.2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3 抗菌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1.4 新型抗菌药物噁唑烷酮类化合物
第二章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
2.1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2.1.1 噁唑烷酮母核的改造
2.1.2 噁唑烷酮母核5位侧链的改造的改造
2.1.3 噁唑烷酮母核3位侧链的改造的改造
2.2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及目标化合物
第三章 合成路线的选择与设计
3.1 噁唑烷酮母环的合成
3.2 中间体R-丁酸缩水甘油酯的合成噁唑烷酮母环的合成
3.3 苯环4位取代基噻唑的合成
3.4 中间体溴代酮的合成
3.5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6 合成路线的确定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抗菌活性测定
4.2 抗菌活性测定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实验部分
6.1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中间体的制备
6.2 噁唑烷酮类目标化合物的制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6-12-14
参考文献
- [1].某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的制定与合理性分析[D]. 谢小云.福建医科大学2017
- [2].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现况多重分析[D]. 陈炜.苏州大学2016
- [3].山东省村卫生室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规律研究[D]. 杨丁.山东大学2018
- [4].乡村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黄蕾.陕西师范大学2018
- [5].某三乙医院2012-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D]. 翟蕾.青岛大学2016
- [6].基于文献与实证分析的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策研究[D]. 谢新鑫.南华大学2016
- [7].医院信息系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安艳芳.苏州大学2014
- [8].肿瘤专科医院16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临床分析[D]. 于春霞.新疆医科大学2007
- [9].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分析[D]. 王晓娇.山西医科大学2014
- [10].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调查及干预[D]. 魏红.中南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恶唑烷酮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研究[D]. 许菁.天津医科大学2008
- [2].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 刘亚婧.沈阳药科大学2005
- [3].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D]. 梁辉.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新型抗菌药利奈唑酮的汇聚式合成[D]. 卢诗超.天津大学2009
- [5].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初探[D]. 赵肖玉.四川大学2007
- [6].利奈唑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 焦军平.西北大学2008
- [7].新型抗菌剂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 洪伟.沈阳药科大学2004
- [8].双恶唑烷酮和5-取代乙基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D]. 马丽.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5
- [9].恶唑烷酮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D]. 黄静.西北大学2005
- [10].新型抗菌药利奈唑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赵春深.沈阳药科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