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

论文摘要

时代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向学习型社会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具备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将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正如社会的急剧发展带给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一样,高校体育课程带给大学生的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现实体育生活的满足中。随着个体生活环境的变化、身心特点的变化、对待体育的价值需求的变化以及体育运动内容的不断创新与开发,人们需要进行终身体育学习、需要发挥体育学习的潜力、需要具备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面对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高校体育课程应当使大学生在现实体育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中激发起对可能体育生活的主动探寻。为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在深入探讨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功能、指导理念、价值取向、设计路线以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活动且具有多形式组织结构的育人方案;是以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力、促进体育学习活动进入日常生活为核心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在多种有计划的途径下,通过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熏陶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运动体验而形成的。该课程应当在继续发挥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同时,强调传播与发展体育文化的功能、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生活化的功能以及强化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功能。课程指导理念是:树立文化观;建立生活观;坚持健康观。2.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是:体育文化与生活。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提升体育学习力。课程设计的逻辑展开是:传承文化与体验生活。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是: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相统一;体育学习活动的多形式共同作用;现实体育生活与可能体育生活相联系。3.课程的总目标是: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使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得以丰厚;深刻体验并能够感悟到体育对自身现实生活的促进价值;具有积极的体育学习活动欲望,并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较为顺利地进行自我调控的体育学习;经常表现出独具个性的创新行为,基本形成稳定的体育学习风格;将体育道德加以内化,在各种组织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适应与和谐;善于运用相应策略,促进自己的身体与心理保持在健康状态;对可能体育生活产生需求,把体育学习动力与能力的提升,从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状态。4.课程的具体目标以体现体育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为主线。课程的具体内容以蕴涵科学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为宗旨。课程的具体结构以突出社会化特征和生活化特征为内涵。课程的具体学习活动方式以关注经验和关注体验为核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依据
  • 1.1.1 背景及视角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2.1 研究的假设
  • 1.2.2 研究的内容
  • 1.2.3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对象
  • 1.3.2 研究的方法
  • 2 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 2.1 学习型社会理念中的学校教育
  • 2.1.1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 2.1.2 学习型社会理念中的学校教育
  • 2.2 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状况
  • 2.2.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
  • 3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功能与指导理念
  • 3.1 高校体育课程性质的新释义
  • 3.1.1 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 3.1.2 高校体育课程的操作定义
  • 3.1.3 解读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
  • 3.2 高校体育课程功能的新思考
  • 3.2.1 传播与发展体育文化的功能
  • 3.2.2 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生活化的功能
  • 3.2.3 强化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功能
  • 3.3 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理念
  • 3.3.1 树立文化观
  • 3.3.2 建立生活观
  • 3.3.3 坚持健康观
  • 4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的方法论探究
  • 4.1 价值取向的确立
  • 4.1.1 对课程设计的理解
  • 4.1.2 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前瞻
  • 4.1.3 体育文化与生活取向的考证
  • 4.2 设计路线的论证
  • 4.2.1 两种典型设计模式的启示
  • 4.2.2 提升体育学习力:设计的逻辑起点
  • 4.2.3 传承文化与体验生活:设计的逻辑展开
  • 4.3 设计原则的制定
  • 4.3.1 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相统一
  • 4.3.2 体育学习活动的多形式共同作用
  • 4.3.3 现实体育生活与可能体育生活相联系
  • 5 体现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的课程目标
  • 5.1 目标设计的来源
  • 5.1.1 课程目标理论的启示
  • 5.1.2 现状调查的总结
  • 5.2 目标确立
  • 5.2.1 目标表述方式的论证
  • 5.2.2 总目标
  • 5.2.3 基础性目标
  • 5.2.4 展宽性目标
  • 5.2.5 提高性目标
  • 6 蕴涵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内容
  • 6.1 内容设计的来源
  • 6.1.1 课程内容理论的启示
  • 6.1.2 现状调查的梳理
  • 6.2 内容设置
  • 6.2.1 探究互补效应的优势功能群
  • 6.2.2 实现基础性目标的课程内容
  • 6.2.3 实现展宽性目标的课程内容
  • 6.2.4 实现提高性目标的课程内容
  • 7 突出社会化与生活化的课程结构
  • 7.1 结构设计的来源
  • 7.1.1 课程结构理论的启示
  • 7.1.2 现状调查的解析
  • 7.2 结构设计
  • 7.2.1 探究社会化与生活化的体育课程结构
  • 7.2.2 基础型体育课程结构
  • 7.2.3 展宽型体育课程结构
  • 7.2.4 提高型体育课程结构
  • 8 关注经验与体验的学习活动方式
  • 8.1 学习活动方式设计的来源
  • 8.1.1 解读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方式
  • 8.1.2 现状调查的反思
  • 8.2 学习活动方式指南
  • 8.2.1 探究关注经验与体验的学习活动方式
  • 8.2.2 体育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 8.2.3 体育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 8.2.4 体育隐性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 9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现状与改革[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2].关于《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6(02)
    • [3].基于雨课堂的课程设计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为例[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9(04)
    • [4].微课程设计:属性、原则与要素[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12)
    • [5].“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程设计——基于大数据的视角[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9(03)
    • [6].中职3D打印课程设计与应用的实践研究[J]. 装备维修技术 2020(01)
    • [7].高职院校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四嵌入”课程设计探析[J]. 中国包装 2020(06)
    • [8].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08)
    • [9].汽车设计的《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20(38)
    • [10].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历程与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发展[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7)
    • [1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综合课程设计探索[J]. 广东化工 2020(15)
    • [12].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 机电技术 2020(04)
    • [13].高职财经课程设计的分析研究[J]. 财富时代 2020(07)
    • [14].融合移动学习需求的大学数学微课程设计[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5].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在线学习课程设计的路径探索[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20)
    • [16].“中国商业环境”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3)
    • [17].高职课程设计改革探究——基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反向课程设计思维[J]. 现代交际 2018(23)
    • [18].过程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以“雨水坑”为例[J]. 上海教育科研 2018(12)
    • [19].西方近百年课程设计理论演变述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2)
    • [20].音乐课程设计的投射观念与方法[J]. 艺术教育 2019(03)
    • [21].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与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06)
    • [22].课程设计:相关概念的辨析与厘定[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9(03)
    • [23].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内涵及其提升[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9(08)
    • [2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会议策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研究[J]. 时代农机 2017(10)
    • [25].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J]. 山西农经 2017(23)
    • [26].基于4F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研究[J]. 知识经济 2018(09)
    • [27].论大学课程设计[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3)
    • [28].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06)
    • [29].提高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质量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30].C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17)

    标签:;  ;  ;  ;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