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程模拟,硫酸盐,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邓奇根,吴喜发,王颖南[1](2019)在《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反应)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制,采用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封闭反应装置,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用两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在含水条件下与硫酸镁进行气体生成热模拟实验。使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对热模拟温度(250℃~600℃)8个温阶的气体产物进行取样分析,探究了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TSR反应能够促进煤中烃类大分子的裂解,尤其是CH_4气体的生成;CO_2生成曲线由降到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TSR反应的进程;H_2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可能是煤中硫自由基和氢的供给及消耗与硫化氢的成生呈此消彼长关系,是多种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煤中硫含量对TSR反应程度有较大影响;煤加水反应体系中H_2S生成量较小,发生了程度较低的TSR反应,硫酸镁的加入使反应体系中H_2S生成量增大,硫酸镁促进了TSR反应,加速了烃类大分子分解。(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6期)
肖七林,李楚雄,鄢坤[2](2016)在《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对原油C_7轻烃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直接影响C_7轻烃参数的有效性及使用范围。在360℃,持续时间分别为12、48、312h条件下,进行了室内不同储层矿物介质作用下TSR模拟实验,研究了Schaefer、Thompson、Halpern和Mango等C_7轻烃参数在TSR作用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随实验时间持续或TSR作用程度增加,Schaefer参数逐渐减小,它将因此低估原油成熟度;Thompson参数庚烷值、石蜡度和芳香度呈上升趋势,异庚烷值在含黏土矿物系统内显着降低,在含碳酸盐岩系统内先升高后降低,这将使得相关图版的解释复杂化;Halpern参数中轻质芳烃与环烷烃比值显着增加,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与环烷烃比值有不同程度减小;Mango参数K1呈增大趋势,N2、P2和P3等不再适用于划分原油类型。在实验持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Schaefer参数、庚烷值、石蜡度和芳香度在含黏土矿物系统内通常要比含碳酸盐系统内高;与无矿物系统相比,K1在含储层矿物,尤其蒙脱石系统内较高。这表明TSR作用过程中储层矿物对C_7轻烃参数仍有较为显着的影响,使用时需要慎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6年21期)
张剑辉[3](2016)在《煤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成生H_2S气体的规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煤矿井下煤层硫化氢(H2S)气体异常富集引起的异常涌出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煤矿H2S气体的成因类型众多,从已有的研究证据和我国煤矿H2S气体矿井的分布看,硫酸盐生物还原作用(B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和岩浆活动(TDS)是煤矿H2S气体形成的主要成因类型。但目前煤矿在TSR生成H2S气体的成因研究还是一个盲点,因此研究煤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成生H2S气体的析出规律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煤矿H2S成生过程,更准确地判断煤矿H2S的来源和成因,从而为查清煤矿H2S异常富集的控制影响因素,煤矿H2S分布特征及防治提供基础,并对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的指导意义。论文将新疆西山煤矿气煤、不粘煤及硫磺沟矿区长焰煤为煤样,通过添加硫酸镁、硫酸钙制成含硫酸盐煤样,采用自主设计的煤的生烃动力学装置对硫酸盐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的混合煤样进行热解实验,模拟H2S气体成生过程。采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的TCD与FPD检测系统测试煤样在升温过程中产生的H2S、CH4、C2H6、CO2、H2、N2的体积分数,依据气态产物的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研究硫酸盐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加水混合热解时硫酸盐对H2S气体成生规律的影响,深入探讨煤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成生H2S气体的规律。研究表明:硫酸盐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加水混合热解时,加入的硫酸盐在一定温度下与煤热解产生的烃类发生TSR反应生成H2S气体,引起气态产物中H2S气的含量增加,且加入的硫酸盐种类不同,硫酸盐与煤热解产生的烃类发生TSR作用生成H2S气体的量不同。硫酸盐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加水混合热解时,在温度为250℃时,因温度低,该阶段煤中有机硫可释放的硫自由基较少,C-H键断裂释放的氢与硫自由基结合生成H2S气体量偏少,煤中无机硫黄铁矿开始与H2反应生成H2S气体,且TSR反应程度甚微,使该温度点的H2S析出量偏低。当温度由250℃升高至600℃时,一方面煤中有机硫在该阶段绝大部分转化生成H2S气体,且煤中无机硫黄铁矿在该阶段开始转化生成H2S气体,另外煤热解产生的烃类与还原硫酸盐发生TSR反应生成H2S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TSR作用加强,H2S气体的析出量比煤加水单独热解时的明显增加。因TSR反应对烃类的消耗是先消耗高碳数的烃类,在该阶段可能系由C2以上气体参与TSR反应生成H2S气体,重烃被不断的消耗,引起该阶段CH4、C2H6、CO2、H2及N2量发生变动。(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0)
罗厚勇,刘文汇,王万春,腾格尔,范明[4](2016)在《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五峰组黑色页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矿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川盆地彭水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剖面黑色页岩中的硬石膏、黄铁矿、方解石脉进行了矿物学分析,结果显示,脉体中硬石膏为溶蚀残余,黄铁矿平行于脉体两边对称分布,从中心至边缘,晶体大小和完整性不断变化,方解石为次生自形晶,这些特征都表明该矿物组合是黑色页岩中发生过TSR的特色矿物组合。溶蚀硬石膏能提供反应所需的硫酸根离子,黑色页岩中有机质及其演化产物提供了还原剂,TSR形成的硫化氢与铁形成的黄铁矿沿脉体分布,方解石主要为成矿流体沉淀所致。这一特征拓宽了高演化阶段成烃流体TSR发生的范畴,证明了TSR在地质条件下的广泛发育,有利于对海相层系油气形成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期刊2016-01-14)
高兆富,朱祥坤[5](2015)在《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东升庙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的狼山多金属成矿带内,铅锌储量达超大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在开采利用。尽管可能有少量岩浆来源硫的参与,东升庙矿床的硫被认为总体上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李兆龙,1986;夏学惠,1992)。然而东升庙矿床常见的后生组构特征指示相当一部分硫是来源于热液流体,并不是来自海水中溶解硫酸盐的直接还原。根据国内外铅锌矿床研究,含矿岩系中的蒸发岩地层可以作为矿石硫的重要来源。目前与东升庙矿床硫的蒸发岩(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罗厚勇,刘文汇,王万春,腾格尔,范明[6](2015)在《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五峰组黑色页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矿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川盆地彭水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剖面黑色页岩中的硬石膏、黄铁矿、方解石脉进行了矿物学分析,结果显示,脉体中硬石膏为溶蚀残余,黄铁矿平行于脉体两边对称分布,从中心至边缘,晶体大小和完整性不断变化,方解石为次生自形晶,这些特征都表明该矿物组合是黑色页岩中发生过TSR的特色矿物组合。溶蚀硬石膏能提供反应所需的硫酸根离子,黑色页岩中有机质及其演化产物提供了还原剂,TSR形成的硫化氢与铁形成的黄铁矿沿脉体分布,方解石主要为成矿流体沉淀所致。这一特征拓宽了高演化阶段成烃流体TSR发生的范畴,证明了TSR在地质条件下的广泛发育,有利于对海相层系油气形成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刘阳,岳长涛,李术元,宋鹤,仇登可[7](2014)在《原油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中有机硫化物的形成和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对吐哈原油与硫酸盐热化学反应体系(ThermochemicalSulfateReduction,简称TSR)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利用微库仑仪和气相色谱仪对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分析,用库仑仪对油相的总含硫量进行测定,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对反应后的油相产物的总硫变化和油相硫化物的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气体H2S的含量逐渐增加。随着TSR反应程度的加深,油相产物中,具有较强热稳定性的噻吩类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增加。FT-ICR MS鉴定出油相化合物中含硫化合物类型主要有S1、N1S1、O1S1、O2S1,其中S1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分析发现TSR反应使原油的油相产物存在噻吩类物质向苯并噻吩类转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4年06期)
刘阳,岳长涛,李术元,宋鹤,仇登可[8](2014)在《油气藏有机硫化物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分布与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对胜利原油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反应体系(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简称TSR)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利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对反应后的油相产物的总硫变化和油相硫化物的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硫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FT-ICR MS鉴定出油相化合物中含硫化合物类型主要有S1、S2、N1S1、O1S1、O2S1,其中S1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油相产物中有机硫化物的演变过程是由噻吩系列逐渐到苯并噻吩系列再到二苯并噻吩系列的过程,在沉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气藏中噻吩系列和苯并噻吩系列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成熟度的指标。(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13期)
王广利,李宁熙,高波,李贤庆,师生宝[9](2013)在《麻江奥陶系古油藏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来自分子标志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麻江大型古油藏主要储集层为志留系翁项群砂岩和奥陶系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并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1n)泥岩为主力烃源层.麻江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固体沥青等效镜质组反射率达1.08%~1.82%,具有较高的二苯并噻吩类含量和甲基二苯并噻吩/甲基菲比值(MDBT/MPH=0.71~1.38),推测古油藏发生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其中以坡脚寨红花园组TSR最为强烈,不仅金刚烷类和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极为丰富,而且碳同位素明显较重(13C=28.4‰).初步的分析表明,高丰度的二苯并噻吩类可能是联苯类化合物与TSR过程中形成的还原态硫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33期)
李立标,何艳芳,周彬,周亚丽[10](2013)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是普遍发生于碳酸盐岩层系中的地质现象,不仅能够引起油气藏中H2S的富集,其产生的各种酸性气体还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明显的溶蚀改造作用。总结了TSR反应发生的温度范围、动力学机制、反应过程中的热释放、参与反应的各个组分及其产物,并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探讨了TSR反应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揭示了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藏溶蚀作用早期对飞仙关组储层改造作用以及TSR在埋藏后期对储层储集性能进一步改善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与经济》期刊2013年04期)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直接影响C_7轻烃参数的有效性及使用范围。在360℃,持续时间分别为12、48、312h条件下,进行了室内不同储层矿物介质作用下TSR模拟实验,研究了Schaefer、Thompson、Halpern和Mango等C_7轻烃参数在TSR作用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随实验时间持续或TSR作用程度增加,Schaefer参数逐渐减小,它将因此低估原油成熟度;Thompson参数庚烷值、石蜡度和芳香度呈上升趋势,异庚烷值在含黏土矿物系统内显着降低,在含碳酸盐岩系统内先升高后降低,这将使得相关图版的解释复杂化;Halpern参数中轻质芳烃与环烷烃比值显着增加,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与环烷烃比值有不同程度减小;Mango参数K1呈增大趋势,N2、P2和P3等不再适用于划分原油类型。在实验持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Schaefer参数、庚烷值、石蜡度和芳香度在含黏土矿物系统内通常要比含碳酸盐系统内高;与无矿物系统相比,K1在含储层矿物,尤其蒙脱石系统内较高。这表明TSR作用过程中储层矿物对C_7轻烃参数仍有较为显着的影响,使用时需要慎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邓奇根,吴喜发,王颖南.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研究[J].煤炭转化.2019
[2].肖七林,李楚雄,鄢坤.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对原油C_7轻烃参数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6
[3].张剑辉.煤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成生H_2S气体的规律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
[4].罗厚勇,刘文汇,王万春,腾格尔,范明.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五峰组黑色页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矿物学研究[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2016
[5].高兆富,朱祥坤.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证据[J].矿物学报.2015
[6].罗厚勇,刘文汇,王万春,腾格尔,范明.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五峰组黑色页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矿物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
[7].刘阳,岳长涛,李术元,宋鹤,仇登可.原油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中有机硫化物的形成和分布[J].化学工程师.2014
[8].刘阳,岳长涛,李术元,宋鹤,仇登可.油气藏有机硫化物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分布与形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9].王广利,李宁熙,高波,李贤庆,师生宝.麻江奥陶系古油藏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来自分子标志物的证据[J].科学通报.2013
[10].李立标,何艳芳,周彬,周亚丽.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
标签:过程模拟; 硫酸盐;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硫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