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效能建设的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政府效能建设的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研究

论文摘要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新内容,也是对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创新。构建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有利于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构建离不开世界各国对行政监督与回应相关理论的实践和发展。本文首先对政府效能建设和行政监督回应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了阐述,在界定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定义基础上分析了行政监督回应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监督回应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方式。进而从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上把握了其构建内容、原则,力求从及时沟通原则、能力责任原则、利益导向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公众满意原则上构建行政监督回应培育机制、责任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沟通机制。接着在认知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与政府效能建设的关系之后,重点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现状,从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情形来确定其在政府效能建设下存在的问题,即行政监督回应机制与体制改革的困境、行政监督回应机制与制度供给的问题、行政监督回应机制与公共信任的难题。然后对我国行政监督回应机制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官僚机构的弊端、传统管制型政府的治理方式、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失衡等原因。最后,基于问题及原因分析,具体探讨了构建我国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具体途径,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及其与公众的双向视角来构建行政监督回应培育机制、责任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沟通机制,最终服务于政府效能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行政监督和回应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结构及其良性关系,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强化行政监督,服务于政府效能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方法
  • 1.3.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政府效能建设与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理论阐释
  • 2.1 政府效能建设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2.1.1 政府效能建设的涵义
  • 2.1.2 政府效能建设的理论基础
  • 2.2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内涵和理论解读
  • 2.2.1 行政监督回应的涵义
  • 2.2.2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的理论分析
  • 2.2.3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内容和主要原则
  • 2.3 政府效能建设与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的相关性
  • 2.3.1 政府效能建设可以有效指引行政监督回应工作的开展
  • 2.3.2 加强行政监督回应可以保障政府效能建设依法有序有效进行
  • 2.3.3 构建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有利于打造效能型政府
  • 第3章 我国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发展历程
  • 3.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 3.1.2 市场机制的导入使行政监督回应机制进入了形成阶段
  • 3.1.3 新公共服务理念使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正处于转型阶段
  • 3.2 我国行政监督回应机制存在的问题
  • 3.2.1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与体制改革的困境
  • 3.2.2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与制度供给的问题
  • 3.2.3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与公共信任的难题
  • 3.3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官僚机构的弊端导致监督回应的非理性
  • 3.3.2 传统管制型政府的治理方式导致监督回应迟缓
  • 3.3.3 利益主体博弈失衡导致监督回应的非正义
  • 第4章 行政监督回应机制的构建途径
  • 4.1 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构建行政监督回应培育机制
  • 4.1.1 提升行政监督回应主体素质,增强监督回应意识
  • 4.1.2 强化效能监督与监察,增强监督回应法制性
  • 4.1.3 加强回应体制建设,提高监督回应能力
  • 4.1.4 深化监督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回应程序
  • 4.2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构建行政监督回应责任机制
  • 4.2.1 深化政务公开,优化监督回应环境
  • 4.2.2 强化党内监督,增强监督回应责任意识
  • 4.2.3 坚持实施监督问责,实现全面监督回应
  • 4.2.4 促进公共决策透明性,强化决策监督回应质量
  • 4.3 协调政府与公民的利益关系,构建行政监督回应利益表达机制
  • 4.3.1 积极参与公共政治,扩大监督回应渠道
  • 4.3.2 打造监督回应公共平台,展开公平博弈
  • 4.3.3 加强舆论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回应的针对性
  • 4.3.4 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表达途径,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 4.4 增进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构建行政监督回应沟通协调机制
  • 4.4.1 以信息化为主导,提升监督回应的时效性
  • 4.4.2 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实现监督回应的实效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海浦东:政府效能“上墙” 让市民一目了然[J]. 计算机与网络 2016(18)
    • [2].从“管办评分离”到“管办评合力”[J]. 内蒙古教育 2017(03)
    • [3].上海市政府效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13)
    • [4].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17)
    • [5].中国政府效能已接近发达国家[J]. 共产党员 2008(15)
    • [6].制度环境、政府效能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自跨国经验证据[J]. 南开经济研究 2018(01)
    • [7].“最多跑一次”改革:新时代的政府效能革命[J]. 治理研究 2018(03)
    • [8].政府效能建设研究报告[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02)
    • [9].基层政府效能的影响因素探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2(02)
    • [10].影响地方政府效能的内部因素分析[J]. 领导科学 2010(29)
    • [11].政府效能建设与公民主体作用[J]. 学习月刊 2009(03)
    • [12].政府效能建设的影响因素[J]. 决策 2009(04)
    • [13].政府效能及其宏观影响因素[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01)
    • [14].论地方政府效能建设问题[J]. 理论建设 2008(02)
    • [15].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必须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6].影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效能的文化因素分析[J]. 陕西综合经济 2008(01)
    • [17].政务大数据的共享与开放[J]. 审计观察 2019(06)
    • [18].推进地方政府效能建设与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 学理论 2015(36)
    • [19].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关于征集2012年年会论文的通知[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03)
    • [20].以基本问题为抓手 推动政府效能建设[J]. 宁夏党校学报 2010(01)
    • [21].构建行政服务网络 推进政府效能建设[J]. 中国监察 2009(06)
    • [22].政府效能及其制度影响因素[J]. 学习月刊 2009(16)
    • [23].创新标准化理念 提高政府效能[J]. 大众标准化 2020(01)
    • [24].追本溯源 深度挖潜 促进监理职能转变[J]. 中国农机监理 2015(03)
    • [25].新理念如何战胜旧理念?[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3(08)
    • [26].关于政府效能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09年3月30日在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9(02)
    • [27].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8年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08(07)
    • [28].节约政务资源 提升政府效能[J]. 世纪行 2013(03)
    • [29].政府效能建设与治道变革——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 领导科学 2011(11)
    • [30].行政治理的价值理性与政府效能目标实现[J]. 党史文苑 2010(12)

    标签:;  ;  ;  

    基于政府效能建设的行政监督回应机制构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