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鼠源性血管瘤的实验研究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鼠源性血管瘤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鼠血管瘤内皮细胞株EOMA增殖的影响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YH-16, Endostar )对鼠源性血管内皮瘤细胞株( Mouse hemangioendothelioma cell line,EOMA)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并与血管瘤常用药物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干扰素α-2a(Interferon alfa-2a,INFα-2a)相比较,观察单用及联合用药对EOM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①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YH-16、PYM、曲安缩松及INFα-2a单用对EOMA细胞作用24h、48h、72h的抑制率,筛选出四种药的最适抑制浓度。②MTT法比较YH-16、PYM、曲安缩松、INFα-2a四种药物单用对EOM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强弱。③MTT法检测YH-16、PYM、曲安缩松三药两两联合应用对EOMA细胞的抑制作用(金氏公式法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④采取流式细胞术测定YH-16作用EOMA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①YH-16各浓度组在24h、48h及72h三个作用时间点对EOMA细胞抑制作用显著(P<0.01),并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②YH-16 200μg/mL组在各时间点,其抑制率(Inhibitory rate,IR)均高于50μg/mL、100μg/mL组(P<0.05),而与400μg/mL及800μ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筛选出200μg/mL为最适抑制浓度;同样方法筛选出PYM、曲安缩松、INFα-2a的最适抑制浓度分别为150μg/mL、250μg/mL、5×105u/mL。③四种药物抑制作用由强到弱:PYM>YH-16>曲安缩松>INFα-2a。④各浓度的YH-16与曲安缩松或与PYM联合作用EOMA细胞时,其联合效应均为拮抗效应,Q值均<0.85;各浓度的PYM与曲安缩松联合作用EOMA细胞,其联合效应为相加效应,0.85<Q值<1.15。⑤YH-16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Caspase-3表达在YH-16各浓度组均增强(P<0.01)。结论:①YH-16对EOMA细胞有确切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弱于PYM,而强于曲安缩松及INFα-2a。②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且Caspase-3参与此过程。③YH-16能拮抗曲安缩松及PYM抑制EOMA细胞增殖的作用;曲安缩松能增加PYM对EOMA的抑制增殖作用。第二部分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裸鼠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裸鼠移植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了解其生物学特点。方法:①收集对数生长期的EOMA细胞,调整成1×107/mL活细胞浓度,将100uL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右侧腰背部皮下。对照组在同样部位皮下注射等量PBS。②隔日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用游标卡尺记录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按以下公式:瘤体体积(mm3)=长径(mm)×短径(mm)2×0.52计算瘤体体积。③在接种EOMA细胞前1天、接种后6天、13天及20天取实验组裸鼠外周血行血常规检查。④在处死实验组裸鼠前,对肿瘤局部行B超扫查,常规测量肿瘤大小,观察其形态、回声、边界及其深度。启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了解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并辅以探头加压试验以观察病变的形态及血流信号变化。⑤当实验组中有裸鼠出现嗜睡和行动困难时,所有鼠均予以颈椎脱臼法处死。解剖并切除心脏、肺、肝脏、肾脏、右侧股骨、脾脏和肿瘤组织,并称重脾脏。对各脏器标本行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病理学光镜检查。⑥在处死裸鼠后,取左侧股骨骨髓,涂片,晾干后行瑞氏染色,最后行光镜观察: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并分类计数25个巨核细胞。结果:①实验组成瘤率达100%,而对照组无一成瘤。肿瘤形状规则,表面颜色为蓝紫色,周围皮肤颜色正常。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可推动。随着时间延长,肿瘤体积迅速增大,从接种后7天至21天短短的14天内,肿瘤体积平均增大约30倍。实验组裸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苍白,其中有2只鼠出现皮肤紫癜,4只鼠肿瘤表面皮肤出现溃疡、出血。实验组与对照组裸鼠从接种前直至处死前,其体重均无差异(P>0.05)。②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实验组裸鼠外周血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血红蛋白量(Hemoglobin concentration)、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Platelet)计数迅速下降(与接种前比较P<0.01);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与接种前比较无差异(P>0.05)。③骨髓像显示:实验组裸鼠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分类计数25个巨核细胞中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及裸核型巨核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板型巨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④超声检查发现8例肿瘤均仅限于皮下,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瘤体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并有强回声条状分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显示瘤体内以静脉血流为主,部分有低速的动脉血流,探头加压试验阳性。⑤病理学检查发现其中1只实验鼠心、肾、肝肉眼观表面有出血灶,镜检发现其心肌纤维增粗、心肌纤维间见出血灶,肾实质出血,肝实质出血,肺泡腔内出血。其余实验组裸鼠心、肺、肝、肾、骨等器官肉眼观无任何异常,镜检观察均未发现有转移瘤。切除之肿瘤,肉眼观皮肤为蓝紫色,其脏面为暗红色,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镜检发现含众多大小不一的囊腔,腔内充满红细胞,囊壁较厚,为增生的肿瘤细胞构成。这些肿瘤细胞核大,染色深,可见核分裂像。其病理诊断为血管内皮瘤。结论:成功构建了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裸鼠模型。该模型操作简单、成瘤率高、成瘤周期短,是血管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良好载体。第三部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裸鼠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瘤内注射对鼠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于临床上常用药物平阳霉素、曲安缩松相比较。方法:①将4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成五组:YH-16治疗组, PYM治疗组,曲安缩松治疗组,PBS对照组,未接种肿瘤组。收集对数生长期的EOMA细胞,调整成1×107/mL活细胞浓度,将100uL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右侧腰背部皮下。在肿瘤肉眼可见后行瘤内注射治疗,每三天注射一次。②隔日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用游标卡尺记录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按以下公式:瘤体体积(mm3)=长径(mm)×短径(mm)2×0.52计算瘤体体积。③在接种EOMA细胞接种后6天、13天及20天取各组裸鼠外周血行血常规检查。④当有裸鼠出现嗜睡和行动困难时,所有鼠均予以颈椎脱臼法处死。解剖并切除肿瘤组织和脾脏,并称重。标本行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病理学光镜检查。⑤在处死裸鼠后,取股骨骨髓,涂片,晾干后行瑞氏染色,最后行光镜观察: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并分类计数25个巨核细胞。结果:①PYM组瘤体体积在皮下接种EOMA细胞后9天小于PBS组(P<0.05),在接种后11~21天显著小于PBS组(P<0.01)。YH-16组瘤体体积在接种后11~21天显著小于PBS组(P<0.01)。曲安缩松组瘤体体积在接种后15天小于PBS组(P<0.05),在接种后17~21天显著小于PBS组(P<0.01)。在接种后21天,瘤体体积由大到小排列为PBS组>曲安缩松组>YH-16组>PYM组。在接种EOMA细胞后5~21天,曲安缩松组的体重显著小于未接种组(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体重曲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BS组、PYM组、YH-16组三组的体重未受影响。②PYM组外周血RBC计数、Hb、Hct、Platelet计数在接种后各时间点与未接种组比较无差异(P>0.05),且显著大于PBS组(P<0.01)。YH-16组外周血RBC计数、Hb、Hct、Platelet计数在接种后6天与未接种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接种后13天,四项指标均低于未接种组(P<0.05);在接种后20天,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0.01);YH-16组四项指标在接种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大于PBS组(P<0.01)。曲安缩松组外周血RBC计数、Hb、Hct、Platelet计数在接种后6天与未接种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接种后13天、20天,曲安缩松组四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0.01);曲安缩松组该四项指标在接种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大于PBS组(P<0.01)。③骨髓像显示:荷瘤组裸鼠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分类计数25个巨核细胞中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及裸核型巨核细胞的比例与未接种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比例与未接种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PYM组、YH-16组和曲安缩松组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比例与未接种组相无差异(P>0.05)。④瘤重:PYM组、YH-16组、曲安缩松组均显著轻于PBS组(P<0.01)。各荷瘤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重:未接种组、PYM组、YH-16组、曲安缩松组均显著轻于PBS组(P<0.01)。PYM组与未接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H-16组、曲安缩松组脾均重于未接种组(P<0.05)。PYM组、YH-16组、曲安缩松组三组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病理学检查发现PBS组囊腔数量多,囊腔巨大,腔内含血量丰富。PYM组肿瘤细胞数量减少,囊壁破裂、崩塌,囊腔形状尚隐约可见,其内红细胞明显减少。YH-16组囊腔数量减少,体积明显变小,腔内含血量减少。曲安缩松组囊腔体积缩小,但数量未见明显减少,并且可见炎症细胞侵润。结论: YH-16、PYM瘤内注射能明显抑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发展,改善临床症状,且二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曲安缩松。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鼠源性血管瘤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鼠血管瘤内皮细胞株EOMA 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裸鼠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裸鼠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图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6)
    • [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不同时相治疗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疗效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20)
    •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治疗肺外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9)
    • [4].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治疗肺外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34)
    • [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01)
    • [6].老年肝癌患者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09)
    • [7].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J]. 西南国防医药 2016(04)
    • [8].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5(06)
    • [9].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性肺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03)
    • [10].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03)
    • [1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15(09)
    • [12].1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致皮肤过敏的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01)
    • [1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15)
    • [14].血管内皮抑素抑制小鼠恶性腹水形成的实验研究[J]. 肝胆外科杂志 2015(06)
    • [1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应用于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 癌症进展 2016(03)
    • [16].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大脑胶质瘤病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5(09)
    • [17].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05)
    • [1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抑制及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J]. 中国肺癌杂志 2014(10)
    • [19].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VEGF表达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04)
    • [20].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肝癌16例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 2013(04)
    • [2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10)
    • [2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2(10)
    • [23].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肺癌影响的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10)
    • [24].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34)
    • [25].VEGF、bFGF与血管内皮抑素在NSCLC治疗中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3)
    • [26].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1)
    • [27].重组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35)
    • [28].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04)
    • [29].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J]. 实用医药杂志 2009(11)
    • [30].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经双介入治疗肺转移瘤的效果分析[J]. 交通医学 2009(06)

    标签:;  ;  ;  ;  ;  ;  ;  ;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鼠源性血管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