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国画课程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国画课程研究

论文摘要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国画课程,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更为明显。但是,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审美水平及人文修养、学生个性的差异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国画教育可谓走马观花。回顾相关研究,我们发现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及国画教学方法上,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发布后对国画的教学探讨论文如雨后春笋,可谓成果丰硕;但是很少人从微观层面探讨对于国画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中的占位比例,包括国画内容的凸显重点。所以本文重点研究这些内容来弥补前人研究的缺口。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综合分析法与实例论证法,首先在宏观领域探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意义,进而研究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性质,定位、教学理念与方法、目标与评价,然后收缩到回顾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国画课程的发展历程包括建国前后来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其次,本文重点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美术中国画课程研究,包括分析中小学美术中国画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对比分析人美版与广西版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国画的占位,找出各自在造型学习领域和欣赏领域的优缺点,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小学美术中国画课程的恰当比例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个性兴趣;再次,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国画课程体系,包括在造型领域重点渗透人文精神比如君子比德精神与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精神等,在欣赏领域着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美化事物,提升自我,完美自我,拥有“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并以此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国画课程在不同学段的文化渗透与审美提高的内容设置以及相应的“审美、创造、主体人文渗透”教学模式与教学法;最后,中小学国画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即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与教材观等。本论文深入探究国画课程内容的设置重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美术课程尤其是国画课程设置及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国画教学在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认识美术与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目录
  • 英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原因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3 研究现状
  • 1.3.1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及国画教学方法研究
  • 1.3.2 前人研究的评述与缺口发现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论文的局限性
  •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分析
  • 2.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意义
  • 2.2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
  • 2.2.1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定位
  • 2.2.2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性质
  • 2.2.3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目标
  • 2.2.4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学
  • 2.2.5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设计思路
  • 2.2.6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的评价
  • 2.3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国画课程的发展
  • 2.3.1 20世纪前后我国美术教育国画课程的发展
  • 2.3.2 建国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国画课程的发展
  • 2.3.3 建国后中小学美术教育国画课程的发展
  • 2.3.4 历史的变迁对中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影响
  • 第三章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美术中国画课程研究
  • 3.1 分析中小学美术中国画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 3.2 国画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转变
  • 3.3 人美版与广西版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国画的占位对比分析
  • 3.3.1 第一学段(1—2年级):新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要求
  • 3.3.2 第二学段(3—4年级):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 3.3.3 第三学段(5—6年级):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 3.3.4 第四学段(7—9年级):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
  • 第四章 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国画课程体系
  • 4.1 确立中小学中国画课程的目标
  • 4.2 确立中小学中国画课程设置的内容
  • 4.2.1 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在体验感悟中升华情感
  • 4.2.2 "造型.表现"领域中渗透国画人文精神
  • 4.2.3 "欣赏.探索"领域要创设多种条件优化学习方式以提高审美能力
  • 4.3 中小学国画课程教学法
  • 4.3.1 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中国画兴趣的策略与意义
  • 4.3.2 以游戏的方式教授水墨的晕染效果,展示所想所感
  • 4.3.3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中国画学习
  • 4.4 中小学生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探究
  • 第五章 中小学国画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
  • 5.1 分析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的现实意义
  • 5.2 中小学国画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
  • 5.2.1 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
  • 5.2.2 美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素质
  • 5.2.3 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 5.3 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国画教学的转变性
  • 5.3.1 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 5.3.2 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 5.3.3 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引导民办义务教育机构发展的税法路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04)
    • [2].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
    • [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政策的演变特征与启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12)
    • [4].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政策执行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06)
    • [5].义务教育阶段区域资助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决策探索(下) 2020(01)
    • [6].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策略研究[J]. 科技风 2020(07)
    • [7].“无信不立”:教育对一般信任的影响——来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证据[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01)
    • [8].袁希涛的义务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教育评论 2019(12)
    • [9].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的实效性[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2)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4)
    • [11].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探究——以青海省菖菖县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6)
    • [12].国家教育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J]. 农村百事通 2020(07)
    • [13].为千秋基业的发展提供系统的历史参照——评熊贤君著《民国义务教育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2)
    • [1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15].天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 政策瞭望 2020(05)
    • [16].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九问[J]. 当代广西 2020(11)
    • [17].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汉语词汇教学量化标准的里程碑——读《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J]. 嘉应学院学报 2020(02)
    • [18].基于课程层级理论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监测——以浙江省为例[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03)
    • [19].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探究——以湖北省红安县M小学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3)
    • [20].重庆: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 完善控辍保学机制[J]. 人民教育 2020(12)
    • [21].论日本市町村合并对其义务教育管理的影响[J]. 外国教育研究 2020(06)
    • [22].“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与经验[J]. 人民教育 2020(12)
    • [23].应对人口变动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策略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 建筑设计管理 2020(07)
    • [24].推动贵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J]. 理论与当代 2020(08)
    • [25].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以广东肇庆为例[J]. 肇庆学院学报 2020(04)
    • [26].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南宁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研究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08)
    • [27].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改革探究[J]. 发展 2020(08)
    • [28].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的再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11)
    • [29].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J]. 中国民族教育 2020(10)
    • [30].义务教育法治四十年: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J].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2)

    标签:;  ;  ;  ;  ;  

    新课程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国画课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