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羽何志勇罗季阳
(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骨二科629200)
【摘要】目的探寻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缩短卧床时间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按压复位、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治疗,经治疗后止痛作用迅速有效。结论通过5-12个月的随访发现,采用按压复位、PKP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能迅速达到止痛效果、患者卧床时间短、安全、重建伤椎高度的疗效。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按压复位PKP术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18-01
脊柱骨折中,以胸腰椎骨折多见,尤其是以腰椎骨折多见。其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腰椎骨折的几率比青壮年要高。老年患者则可能由于一次轻微的外力,甚至患者本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发骨折。我科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过程中,采用按压复位、PKP术(即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纳入标准:1、确诊为骨质疏松患者;2、X光片提示有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3、压缩程度小于75%;4、年龄小于85岁、大于65岁患者;5、平素无其他内科疾病或者有其他内科疾病,但预计能耐受治疗患者;6、CT片提示相应骨性椎管无累计或者累及小于20%。
1、患者均为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共32人,其中男性:9人,女性23人;最小年龄6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74.6岁。单一椎体骨折11人,两处椎体骨折19人,三处及以上椎体骨折2人;所有患者均在伤后两周内接受治疗。
2、临床采用止痛视觉评分法对疼痛评价,分值范围在6~9(评分范围1~10,10为最痛状态)。
3、操作技术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透视机定位伤椎,患者胸部、双侧髂前上棘分别垫软垫,5分钟后采用按压复位,复位方法为双手掌重叠位于伤椎处,双上肢保持伸直位,身体稍前倾,缓慢持续按压,力量的控制以患者对疼痛能忍受且无其他不适症状时即可,复位后穿刺野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间断进针及C型臂透视机引导,将通道小心进入到椎体的前三分之一处。在消毒碗内混合骨水泥的两种成分(粉剂的甲基2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体的甲基2丙烯酸树脂单体)1min,待其呈稀牙膏状时抽入空针内,接到穿刺针上加压推注。先注射骨水泥2ml后行C型臂观察骨水泥情况,如无骨水泥外溢及疼痛,再注射骨水泥并行C型臂,如此反复直到骨水泥达椎体后壁或出现椎旁、硬膜外骨水泥外溢或患者有难以忍受的疼痛为止。术后卧床24h以尽量减少椎体的纵向压力,第2天允许病人直立活动。治疗结果作采用基本的活动能力变化及Huskisson止痛平分法来评价及评分。
4、结果:术后均未口服止痛药物,术后1周,疼痛明显好转甚至消失的3例,疼痛好转的21例,疼痛有减轻的7例,疼痛无明显缓解的1例;术后1月,疼痛明显好转甚至消失的4例,疼痛好转的21例,疼痛有减轻的6例,疼痛无明显缓解的1例;术后4月,疼痛明显好转甚至消失的4例,疼痛好转的21例,疼痛有减轻的6例,疼痛无明显缓解的1例。根据评分,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其中优良率为术后1周:75%,术后1月为78.12%,术后4月为:78.12%。与娄玉健等[4]的研究表明患者经治疗后前1月内行PKP术治疗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有一定的出入。
5、随访:其中2例患者随访4月后,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X光片及MRI提示有下位腰椎骨折,再次实行PKP术,疼痛缓解后出院。其余病人在经治疗1月后疼痛均缓解。
讨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通过球囊的扩张,使椎体高度接近甚至恢复原有高度,进而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在采用PKP术前使用按压手法复位,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有确切帮助。
在行PKP术之前,将患者的体位摆好后,在行按压复位,则骨折的高度恢复则更加满意,此观点与孙彦鹏等的研究观点基本一致[2]。
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运用该技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好责任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常见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脊柱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只有一个椎体出现楔形变;临床上根据X光片的提示,往往椎体的楔形变提示椎体的骨折。因此,仅仅通过X光片在一些情况下,是无法判断是哪个椎体骨折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查体时的局部压痛,也会因为相邻多个椎体的楔形变而无法将责任椎体进行准确的定位。术前行MRI检查,可以发现新近骨折的椎体,进而明确责任椎体。2、注入骨水泥量的多少。行PKP术过程中,不是骨水泥的注入量越多,效果越好;当然,如果骨水泥的注入量过小,也无法获得满意的止痛效果。笔者的经验是在确保骨水泥不会渗漏的情况下至少注入3ml,注入量不超过椎体的三分之二。3、术后辅助抗骨质疏松治疗。由于进行治疗的椎体在术后其强度将会大于邻近椎体,故在后期可能会造成邻近椎体的骨折。Chiang等研究显示:术后辅助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降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1]。术后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防止症状复发或加重、预防相邻椎体骨折、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3]。4、在行手法复位时,不能使用暴力复位。
总之,在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进行按压复位、PKP术治疗,在短期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止痛效果,能使病人避免长时间卧床休养,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中,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供临床治疗,提供选择。
参考文献
[1]ChiangCK,WangYH,YangCY,etal.Prophylacticverterbroplastymayreducetheriskofadjacentintactvertebrafromfatigueinjury:anexvivobiomechanicalstudy[J].Spine(PhilaPa1976),2009,34:356-364.
[2]孙彦鹏,史相钦,马虎升,卜保献.手法复位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1):1055-1056.
[3]赵国权,杨圣,芦健民,李树强,朱朝均,廉浩屹,付大鹏,于雁南.PVP结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1):1057-1058.
[4]娄玉健,王秀会,陆耀刚,李国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