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因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明显的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障碍。网络成瘾发生率约5%-15%,这一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并由此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成因和机制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大多局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范畴,而尚未涉足生物学领域。本课题结合应用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方法,以网络成瘾青少年和对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现状、心理学特征及生物学影响因素,揭示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及生物学机制,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按照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内4所初中、3所高中、1所职校初一到高三年级219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经改编的Young的网络成瘾筛查量表(IAT)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和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152份,有效率97.95%。检出网络成瘾青少年103人,检出率4.79%。其中男生74名(71.84%),女生29名(28.16%)。性别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级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组中学生平均每日上网时间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01),网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成瘾和非成瘾中学生主要上网地点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x2=93.045,P<0.001)。结论: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瘾发生率的年级间差异可能被性别构成的差异所掩盖,提示今后调查应完善抽样方法以避免该问题产生;网络成瘾与平均每日上网时间有关,而与网龄无关;各不同地区尚缺乏统一的网络成瘾评估手段和判定标准,导致同类研究结果间的比较存在困难,提示相关部门出台严格统一的网络成瘾界定标准十分必要。第二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特征研究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为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网络成瘾青少年33名及对照青少年4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SDQ)、家庭功能评定工具(FA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评定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QOL)等心理测评工具对两组青少年进行心理特征评估并分析。结果:t检验结果显示,平均每日上网时间、抑郁、焦虑,长处与困难问卷的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生活质量问卷的作业态度、亲子关系、生活便利性,社会支持量表的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家庭功能问卷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总的功能,生活事件量表的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其他、总的应激,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的学校恐怖,应付方式量表的解决问题、求助,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Barratt冲动量表的冲动等因子得分,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平均每日上网时间、情绪、困难总分、家庭总功能、焦虑总分、总的应激等方面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生活满意度、积极应付、时间管理等方面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相比同龄人,表现出更多的的情绪、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情绪特质,生活质量较低、家庭功能较差、缺乏社会支持、时间管理能力差、困难面前习惯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等。其多样的表现,提示我们在进行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时应全面考虑,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第三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分析目的:初步揭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网络成瘾的药物治疗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网络成瘾青少年33名及对照青少年4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外周血小板5—羟色胺(5-HT)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浆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比较两组间神经递质水平差异,分析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结果:t检验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青少年血小板5-HT浓度低于对照组青少年(P<0.05),而血浆DA和血浆NE浓度高于对照组青少年(P值均<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血小板5-HT浓度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浆NE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神经递质水平发生改变,5-HT水平降低,DA和NE水平升高,5-HT和NE水平与网络成瘾程度存在数值相关关系。提示网络成瘾的发生与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第四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外周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血液中微量元素水平间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网络成瘾青少年33名及对照青少年4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Pb)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液中锌(Zn)、镁(Mg)、钙(Ca)、铜(Cu)等浓度,比较两组间各微量元素水平的差异,分析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结果:网络成瘾组血铅浓度高于对照组,而血锌、镁、钙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血铅浓度呈正相关(P<0.01),与血锌浓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血液中微量元素水平出现异常,血铅水平升高,血锌、镁、钙水平降低,且网络成瘾评分与血铅和血锌水平呈程度相关关系。提示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 2017(05)
- [2].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孤独的相关性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11)
- [3].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矫正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01)
- [4].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上的应用[J]. 才智 2012(16)
- [5].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反思与路径探索[J]. 现代交际 2019(12)
- [6].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研究浅析[J]. 才智 2013(26)
- [7].“网络成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难题[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8)
- [8].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09(20)
- [9].“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 时代人物 2008(09)
- [10].高校开展网络成瘾预防工作初探[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12)
- [11].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研究[J]. 才智 2015(10)
- [12].网络成瘾是精神障碍吗?[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03)
- [13].网络成瘾对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09)
- [1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成因及预防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1)
- [15].浅谈“网络成瘾”[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4)
- [16].浅析网络成瘾对中职生的危害及影响因素[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 [17].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
- [18].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8(S1)
- [19].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 青春岁月 2012(18)
- [20].使用电脑对中小学生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3(03)
- [21].网络成瘾的人格特质归因及对策[J]. 河西学院学报 2010(04)
- [22].浅析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09(35)
- [23].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5)
- [24].中职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J]. 学园 2014(24)
- [25].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01)
- [26].刍议网络成瘾少年儿童的教育对策[J]. 网络财富 2009(04)
- [27].关于辅导员如何挽救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的探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01)
- [28].关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33)
- [29].网络成瘾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 2008(21)
- [30].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 心理月刊 2018(09)
标签:网络成瘾论文; 青少年论文; 流行病学调查论文; 病例对照研究论文; 心理评估论文; 神经递质论文; 微量元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