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引发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上,寻找一种更经济、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做汽车的动力源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电动汽车的逐步发展足以缓解现实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非接触能量传输CP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能量传输技术方法,它是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其主要是运用了非辐射性磁耦合原理。采用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给电动汽车充电,其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使供电系统和负载之间无任何接触,无摩擦,易维护,它比传统的直插式充电装置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灵活,方便的性能。论文主要是围绕利用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给锂离子电池充电和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的保护做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电气特性进行了分析,设计并仿真基于非接触式供电的锂离子电池组的电路。(2)本课题完成基于PIC单片机的锂离子电池组的保护板的硬件设计。(3)能量输入线圈信号频率与能量接收线圈频率一致时,线圈发生耦合谐振,即进行witricity能量传输,该频率大概在5-15MHz之间。该信号必须通过功率放大电路,以达到锂离子电池充电所需要的功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航天器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01)
- [2].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空间匹配理论[J]. 微波学报 2020(01)
- [3].微波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应用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空间电子技术 2020(02)
- [4].超表面多波束天线技术及其在无线能量传输中的应用[J]. 空间电子技术 2020(02)
- [5].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发展[J]. 激光技术 2020(05)
- [6].空间网络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进展[J]. 空间电子技术 2018(02)
- [7].集总参数电磁人工超材料在无线能量传输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6(11)
- [8].涂层超导体无线能量传输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英文)[J]. 低温物理学报 2016(04)
- [9].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的研究综述[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0].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式的高效率双频无线能量传输系统[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1].压电直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J]. 电声技术 2016(10)
- [12].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天线研究[J]. 价值工程 2017(07)
- [13].无线能量传输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J]. 现代盐化工 2017(01)
- [14].无线能量传输负载自适应的频率分叉边界控制[J]. 电源学报 2017(02)
- [15].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充电平台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 电子测量技术 2017(05)
- [16].压电换能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J]. 电声技术 2017(Z1)
- [17].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的实现[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3)
- [18].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频率特性[J]. 电子科学技术 2017(05)
- [19].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6(02)
- [20].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微带天线设计[J]. 电子测试 2016(08)
- [21].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 航天器工程 2015(01)
- [22].无线能量传输——外星&地球科技大比拼[J]. 飞碟探索 2016(02)
- [23].可植入人体医疗设备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仿真分析[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11)
- [24].基于互感线圈的能量传输系统设计[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9(05)
- [25].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效率分析[J]. 浙江电力 2020(02)
- [26].基于改进型发射线圈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优化[J]. 计算机仿真 2020(01)
- [27].穿透金属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磁场辐射特性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20(07)
- [28].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4)
- [29].基于负磁超材料增强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J]. 微波学报 2015(06)
- [30].一种高效率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J]. 空间电子技术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