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超宽带通信收发机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作者: 涂春江
导师: 陈弘毅,刘伯安
关键词: 接收机,多用户检测,相关器,延时线,超宽带通信
文献来源: 清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超宽带脉冲收发机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RAKE接收机、多用户检测、相关器和延时线电路设计。论文以M元双正交键控直接序列扩频为调制方式的脉冲超宽带通信做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调制方式下的RAKE接收机的理论性能,并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由于这种传统的RAKE接收机在前端模拟电路中需要大量相关器单元,因此论文提出一种简化RAKE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在前端只需要较少模拟相关器单元,将RAKE接收与合并移至后端数字电路处理,从而降低对前端电路设计要求。分析和仿真证明,与传统RAKE接收机相比,简化RAKE接收机在误码率性能类似的情况下,能明显降低前端电路的复杂度。为提高在多用户环境下的接收性能,论文基于简化RAKE接收机结构,提出了多用户RAKE接收机和最小均方误差标准的多用户检测算法。仿真表明,这两种接收机在多用户条件下性能明显优于单用户RAKE接收机。论文对系统实现上所需要的关键电路模块也做了相应研究。相关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超宽带脉冲通信信号检测的电路单元,它的功能是将输入脉冲与本地匹配脉冲进行相关运算。论文分别在SiGe BiCMOS工艺和CMOS工艺下设计了相关器电路。为对相关器的性能进行仿真和测试,我们提出双频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在没有高频脉冲源的情况下相关器的性能测试问题。由于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的相关器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为本地匹配脉冲信号和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因此它可以用一个周期时变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适用于超宽带的相关器噪声模型。延时线在接收机中的作用是将本地匹配脉冲产生延时,以供不同相关器对信号进行捕获和跟踪。我们在CMOS工艺下设计了由基本放大单元加上源级反馈网络组成的延时单元。为对论文中的设计进行验证,我们采用SMIC 0.18μm射频和混合信号工艺对相关器和延时线进行了流片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路能够进行信号相关和延时运算,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短距通信概述
1.1.1 红外线局域网
1.1.2 蓝牙
1.1.3 ZigBee
1.1.4 IEEE 802.11系列
1.1.4.1 IEEE 802.11b
1.1.4.2 IEEE 802.11a
1.1.4.3 IEEE 802.11g
1.1.5 超宽带通信
1.2 超宽带通信的研究状况
1.3 论文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2章 超宽带通信的技术基础
2.1 超宽带通信的概念
2.1.1 脉冲通信
2.1.2 载波调制
2.1.2.1 MB-OFDM
2.1.2.2 DS-CDMA
2.2 脉冲通信的调制
2.2.1 脉冲位置调制(PPM )
2.2.2 脉冲幅度调制(PAM )
2.2.3 直接序列扩频调制(DS-CDMA )
2.3 超宽带通信的信道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宽带通信的收发机结构
3.1 调制模式的选择
3.2 收发机结构设计
3.2.1 MBOK调制和解调
3.2.2 收发机设计
3.2.2.1 发送
3.2.2.2 接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宽带通信RAKE 接收机
4.1 引言
4.2 模型
4.2.1 发送模型
4.2.2 信道模型
4.3 RAKE接收机
4.3.1 全接收RAKE (ARAKE )
4.3.1.1 最大比合并RAKE 接收
4.3.1.2 等增益合并RAKE 接收
4.3.1.3 误码率分析
4.3.2 部分接收RAKE(PRAKE)
4.3.3 选择接收RAKE (SRAKE)
4.3.4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超宽带通信简化RAKE 接收机以及多用户检测
5.1 简化RAKE 接收机
5.1.1 接收模型
5.1.2 RAKE接收合并
5.1.3 简化ARAKE 接收机性能分析
5.1.3.1 最大比合并
5.1.3.2 等增益合并
5.1.3.3 仿真结果
5.1.4 部分接收和选择接收简化RAKE 接收机
5.1.5 仿真结果
5.2 折中的简化RAKE 接收机
5.3 多用户RAKE 接收机
5.3.1 仿真结果
5.4 多用户检测
5.4.1 MMSE算法
5.4.2 MMSE接收机的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关键电路设计
6.1 工艺的选择
6.2 相关器设计
6.2.1 设计思路
6.2.2 双频模型
6.2.3 失真分析
6.2.4 SiGe BiCMOS 工艺的相关器
6.2.4.1 电路设计
6.2.4.2 频域仿真
6.2.4.3 时域仿真结果
6.2.5 相关器噪声分析
6.2.5.1 线性系统
6.2.5.2 单端口
6.2.5.3 对称双端口
6.2.5.4 总结
6.2.5.5 等效噪声源
6.2.5.6 冲激响应
6.2.5.7 总输出噪声
6.3 CMOS 工艺的相关器设计
6.3.1 电路设计
6.3.2 仿真结果
6.4 延时线设计
6.4.1 延时线电路设计
6.4.2 仿真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关键电路芯片实现
7.1 版图设计
7.1.1 相关器版图设计
7.1.2 延时线版图设计
7.2 测试
7.2.1 相关器的测试
7.2.2 延时线的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M元双正交键控误码率推导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7-05-21
参考文献
- [1].超宽带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焦胜才.北京邮电大学2006
- [2].模拟空时码在超宽带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 成先涛.电子科技大学2006
- [3].码域发送参考超宽带通信传输与抗干扰技术研究[D]. 李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
- [4].超宽带通信系统下信道编码研究[D]. 邓双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 [5].认知超宽带通信系统关键技术[D]. 赵冰.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 [6].超宽带拓展距离通信技术研究[D]. 赵亮.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
- [7].脉冲无线电超宽带同步问题研究[D]. 李亚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 [8].超宽带通信系统中跳时序列的研究[D]. 张朝霞.太原理工大学2010
- [9].基于电光调制的超宽带无线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文玥.电子科技大学2012
- [10].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D]. 阮青山.吉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CMOS射频前端电路设计中的低噪声、高线性度研究[D]. 林敏.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