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武汉市主城区及近郊26个典型城市湖泊湿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和群落类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湿地植物区系组成与生态特征、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探讨了武汉市城市湿地植物多样性与人为干扰强度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护城市湿地植物多样性和湿地资源的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武汉城市湖泊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361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属于82科231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75科223属352种。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在属水平上则分布较分散和均匀。2、武汉城市湖泊湿地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多年生和水生草本分别占总种数的37.4%、32.7%和9.3%。栽培物种中乔木种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种数的6.48%。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生态适应型中,中生植物的种类最多,共164种,占总种数的45.4%,由水生、沼生和湿生植物组成的典型湿地维管植物共137种,占总种数的38.6%,说明武汉地区湿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3、植物属的地理区系分析表明,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3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大,是该地区湿地种子植物属的主要分布区类型。其中,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作为中国特有分布类型,在武汉地区也有分布。4、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中外来植物共15科23属31种。其中,外来入侵种有12科17属24种,占全部外来物种的77.4%,其余多为人为引进栽培种。调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已经遍布武汉地区湖泊湿地,原生湿地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5、湖泊湿地植物种数与湖泊面积、周长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周长与物种数的相关性(r值)更高。比较分析认为,除面积、周长等湖泊自然属性外,围湖造田、围湖建楼、湖岸线人工硬化、水质污染及人类活动干扰等是引起湖泊湿地植物种数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6、湖泊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均匀度呈正相关,而与丰富度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以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典型湿地植物占各湿地植物总种数比例、典型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为依据,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武汉26个湖泊湿地分为4类。7、严西湖、车墩湖、严东湖、北太子湖,湿地自然植被保存完整,受人为影响较小;农业活动干扰对黄家湖、野湖、竹子湖、五加湖部分湿地植被产生影响,但总体湿地植被保存较好;汤逊湖、东湖、武湖、清菱湖、南湖等12处湿地植被由于岸线人工化、水质污染和人类活动干扰,湿地植被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沙湖、内沙湖两处湿地物种组成单一且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湿地植被明显退化。8、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植被包括木本沼泽、草丛、挺水植被、浮叶漂浮植被和沉水植被5个植被型,含27个群系,50个群丛。其中,莲群丛、菰群丛、喜旱莲子草群丛、白茅群丛、双穗雀稗群丛、狗牙根群丛和鹅观草群丛等为武汉湖泊湿地中最常见的群丛类型。9、以严东湖为例对典型湿地植物群落沿水分梯度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常年积水生境以狭叶香蒲群落为代表,群落层次明显,均匀度较高;季节性积水区以灯心草-翼果苔草群落为代表,是典型湿生草本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不明显;较湿润生境以白茅群落为代表,物种组成与灯心草群落相似度较高,但重要值、频度变化较大;较干燥生境以狗尾草群落为代表,开始出现构树、野蔷薇、悬钩子等乔木和灌木。同时,季节性积水区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和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生境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