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统战工作中的“求同与存异”(论文文献综述)
夏玲玲[1](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工作理论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理论的形成、性质和地位等,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文献进行全面研读和分析,学习领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及创新演变。统一战线在民主党派工作、宗教工作、民族工作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成效,最大程度地吸纳、巩固和团结了广大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人士。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与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创新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的引领下,统一战线经验积微成着,统一战线的同心圆越画越大。在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和成效的基础上,从理论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统战立法等方面总结凝练出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新时代,统一战线不仅在协调社会主要矛盾、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而且在思想引领和凝聚社会共识方面的作用也愈加突出。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关系的调整,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因此,在把握党领导一切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同时强化统战工作意识,运用统战思维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杨岳[2](2019)在《不断汇聚新时代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对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做好统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不断汇聚新时代共同奋斗的磅礴
周鹏[3](2018)在《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思维导向》文中研究表明共同体意识由来已久,有催生个人认同集体的归属感、成员间的紧密联系性和基于共同目标的向心力的价值功用。新时代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统战工作须在共同体意识导向下,方能更好地发挥团结合作、利益整合功能并更好地实现统一战线领导者的目标。对具体统战工作方式来说,共同体意识天然地导向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和形成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共同工作机制,有利于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
曹无害[4](2017)在《关于统战思维和统战方式的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统一战线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启示我们,必须研究和运用好统战思维和统战方式。要以仁义思维和博爱、正义、诚恳的方式画出最美同心圆,要以平等思维和求同、存异、尊重的方式找到"最大公约数",要以团结思维和吸引、凝聚、包容的方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要以时空条件思维和协商、民主、互动的方式解决统一战线工作的各种问题,要以命运共同体思维和共识、共为、共享的方式追求统一战线的终极价值。
张世骥[5](2017)在《“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标志着统战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党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思想的最新成果"同心"思想开启了我国联合党内外有志之士,结成统一战线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胡锦涛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习近平明确强调"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高校是进行统战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高校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理论在高校中实践的重要成果。"同心"思想与高校统战文化的核心思想都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在"和"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同心"思想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概括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展现的是本文相关的基本概念,对统一战线、"同心"思想、高校统战文化的涵义、内容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主要从文化四个层面、契合度及各个时期的发展来阐述"同心"思想和高校统战文化的关系;第四部分对高校统战对象相关问卷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解高校中殊统战群体"新三类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问题;第五部分对问卷所展现的问题,结合统一战线最新发展成果提出相关对策;第六部分为结结论。"同心"思想作为高校统战文化的理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来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始终坚持求同存异的理念与团结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力求能够让广大高校中党外知识分子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推动学校与国家的发展上来。
陆银辉[6](2012)在《论“同心思想”与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当前",同心思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推进社会转型期的统战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准确把握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思想内涵,坚定践行,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统战文化建设路径。
陆银辉,鲁建军[7](2012)在《社会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践行“同心思想”的途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对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提出的重要任务。而社会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影响着统战工作与中心的关联度,衡量着统一战线对大局的贡献率。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大力拓展文化统战工作,切实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对此,201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同心思想"。"同心思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推进社会转型期的统战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思想内涵,坚定践行,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统战文化建设途径。
陆银辉[8](2012)在《“同心”思想引领统战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文中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同心"思想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多党合作历史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引领当前统一战线发展和统战工作开展的重要思想。"同心"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且与统战文化的本质及统战文化的根本规律有着诸多契合点,即共同利益、合作互赢、求同存异和体谅包容。因此,新形势下的统战文化建设,要以"同心"思想为引领,强化价值追求和文化传统认同,增强统战文化向心凝聚作用;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的方式发挥统战文化同心同德作用;以"同心"品牌为依托,丰富统战文化载体活动和形式。
陆银辉[9](2012)在《“同心思想”视角下转型期统战文化的发展思路探索》文中提出201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同心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实践根源,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基于"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多重契合点,"同心思想"将是指导转型期统一战线和统战文化发展思路的核心思想,具体的发展思路有以同心思想引领精神生活作为统战文化核心信念、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作为统战文化活动方式和以共存共荣打造同心品牌作为统战文化产品载体。
林华山[10](2011)在《同心思想: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文中研究说明统战文化具有系统结构。同心思想居于统战文化系统结构的核心层,是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同心思想深刻反映了统一战线的本质,契合了统一战线同与异的根本规律。我们要以同心思想内含的辩证思维引领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略论统战工作中的“求同与存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统战工作中的“求同与存异”(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地位 |
一、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 |
二、统一战线的性质 |
三、统一战线的作用和地位 |
第二节 统一战线的制度基础 |
一、多党合作制度 |
二、政治协商制度 |
第三节 统一战线的对象 |
一、广义层面的对象 |
二、狭义层面的对象 |
第四节 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原则 |
一、统一战线的方针 |
二、统一战线的原则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战工作成效 |
第一节 民主党派争当“主人翁”,主动参政议政 |
一、动员和组织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
二、民主党派工作的成效显着 |
第二节 民族凝聚力显着增强,宗教工作迈入规范化轨道 |
一、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 |
二、宗教工作迈入新轨道 |
第三节 党外知识分子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勇当“生力军”,积极建言献策 |
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凝聚功能不断凸显 |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工作更加务实 |
第四节 海(境)外统战搭起“连心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一、坚持爱国主义导向的海外统战工作扎实有效 |
二、坚持民族复兴导向的境外统战工作稳步推进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战工作经验 |
第一节 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统战工作指导思想 |
一、创新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
二、党的创新理论丰富了统战工作的思想指导 |
第二节 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为统战工作注入活力 |
一、民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
二、推进民主协商体制机制改革为统战工作增添动力 |
第三节 必须坚持统战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原则不动摇 |
一、统战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全局的一部分 |
二、统战工作必须服务党的中心工作 |
第四节 科学开展统战立法为统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
一、依法开展统战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
二、创新统战工作立法为依法开展统战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
第四章 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
第一节 坚定不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
一、准确把握“党领导一切”的历史逻辑 |
二、准确领会“党领导一切”的实践逻辑 |
第二节 必须强化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意识形态重点 |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
二、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 |
第三节 坚定不移运用统战思维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汇聚各方力量 |
二、统战思维是汇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法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不断汇聚新时代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 充分认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重要部署, 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
1.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 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引导 |
3.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
4.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
5. 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6. 广泛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
三、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工作原则和方法的重要要求, 进一步提高统战工作水平 |
1. 把握统战工作的根本要求,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
2. 贯彻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针,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
3. 坚持统战工作的重要原则,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 |
4. 掌握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 搞好与党外人士的联谊交友 |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进一步提高统战工作成效 |
(3)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思维导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体意识的缘起与价值 |
(一) 共同体意识的缘起 |
(二) 共同体意识的价值 |
1. 共同体意识催生了个体认同集体的归属感, 利于成员的自我发展。 |
2. 共同体意识催生了成员间的紧密联系性。 |
3. 共同体意识催生了基于共同目标的向心力。 |
二、新时代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
(一) 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 |
(二) 社会阶层更加多样。 |
(三) 社会思想更加多样。 |
三、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导向意义 |
(一) 以共同体意识为导向, 方能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团结合作功能。 |
(二) 以共同体意识为导向, 方能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的利益整合功能。 |
(三) 以共同体意识为导向, 方能更好地实现统一战线领导者的目标。 |
四、共同体意识引导下的具体统战工作方式 |
(一) 更新统战理念:存异基础上求同 |
(二) 更新统战模式:形成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共同工作机制 |
(4)关于统战思维和统战方式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仁义思维和博爱、正义、诚恳的方式画出最美同心圆 |
二、以平等思维和求同、存异、尊重的方式找到“最大公约数” |
三、以团结思维和吸引、凝聚、包容的方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
四、以时空条件思维和协商、民主、互动的方式解决统一战线工作的各种问题 |
五、以命运共同体思维和共识、共为、共享的方式追求统一战线的终极价值 |
(5)“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2 高校统战理论概述 |
2.1 统一战线理论 |
2.1.1 统一战线的涵义 |
2.1.2 统一战线的理论渊源 |
2.1.3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史进程 |
2.1.4 统一战线的内容 |
2.2 "同心"思想 |
2.2.1 "同心"思想的涵义 |
2.2.2 "同心"思想的主要内容 |
2.2.3 "同心"思想是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2.3 高校统战文化 |
2.3.1 文化的涵义 |
2.3.2 统战文化的涵义 |
2.3.3 统战文化的历史渊源 |
2.3.4 高校统战文化的内容 |
2.3.5 高校统战文化是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理论与发展 |
3.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四个层面 |
3.1.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物质层面 |
3.1.2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精神层面 |
3.1.3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制度层面 |
3.1.4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的行为层面 |
3.2 "同心"思想与高校统战文化相契合 |
3.2.1 "同心"思想是高校统战文化的灵魂 |
3.2.2 "同心"思想为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
3.2.3 "同心"思想增强高校统战成员中华文化认同感 |
3.3 "同心"思想贯穿高校统战文化各个发展时期 |
3.3.1 延安时期 |
3.3.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3.3.3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
3.3.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
4 现阶段高校统一战线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4.1.1 调查方法及对象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4.1.3 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4.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4.2.2 对高校中统一战线调查分析 |
4.2.3 对高校中"留学人员"调查分析 |
4.2.4 对高校中"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调查分析 |
4.2.5 对高校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调查分析 |
4.3 新三类人"在高校统一战线中存在问题 |
4.3.1 "留学人员"应当受到社会更多关注 |
4.3.2 同"新媒体人士"建立联系困难,统战工作开展不顺 |
4.3.3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出现价值观的偏差 |
4.4 现阶段高校统一战线存在问题 |
4.4.1 高校统战文化发展中存在弱化党的领导现象 |
4.4.2 高校统战文化发展缓慢,校园存在不和谐因素 |
4.4.3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不足,影响高校统战工作 |
5 "同心"视角下发展高校统战文化的对策 |
5.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要向"新三类人"有效覆盖 |
5.1.1 "同心"思想反映了党对"留学人员"的重视 |
5.1.2 "同心"思想有利于增加对高校"新媒体人士"的了解与沟通 |
5.1.3 "同心"思想正确引导了高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 |
5.2 "同心"视角下推动高校统战文化建设 |
5.2.1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巩固了党的领导 |
5.2.2 "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促进和谐校园构建 |
5.2.3 以"同心"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升高校统战文化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
(6)论“同心思想”与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转型期“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
(一) “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 |
(二) “同心思想”的重要意义 |
二、“同心思想”是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 |
(一) “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本质的契合点: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团结合作 |
(二) “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根本规律的契合点:求同存异和体谅包容 |
三、“同心思想”指导下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一) 以“同心思想”引领精神生活作为统战文化建设工作的理论指南 |
(二) 以协商民主增进共识的方式促进统战文化的真正同心同德 |
(三) 以体谅包容打造同心品牌的方式繁荣统战文化产品和活动方式 |
(7)社会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践行“同心思想”的途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 “同心思想”的基本内涵 |
二、 统战文化与“同心思想”的理念契合 |
1. 统战文化本质和“同心思想”的理念契合 |
2. 统战文化根本规律和“同心思想”的理念契合 |
三、 社会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践行“同心思想”的途径探索 |
1. 途径一:以同心思想丰富统战文化的核心灵魂 |
2. 途径二:以民主协商增进统战文化的思想共识 |
3. 途径三:以兼容并蓄打造统战文化的同心品牌 |
(8)“同心”思想引领统战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心”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
(一) “同心”思想的内容 |
(二) “同心”思想的意义 |
二、“同心”思想是引领统战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
(一) “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本质的契合点:共同利益和合作互赢 |
(二) “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基本原则的契合点:求同存异和体谅包容 |
三、以“同心”思想为引领, 加强统战文化建设 |
(一) 强化价值追求和文化传统认同, 增强统战文化向心凝聚作用 |
(二) 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的方式发挥统战文化同心同德作用 |
(三) 以“同心”品牌为依托, 丰富统战文化载体和活动形式 |
(9)“同心思想”视角下转型期统战文化的发展思路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转型期“同心思想”的诞生缘由及内涵分析 |
二、“同心思想”与转型期统战文化价值追求及发展规律的契合点 |
(一) “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价值追求的契合点 |
(二) “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发展规律的契合点 |
三、“同心思想”视角下转型期统战文化的发展思路探索 |
(一) 思路一:以同心思想引领精神生活作为统战文化核心信念 |
(二) 思路二: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作为统战文化活动方式 |
(三) 思路三:以共存共荣打造同心品牌作为统战文化产品载体 |
(10)同心思想: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统战文化系统的结构分析 |
二、同心思想是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 |
(一) 同心思想深刻反映了统一战线的本质 |
(二) 同心思想契合了统一战线同与异的根本规律 |
三、以同心思想引领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
(一) 以同心思想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最新指导理论 |
(二) 以协商民主方式促进统一战线的真正同心 |
(三) 大力打造以同心品牌为标识的统战文化产品和活动方式 |
四、略论统战工作中的“求同与存异”(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D]. 夏玲玲. 扬州大学, 2020(05)
- [2]不断汇聚新时代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J]. 杨岳. 唯实, 2019(02)
- [3]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思维导向[J]. 周鹏.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6)
- [4]关于统战思维和统战方式的建议[J]. 曹无害.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4)
- [5]“同心”视角下高校统战文化研究[D]. 张世骥. 西安工业大学, 2017(09)
- [6]论“同心思想”与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J]. 陆银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2)
- [7]社会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践行“同心思想”的途径探索[J]. 陆银辉,鲁建军.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3)
- [8]“同心”思想引领统战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 陆银辉.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2)
- [9]“同心思想”视角下转型期统战文化的发展思路探索[J]. 陆银辉.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2)
- [10]同心思想: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J]. 林华山.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