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的发展与演变

武德的发展与演变

论文摘要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要使中国传统武德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必须在把握武德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探讨武德的起源和本质入手进行研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前提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解析了武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指出武德在原始先民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其本质是调节人们涉武生活的道德体系;它存在相对有序的内部结构,具有反映和调节涉武的社会现实的功能,在一个时代内它的运行轨迹受同期武德的基本目标、武德系统内外运行机制的影响,其总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必然性发展的趋势呈平行关系。在掌握武德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建立起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本文进一步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武德状况进行抽象分析,指出原始社会的武德体现出原始集体主义的核心原则。借助史料和抽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奴隶社会时期武德以“承天命,顺民意”为核心,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武德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借助丰富的史料夹述夹议,认为封建社会武德的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和明、清两个突出发展的时期和宋、元之时的衰落时期;得出中国传统武德是以“仁”为核心,“忠”、“信”、“智”、“义”、“勇”等精神品质都受“仁”的统领,传统武德中牵扯封建等级宗法思想的内容在现代应当视为糟粕加以批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武德的发展与演变有利于宏观把握其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 1.2 研究武德的发展与演变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它为现代社会服务
  • 1.3 研究武德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其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对其进行筛选
  • 2 文献综述
  • 2.1 道德思考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道德表述
  • 2.2 武德表述的起源与武德中"武"的概念界定
  • 2.3 武德研究成果的简单回顾
  • 2.3.1 武德的概念
  • 2.3.2 武德的内容
  • 2.3.3 武德修养和教育的方法
  • 2.3.4 传统文化与武德的关系
  • 2.3.5 武德的作用与意义
  • 2.3.6 武德史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历史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3.2.3 系统论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4 武德的起源和本质
  • 4.1 武德起源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 4.1.1 武德与人类活动
  • 4.1.2 武德与社会关系
  • 4.1.3 武德与社会意识
  • 4.2 原始武德的发生
  • 4.2.1 原始武德发生的前奏期
  • 4.2.2 原始武德发生的萌芽期
  • 4.2.3 原始武德发生的形成期
  • 4.3 武德的本质
  • 4.3.1 武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 4.3.2 武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 4.3.3 武德是一种特殊的道德体系
  • 5 武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 5.1 武德的结构模式
  • 5.1.1 武德结构的态势
  • 5.1.2 武德的社会性结构
  • 5.1.3 武德的个体结构
  • 5.1.4 职业性武德与个体武德的辩证统一
  • 5.2 武德的社会功能
  • 5.2.1 武德认识功能的特殊性
  • 5.2.2 武德调节功能的特殊性
  • 5.3 武德的运行机制
  • 5.3.1 武德运行目标及武德运行的基本目标
  • 5.3.2 外部机制对武德运行的影响
  • 5.3.3 武德内部机制对武德运行的影响
  • 5.4 武德运行的轨迹
  • 6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武德发展状况
  • 6.1 原始社会的武德状况
  • 6.1.1 原始社会的武德体系在原始社会的道德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
  • 6.1.2 原始社会武德体系与原始社会道德体系的精神基本保持一致
  • 6.1.3 原始武德体系是以原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体系
  • 6.1.4 原始武德体系具有朴素性、狭隘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 6.2 奴隶社会的武德状况
  • 6.2.1 在奴隶社会里武德体现出为奴隶制国家和贵族服务的原则
  • 6.2.2 奴隶社会时期武德体系的载体不包括奴隶
  • 6.2.3 奴隶社会时期职业性武德以承天命、顺民意为核心
  • 7 封建社会时期武德的发展状况
  • 7.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武德的形成和确立时期
  • 7.1.1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武德的发展状况
  • 7.1.2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武装团体武德的发展状况
  • 7.1.3 春秋战国时期剑客、游侠武德体系的发展状况
  • 7.2 中国传统武德衰弱的宋、元时期
  • 7.2.1 宋、元时期军事武德体系的衰落
  • 7.2.2 宋时民间武装团体武德体系的突然发展和元时的骤然衰落
  • 7.2.3 宋、元时期先秦侠风的消歇
  • 7.3 明、清时期武德体系的全面复兴。
  • 7.3.1 明、清时期军事武德系统的融合发展
  • 7.3.2 明、清时期民间武术团体武德体系发展健全
  • 7.3.3 明、清时期新侠风的发展
  • 7.4 中国封建传统武德的特点
  • 7.4.1 传统武德在价值的导向上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
  • 7.4.2 传统武德是以"仁"为核心的武德伦理系统
  • 7.4.3 传统武德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重义轻利"的倾向
  • 8 近、现代传统武德的发展状况及对传统武德的理性批判
  • 8.1 民主革命时期武德的发展与演变
  • 8.1.1 民主革命时期传统军事武德体系开始向现代军事武德体系转变
  • 8.1.2 民主革命时期民间武德体系中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 8.2 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武德体系发展的现状
  • 8.3 对传统武德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 8.3.1 中国传统武德的肯定方面
  • 8.3.2 中国传统武德的否定方面
  • 9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1.1 关于武德的起源和本质:
  • 9.1.2 关于武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
  • 9.1.3 关于中国传统武德的发展与演变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习武者要知道什么是武 王培锟呼吁:加强对习武者武术概念、定义的再教育[J]. 中华武术 2020(10)
    • [2].习武者说[J]. 美文(上半月) 2017(03)
    • [3].习武的黄金时间[J]. 养生月刊 2017(03)
    • [4].习武者与养生[J]. 搏击 2015(06)
    • [5].习武者要有务实态度[J]. 搏击 2015(06)
    • [6].道教哲学中大智若愚对习武者的影响[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9)
    • [7].蔡龙云武德思想对习武者价值取向的思考[J]. 搏击(武术科学) 2012(06)
    • [8].对习武者武德教育的探讨[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08)
    • [9].习武练功十大误区[J]. 金秋 2018(16)
    • [10].对少儿习武者训练方法的探究[J]. 青年与社会 2018(30)
    • [11].浅析传统武德与时代内涵[J]. 考试周刊 2008(26)
    • [12].“和解”[J]. 艺术品鉴 2020(07)
    • [13].习武莫忘养生[J]. 少林与太极 2011(03)
    • [14].浅谈习武者“为仁”、“重义”的武德修养[J]. 科技信息 2009(14)
    • [15].炕底寨的习武者[J]. 新西部 2015(08)
    • [16].孔子“道”“艺”之关系思想对习武者的启示[J]. 搏击(体育论坛) 2014(09)
    • [17].和谐社会中对武德的新诠释[J]. 科技信息 2008(30)
    • [18].习武者与发力[J]. 搏击 2014(07)
    • [19].论中国封建社会习武者人格特征[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4)
    • [20].浅谈武术实用腿法的训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31)
    • [21].论加强武德教育的重要性[J]. 沧桑 2008(05)
    • [22].武术“精气神”之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 2015(03)
    • [23].点赞信阳武术人的“抗疫”奉献[J]. 少林与太极 2020(04)
    • [24].论习武与认知的双向互动[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14(07)
    • [25].武术生成[J]. 武术研究 2020(08)
    • [26].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研究[J]. 武术研究 2017(08)
    • [27].过一把叶问的瘾[J]. 南方人物周刊 2011(14)
    • [28].从侠与儒的视角解读武德之“仁”与“义”[J]. 搏击.武术科学 2009(06)
    • [29].从侠与儒的视角解读武德之“信”、“义”、“勇”及现代反思[J]. 搏击(武术科学) 2009(08)
    • [30].六合拳序[J]. 武当 2011(09)

    标签:;  ;  ;  

    武德的发展与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