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

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宪法上有关劳动权的规定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治文明逐步演进的背景下,亟待根据现实的需要,本着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对宪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重新解释。劳动权的宪法解释起着整合涉及劳动权的宪法文本、补充相关的宪法漏洞、保持有关宪法条款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功能。对劳动权的宪法解释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这其中,解释者应当受到制宪者意图的约束、宪法精神的约束、客观的历史进步方向的约束、解释规则的约束和解释者人格的自我约束。劳动权的宪法解释应当按照法律解释的一般要求和宪法解释的特有原则,从文本出发,由近及远,依次展开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在个案中,应当注意各种价值的平衡,防止出现严重的不公正。经过解释,我们得出公民没有法律上的劳动义务,劳动权的内容包括:择业自由权、劳动基准权、社会保障权、就业保障权等个体权利和交涉权、谈判权、罢工权等集体权利。在这些权利中,宪法明确规定的有劳动基准权、社会保障权、就业保障权,而虽未明示但可补漏的是择业自由和集体劳动权。在个案中,我们应当注意劳动权与其他宪法权利以及国家权力之间的平衡。国家立法若要通过一种权利的牺牲以达到另外一种权利的保护,必须负有宪法上的举证责任。劳动平等权保护的要义在于不平等对待必须从具体的劳动对象和方式出发,避免出现同等条件,不同等对待。通过对劳动权的宪法解释,我们可以依照解释的结论完善相关立法的解释、促进违宪审查、把握修改和解释的界限。本文的主要创新:第一、目前学界在研究劳动权的时候,往往首先给其下定义,至于定义渊源于什么,却不为研究者所考虑,这种研究背离了构建一个宪政国家的基本前提,即以现行文本为依据。长此既往,既不有利于构建一个共同交流的理论平台,也不能指导宪法实践。本文力图摆脱这一思路,从宪法规范本身出发,综合运用各种解释手段,一方面保证基本价值序列的稳定,另一方面则最大程度地寻求个案正义的实现。第二、在当今宪法实践中,在学界最受争议的除了良性违宪莫过于政策性修宪,本文以为对之不要轻易地加以否定,而应当将这种现象放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考察,最大程度地通过宪法解释将修宪带来的新价值注入既定条款中,最终达到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对劳动权进行宪法解释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对劳动权进行宪法解释的必要性
  • 一、整合涉及劳动权的宪法文本
  • 二、补充涉及劳动权的宪法漏洞
  • 三、保持涉及劳动权的宪法条款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 第二节 对劳动权进行宪法解释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 一、对劳动权进行宪法规范解释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 二、对劳动权进行宪法解释的方法
  • 第二章 对劳动权进行宪法解释的实例分析
  • 第一节 文义解释
  • 第二节 历史解释
  • 第三节 劳动权的体系解释
  • 第四节 目的解释
  • 第五节 平衡解释
  • 第三章 劳动权的宪法解释与宪法实践的完善
  • 第一节 通过对劳动权的宪法解释完善立法解释
  • 第二节 通过对劳动权的宪法解释为违宪审查提供标准
  • 第三节 通过对劳动权的宪法解释为避免宪法频繁修改提供依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我国宪法解释的主体[J]. 南方论丛 2016(04)
    • [2].重思中国劳动宪法的兴起[J]. 中国法律评论 2019(01)
    • [3].运用宪法的法理内涵与司法实践[J]. 政法论丛 2019(04)
    • [4].论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7(06)
    • [5].中国特色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8(02)
    • [6].论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体系化构造[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7)
    • [7].特别行政区宪法解释提请权的法理依据与实践动因[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8].宪法解释权分配的理论模型分析--以“本位主义”为中心[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7(03)
    • [9].试论我国宪法解释权[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7(03)
    • [10].宪法解释的困境与出路[J]. 人民法治 2015(Z1)
    • [11].研究我国宪法解释程序制度[J]. 法制博览 2016(30)
    • [12].论公民的宪法解释请求权[J]. 法制博览 2016(30)
    • [13].对于我国宪法解释的一点思考[J]. 赤子(上中旬) 2014(20)
    • [14].首个正式宪法解释案值得期待[J]. 法治与社会 2020(02)
    • [15].论宪法解释的条件[J]. 中国宪法年刊 2018(00)
    • [16].宪法的畸变[J]. 法论(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00)
    • [17].弱者平等保护的宪法研究[J]. 法大研究生 2016(02)
    • [18].全面实施宪法创新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J]. 中国宪法年刊 2016(00)
    • [19].原则权衡:“超越宪法计划的未列举权利”之论证方法[J].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6(00)
    • [20].论《香港基本法》解释实践对人大释宪的启示[J]. 行政法论丛 2016(00)
    • [21].刍议宪法惯例之理论[J]. 知音励志 2017(02)
    • [22].“动起来”的宪法才有母法的力量[J]. 海峡通讯 2017(03)
    • [23].民法典编纂背景下民法与宪法的关系——基于司法实践视角[J]. 法治论坛 2017(01)
    • [24].宪法解释机制的健全与完善[J]. 文存阅刊 2017(17)
    • [25].宪法解释之情形[J].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09(00)
    • [26].宪法解释过程论——基于构成要素的研究[J]. 中国宪法年刊 2015(00)
    • [27].立法机关的宪法解释功能比较研究[J]. 中国宪法年刊 2014(00)
    • [28].宪法审查与宪法解释的关联性——国家机关提请权框架下的展开[J]. 中国宪法年刊 2017(00)
    • [29].法院援用宪法的经验研究能为我们带来什么?[J]. 浙江学刊 2019(03)
    • [30].更加注重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J]. 群众 2018(05)

    标签:;  ;  ;  ;  ;  

    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