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宫清颗粒对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者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从细胞凋亡基因调控角度探讨该方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药流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药流同时加服宫清颗粒)、对照组(药流同时加服茜芷胶囊)、空白组(仅服药流药),观察药物流产临床疗效,收集绒毛及蜕膜组织,并与60例人工流产者相对照,透射电镜分别对绒毛及蜕膜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定性观察,AnnexinⅤ联合PI染色法进行细胞凋亡的定量检测,并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bcl-2/bax基因、wtP53基因、c -myc基因表达。结果:治疗组在孕囊排出时间、药流后阴道流血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透射电镜及AnnexinⅤ联合PI染色法检测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发现治疗组凋亡现象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空白组及人流组比较,治疗组绒毛和蜕膜凋亡基因:bax、baxmRNA、wtP53、c-myc表达明显增强(P<0.05),bcl-2、bcl-2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宫清颗粒可通过提高药物流产者绒毛及蜕膜凋亡基因bax基因、wtP53基因、c-myc基因的表达,抑制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提高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率,减少药流后出血率,提高药流成功率。
论文目录
提要Abstract引言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背景1 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研究现状1.1 西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机制的认识1.2 西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防治对策1.3 中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病机认识1.4 中医学对本病的治则治法及方药研究2 导师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及前期研究2.1 疾病概念的界定2.2 关于本病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第二部分 宫清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1 病例来源2 试验对象的纳入和分组2.1 纳入病例标准2.2 排除病例标准3 用药方法4 疗效性观察指标5 流产组织细胞凋亡检测5.1 凋亡检测指标5.2 各组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的采集和处理5.3 细胞凋亡指标的检测方法5.4 实验仪器5.5 指标检测试剂6 统计学分析结果1 一般情况比较1.1 各组年龄分析1.2 各组以往孕产情况1.3 各组停经天数1.4 各组孕囊最大径线2 药流各组临床疗效比较2.1 各组6 小时内孕囊排出例数比较2.2 各组6 小时内孕囊排出组排出时间比较2.3 各组阴道流血量比较2.4 药流各组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的比较2.5 药流各组月经恢复时间的比较3 各组绒毛及蜕膜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3.1 治疗组透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观察3.2 对照组透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观察3.3 空白组透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观察3.4 人流组透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观察4 各组绒毛、蜕膜细胞凋亡定量检测结果5 各组绒毛及蜕膜凋亡相关基因表达5.1 各组绒毛 bcl-2、bax 蛋白表达的比较5.2 各组蜕膜 bcl-2、bax 蛋白表达的比较5.3 各组绒毛 bcl-2mRNA、baxmRNA 表达的比较5.4 各组蜕膜 bcl-2mRNA、baxmRNA 表达的比较5.5 各组绒毛 c-myc 表达的比较5.6 各组蜕膜 c-myc 表达的比较5.7 各组绒毛 wtP53 表达的比较5.8 各组蜕膜 wtP53 表达的比较讨论1 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认识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1.2 古代医家对本病治则治法认识1.3 古代传统方剂1.4 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及治法认识1.5 现代医家常用方剂及药物1.6 中医药防治药流后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2 西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认识及防治研究2.1 西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认识2.2 西医学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3 药物流产与细胞凋亡3.1 细胞凋亡概述3.2 细胞凋亡过程3.3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和常用检测方法3.4 正常妊娠中的细胞凋亡和基因调控3.5 药物流产中的细胞凋亡和基因调控4 宫清颗粒对药物流产者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的影响4.1 宫清颗粒组方配伍特点4.2 宫清颗粒的药理研究4.3 宫清颗粒对药物流产者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的影响结语参考文献综述附录致谢查新报告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宫清颗粒论文; 药物流产论文; 细胞凋亡论文; 基因调控论文;
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