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子的“道”——道家辩证思想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意义

谈老子的“道”——道家辩证思想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意义

赵林张秀芹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道”思想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在中国古代,老子是第一个用自然和物质做基础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及其发展的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起源。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围绕着“道”的观念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本体论、生成论、名相论、认识论、人性论、政治学说等方面的论述,其中包含了大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辨证思想。这些辩证思想从最本原的自然出发,以一句句箴言的形式,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一般,激励着人们去探寻其中内在的光华,并尝试着将它们串联成一个系统,使人能从整体上窥探出自然和人生的奥秘。

一老子的自然主义和辩证思想

道是生成天地万物的第一因素,它自生于天地之先,又一切天地万物的运行法则。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即是无,一即是有,因而“有生于无”。“一生二”,二相对一来说,由绝对变成了相对,这时,老子的辩证思想便显而易见了。所以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这“阴阳”的相对便是“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包含着“一”的绝对性和“二”的相对性,成为独立的个体,这样各种各样的个体就形成了天地万物。也就是说,宇宙万物既同出于道,因道而生,且依据着道而运行变化,又都包含着相对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既然万物的生成衍化都这样得来的,那么其他一切事物和现象也就不可逃避其正反两面性了。这种观点很接近近代才出现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当时的时代,老子对宇宙观和认识论有这种看法,绝对是超乎常人想象的。

在西方文明史中,但凡哲人,或其所研究的哲学,都大概逃不脱“真理”二字。无论是自然哲学、物理学、形而上学、逻辑学,都是如此。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思辨,运用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希望能达到对真理把握的无限接近,也是近现代西方科学不断进步,工业文明日益发达的历史根源。当前,西方的科学主义价值观占据了人类思想的主流,科技变成了第一生产力,在科学这个万能工具的帮助下,人类的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自然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着日渐稀少的资源。生态危机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又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去遏制危机的不断加剧,因为人们还陶醉在科技发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和物质上享受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人们无论干什么,就算是在强调回归自然的同时,也还是抛不开人类自身的发展。可发展到最终人类真的能达到所谓的“真理”吗?还是像老子所说的“远曰反”,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这恐怕也是西方科学主义无法解答的问题。

二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现代有人说起老子学说,讲起道家思想,讲到“无为”,以为老子强调了人的“出世”,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而言,老子学说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讲确实是消极的,就像他在政治学说所提到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愚民”这两个字,多为后人所诟病。且不论其正确与否,看看当下,不正是人类的“智识”太多而导致当今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的现状吗?若没有智力方面的高度发达,也不会有生产技术的飞跃和提升,我们所处的环境也不会在短短几十年间恶化到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人类由愚变智是可以的,但想由智变回愚却是不可能的。既然已经有了智识,只能将人类的智引导入正确的轨道上来,才不会发生坏的结果。所以,老子也提出了不那么消极的方法,那就是顺应自然的法则,要法道法自然,像天道一样无不为。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说不要抛开自然规律,越过自然的最高准则去做;无不为则是说,在道这个最高准则的统领下,按照自然法则所要求的去做任何事。这也是老子所提倡的“为道者”应有的做法。

其实在老子的学说中,讲到了很多“为而不争”和“为而不有”的言论。一般人,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习惯于把另外一种事物据为己有,所以就有了斗争。这种争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战争、奴役、剥削、掠夺,这种种的一切,都显然与老子的天道理论是相悖的。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为之而无以为”理论,是以自然主义为基础而产生的。老子希望人能够按照自然的法则来行事,遵循天道,所以也常常拿自然来做对比。其实这些无不是希望消除人们的争夺心,让人们保持一种自然平和的状态。

曾看过一本关于逻辑悖论的书,里面提出一个观点:在当今社会,生态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所以人们开始想方设法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可是各种各样的保护行为难道真的可以让自然回归到一种理想状态吗?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自生而独立运行的事物,它并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所以任何形式的人为措施都是对生态的一种破坏。也就是说,保护环境也许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保护也许只能延缓生态环境的恶化,但其实保护本身也是在破坏,只是程度不会那么剧烈而已。这个观点未尝没有道理。它和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观点很相似。人类在不断掠取自然资源的同时,已明白当前形式所出现的各种危机的威胁,可还是无法摆脱“发展”二字,这也许才是最可怕的。明知道这是错的,可还是要继续错下去,只是在错的同时再挖空心思想办法来补救错误所带来的恶果。难道人类真的不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吗?人类现有的智识不可能不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人类无法摆脱自身的欲望,总想要“为而争”、“为而有”,还将由此衍生出的“发展”二字摆到人类首要的价值观念上来,难道发展的观念不是人类对自己征服与占有欲望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暗示么?这难道不是注定的一场悲剧吗?

也许一切都会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他的学说可能不适应于现代社会,也无法改变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念,但透过其字字箴言,我们也许可以警醒地认识到一些问题。究竟什么是福?什么是祸?这些问题也许会指向人类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王弼注.老子道德经[M].上海:上海书店,1986

[2]梁启超全集(第五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4

标签:;  ;  ;  

谈老子的“道”——道家辩证思想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