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文精神培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培育论文文献综述
纪玲妹,秦卫明,潘晓东[1](2019)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虽然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构建立体化"大思政"的格局,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依然存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学生在审美中接受教育,从而培育人文精神。(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徐蕾[2](2019)在《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阶段中,培育人文精神的举措正在日益受到高职院校关注。依照现阶段的高职课改思路,高职院校针对语文学科有必要将培育人文精神的举措渗透于日常教学。通过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于高职生整体上的人文素养即可达到显着提升的效果。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有必要将培育与塑造人文精神的思路全面融入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并且探求培育人文精神的可行措施。(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蔡洪龙[3](2019)在《挖掘数学本质 培育人文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论述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我们无意于进行"飘"在"上空"理论的研究,而更愿意追寻能"贴"在"地面"行走的实践路径。于是,笔者尝试寻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链接点。一方面,结合当前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叁维教学目标的升级版本。其中,文化基础可理解为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方向,自主发展可理解为过程与方(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朱琴[4](2019)在《利用乡土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之一,有其基本的内涵特征。中学历史课标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教师必须从本区域实际状况出发,运用乡土资源,让历史教学贴近现实社会生活。一、运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的自觉认同1.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黄莹莹[5](2019)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文精神培育是现代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理念,通常来说,在对高中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过程中,更多是从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科目入手,通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但是在学生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门科目同样可以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进行培育,那就是体育科目。基于此,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相关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79期)
郑蕾,刘颖,李秋竹[6](2019)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以课程思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扶贫"工作从提出到现在,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目前已经进入最后脱贫攻坚阶段,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度最大的群体,有赖于基层康复工作者的参与和奉献。本文分析了一线康复从业人员需要的"四心"即同理心、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在教学设计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专业的叁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叁阶段、双元制、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课程思政的融入实践,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9期)
马娜,叶稳安[7](2019)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模式探索和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高等医学院校为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必须遵循卫生人才发展规律,完善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体系。而人文精神培育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亟需进一步探索和改革教育模式。本研究以培育"人文精神"为核心,"高校"、"医院"、"社区"、"农村"、"中小学"为支撑点,提出"五位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新模式。(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7期)
柳云,王晶晶,李嘉,杨金涛,史静丹[8](2019)在《基于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指向的《医学总论》课程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医科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开设《医学总论》课程,通过总结40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别从改革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点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等方面加以总结,探讨《医学总论》课程以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指向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6期)
杨月容[9](2019)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素质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理念不断普及的当前时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代教师的主要教学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组成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高中阶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人文精神的学科就是历史。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们就应该注重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转移教学重点,通过历史教学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64期)
宋财森,王秋蓉[10](2019)在《基于医院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培育的新员工岗前培训模式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向新员工传承医院文化和培育人文精神,让新员工认同医院文化,改变与医院核心价值观不相适应的作风与行为,帮助新员工更快地融入医院环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新员工对岗前培训课程的看法,整理归纳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知,新员工对自我评估、教学质量较满意,同时可以看出课程设置和服务保障有进一步改善空间。结论:基于医院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需求,并结合医院实际,探索建立新的岗前培训模块和课程。(本文来源于《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人文精神培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目前阶段中,培育人文精神的举措正在日益受到高职院校关注。依照现阶段的高职课改思路,高职院校针对语文学科有必要将培育人文精神的举措渗透于日常教学。通过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于高职生整体上的人文素养即可达到显着提升的效果。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有必要将培育与塑造人文精神的思路全面融入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并且探求培育人文精神的可行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文精神培育论文参考文献
[1].纪玲妹,秦卫明,潘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2].徐蕾.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3].蔡洪龙.挖掘数学本质培育人文精神[J].辽宁教育.2019
[4].朱琴.利用乡土资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J].甘肃教育.2019
[5].黄莹莹.高中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
[6].郑蕾,刘颖,李秋竹.精准扶贫视域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以课程思政为例[J].智库时代.2019
[7].马娜,叶稳安.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模式探索和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8].柳云,王晶晶,李嘉,杨金涛,史静丹.基于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指向的《医学总论》课程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
[9].杨月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思路[J].考试周刊.2019
[10].宋财森,王秋蓉.基于医院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培育的新员工岗前培训模式实践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