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中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多年来,诸多的专家学者在中条山地区,尤其是其东北段开展过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成因、成矿背景和找矿勘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其西南段研究成果较少,研究程度较低。本论文是在充分搜集、系统分析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以中条山西南段近年来找矿新进展为研究重点,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分析成岩成矿的条件和时代、厘定大中条地区的成矿系列、总结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成矿预测、圈定有利的成矿靶区,为下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依据。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通过对区域1:20万航磁、重力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域深部构造体系的特征,提出中条山深部构造表现为岩石圈增厚块体与软流圈上涌柱呈陡立接触带,沿软、硬接触带倾斜方向对应重力梯度带,它与中条山脉西北缘的山前大断裂完全吻合。以此断裂为界,可将中条地区深部构造划分为两个单元:西北部运城盆地为岩石圈增厚区;东南部中条山脉分布区为岩石圈减薄区,沿软硬接触带及其两侧,发育多期次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晚元古代超基性、基性杂岩和酸性岩浆岩,燕山期中酸性—偏碱性岩浆岩。断裂带是中条山岩浆矿床成矿作用的深部控制构造。结合大中条山的区域构造背景,文中对大中条地区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2、以中条山西南端近年来找矿勘查中新发现矿床为研究重点,采用了岩石学、矿物学、岩相学、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手段,开展典型矿床研究。提出桃花洞铜矿的成因为基性岩浆分凝—喷溢—沉积矿床;洞沟式方解石脉型金银铜多金属矿床,在成因上与胡家峪、篦子沟铜矿明显不同,具有幔源岩浆流体直接成矿的可能性,因而其深部还具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同时,在洞沟含矿方解石脉中发现了白钨矿,并对白钨矿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新发现矿床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中条山地区的矿床学研究内容,拓展找矿思路,对指导在大中条地区寻找类似的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利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方法,对大中条地区的成岩成矿的时代进行了探讨。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获得桃花洞铜矿区涑水杂岩中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625±15Ma、2592±16Ma和2548±15Ma,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年龄分别为(2790±15)、(2773±24)、(2782±34)Ma。三种不同生成顺序的岩石中均出现大于2700Ma的锆石,且年龄相当接近,证明涑水杂岩的最初成岩时代在太古代;获得义唐铁镍矿床中磁铁矿体年龄为2317±33Ma、矿化花岗闪长岩为2151±20Ma、二长花岗岩为1930±83Ma;证明了含矿基性火成杂岩体及磁铁矿为岩浆熔离作用和结晶重力分异成因;利用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三岔沟金钼矿区辉钼矿的年龄为1823±23Ma。成矿时代测定结果表明中条山地区成矿具有多期幕式成矿特点。4、总结了大中条地区矿床类型和矿产分布。运用成矿系列理论,以元古宙的构造旋回为主线,建立太古—元古宙的矿床成矿系列。将大中条地区前寒武纪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为2个成矿系列组合、5个成矿系列类型、6个成矿系列、17个成矿亚系列;在大中条山地区圈定了14个找矿靶区,并对其中3个靶区开展了异常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确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