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首先将“听证”引入行政处罚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听证制度自此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听证”开始涌现。“听证”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行政处罚领域而是扩展到了价格决策等公共行政领域。但是由于公共行政领域的利益关系牵涉复杂,公共听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引发了许多争议。但是与对行政处罚听证研究的百花齐放相比,学者们对公共听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公共听证的基本理论为研究起点,综合运用政治学、法学、行政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我国的公共听证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的分析路径如下:第一章是界定公共听证的概念,在明确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听证制度的理论渊源以及功能定位。在考察“听证”概念,明确“公共听证”与“私益听证”区别的基础上,将公共听证界定为“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当涉及到公共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协调和调整时,以会议形式听取公众意见的程序。”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公共听证制度在我国的演进路径。在考察公共听证制度引入我国的背景及其在我国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并从外部环境、具体制度建设以及实践三个层面指出我国公共听证在运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第三章则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听证制度的完善路径。比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听证在制度设计和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与我国公共听证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要完善我国的公共听证制度,就应当从外部环境保障和自身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共同着手,双管齐下。在外部环境保障方面,主要可以从培育社会利益团体,推动社会发展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两个方面着手。而在公共听证自身制度建设方面,则重点关注公共听证的范围、参与人制度以及其具体程序建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公共听证制度的困境与突围[J]. 江海学刊 2014(02)
- [2].对我国公共听证制度的理性探求[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3].公共听证的理想与现实——以北京市的制度实践为例[J]. 政法论坛 2012(03)
- [4].以公共听证为核心的行政程序建构[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