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罗祥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罗祥

关键词:海绵城市;应用实践;给排水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基础工程的建设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不断涌现暴露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存在较大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还给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我国给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国引入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国外,该理念又被称为低影响的城市雨水开发构建系统。我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自然地表被各种各样的不透水的硬质材料所替代,严重影响了雨水的自然净化、下渗和收集,对自然界的“海绵体”造成破坏也是导致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渗水、蓄水,在水资源短缺时可以将储存的水“挤出来”供城市使用。

1、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城市,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储水,对地表的水分进行利用生态化手段进行吸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科学的利用该理念,可以对城市不同的地域功能进行合理划分,把良好的吸水材料应用在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吸收和利用,防止地表出现大面积的径流,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等灾害。同时,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较为干旱的气候或者地区,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传统的城市建设是粗放式的建设,主要是改造自然,改造城市的原有生态。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遵循顺应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人工措施和自然措施相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止内涝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应当遵循四项基本内涵:一,和环境资源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二,城市能够弹性地适应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三,转变传统城市排水防涝的思路;四,建设前后不改变水文的基本特征。国外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探索始于19世纪,目前,在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海绵城市”在我国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的《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优先考虑储存雨水,利用自然的力量建造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存积的海绵城市”。

2、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给排水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给排水设施建造不够完善

我国大多数城市还是沿用上世纪的给排水系统,给排水设施年代久远,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古老的给排水系统在管道质量以及口径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十分复杂并且专业性较强,在资金、管理等方面不足,导致日常维护与更新严重滞后。

2.2连续性强降雨天气下城市排水难度大

每年的夏季是我国降雨量较为充沛的季节,并且暴雨等极端天气较多,突发性强,我国对城市排水系统一旦遇到这种天气很难及时将地表的雨水及时排走。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地表多采用渗水性较差的硬质材料,雨水不能及时通过地表渗透到地下,从而造成了地表径流量大大增加,导致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污染。

2.3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

虽然我国城市内涝的现象较为严重,但是水资源还是十分急缺,雨水资源直接排到下水道,不仅增加了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雨水资源造成浪费。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雨水资源,不仅能够减少城市内涝,还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3.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过去城市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改造自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破坏也非常严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人们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其强调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防洪防涝,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一方面利用合理的生态手段和人工措施改善了城市的排水系统;另一方面海绵城市可以对强降雨季节的大量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实现节能降耗,缓解水资源紧张。

总而言之,建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海绵城市,对于解决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问题有着积极意义。

4、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简单的可以归纳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这三个方面。具体可以实施以下措施:

4.1绿化带的建造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绿化带很重要。绿化植物需要足够水分才能生长,所以应当控制好绿化的种植深度,同时在绿化带中建设好排水设施,设计好雨水汇集区,使得地面的雨水能够统一回收。既能对绿化植物进行灌溉,又能降低雨水对路面的侵蚀。

4.2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建设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路面是用不透水材料建造的,一旦出现强降水天气,路面大量的雨水不能下渗,从而形成了地表大径流。在国外,例如德国、日本等使用透水材料建设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技术已经十分完善,在这些国家城市内涝的等现象几乎不会发生。我国在建设的时候也应当引进相关技术。

4.3雨水的排放

现阶段,我国城市的雨水几乎全都排放到市政管网中,直接将雨水排出,没有对雨水进行利用。所以在设计海绵城市时,应当建造溢流系统,少量的雨水得以保留在城市中,而在强降雨季节会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出去。

4.4绿色屋顶的设计

在强降雨天气,建筑物的屋顶表面径流也是产生城市内涝的原因之一,所以可以将建筑物的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来缓解地表径流的压力。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设计:一是利用屋顶储存收集雨水;二是在屋顶种植绿色植被。不仅可以利用雨水,还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5、城市公园绿地的建造

绿地、湿地等本身就是天然的蓄水池,绿地、湿地不仅可以减少地表径流,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净化空气,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已经被证明是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当尊重自然,融入自然,保证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

[2]王刚.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居舍.2018(08)

[3]林进南.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05)

[4]贾晓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居舍.2018(02)

[5]王亚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

标签:;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罗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