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法教学;语法规则;语言习得;语篇情境
我们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总结了很多好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归纳法”,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语法结构之前,先接触一定量的实例,使他们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语法规则。学习者通过接触具体生动的语言实例,一般能够找出某些规律,易懂易记。“演绎法”则是先简单扼要地向学习者提出抽象的语法规则,随即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一般可结合使用,如归纳后再演绎,然后再归纳。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比较法”是教师将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语法项目作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他们在结构形式及用法上的区别。尽管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繁琐繁杂、费时费力、传统的“满堂灌”的现象。笔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总结出语法教学不妨在语篇情境中突破。
目前各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教材都设计了很好的语法活动,体现出了语法教学的过程性和应用性。江苏牛津版英语教材也特别突出在语篇中教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按照新课标有关语法教学的基本理念,一定会讲究在语篇情境中突破语法。
在不断的尝试当中,笔者认为可行性很强。如在教学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这一章节中,先就学生的真实情况造句:“IfIwereastallasyou,Iwouldlearntoplaybasketball.”“IfIwereasthinasyou,Iwouldfeelverywonderful.”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积极性。接下来,设计一篇语篇场景,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找出含有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并且就文章用虚拟语气的句子进行再提问,如Ifyouwere…,whatwouldyoudo?If…didn’tdosth,whatwouldhappen?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大量的语篇造句后,让学生总结出if引导的虚拟语气中对现在的虚拟,显然不难。然后,播放很多学生学期进行过的活动,如学生军训、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的表演等真实场景,引导学生按照照片说:“Ifhehadrunfasterthatday,whatwouldhavehappened?”“Ifshehadsungwellthatday,whatwouldhavehappened?”“Ifyouweretoattenditnexttime,whatsportswouldyoutakepartin?”这样,轻松地导出if引导的虚拟语气中对过去和将来的虚拟结构。整堂课以场景导入,中间整个教学贯穿场景,突出语境下的语法突破,因为很多场景紧紧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兴致很浓,乐在其中,极富成就感。同样,如在复习模块一定语从句中,先把学生学过的语章中出现的定语从句罗列出来,归纳总结定语从句的用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境提问,让学生造出很多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最后给学生出一篇小作文,如“MytriptoYueyang”,播放有关岳阳的视频,要求学生就岳阳的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给做一介绍,且必须用上大量含定语从句的句子,其中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做引导词以及介词+关系代词等形式,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展示,评出最佳介绍范文。这比单纯地挖空心思设计大量的练习题的效果好许多倍,学生兴趣盎然。
笔者认为语篇情境突破法教学语法符合以下教学原则:1.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原则会尽量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听、读、感、悟语料去发现、去总结、去寻找答案。特别是在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时,教师能根据所设场景引导学生使用发散式思维的方法或者给出答案一部分的方法做进一步的引导。逐步摆脱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的影响。2.符合体验式的教学原则。很多抽象性的语法规则学生本来比较难懂,而只有在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体验之后,我们教师再对其感性认识用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行为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是《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另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不是完全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死记硬背完成的。3.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原则。语法课常常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很多时候由于高考的压力或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我们往往完全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教师不放心让学生归纳,又要做应用性的活动,这样会占用很多时间,教师索性就自己讲,认为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其实,这样做学生很难学会语言。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指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遵循语法学习的基本规律。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那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语言也只有在实景语言中产生。”我们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设置的情景或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更好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4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