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占据世界人口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的首位。冠心病的现代治疗手段近十年来已经取得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以导管为手段的介入诊疗方法发展迅速,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对象和论治的依据,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水平,并有助于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标准。本研究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这一金标准诊断冠心病,参照“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研究冠心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搜集的四诊信息,以探讨冠心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证候特点。方法:(1)以2005年3月~2007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世纪坛医院和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心内科住院并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资料完整的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在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48小时内,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和理化检查,完成病例观察表。(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是否符合冠心病诊断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forward wald法),选入与剔除值为系统默认的0.05与0.1;(4)对冠心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选择特征根值大于1,并选用四次方最大正交旋转。结果:(1)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间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糖尿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2)冠心病中医辨证:冠心病组血瘀证共228例(占74.3%),气虚证238例(占77.5%),气滞证29例(占9.4%);非冠心病组血瘀证21例(占51.2%),气虚证26例(63.4%),气滞证10例(占24.4%);经卡方检验,气虚证(P=0.047)、血瘀证(P=0.002)、气滞证(P=0.004)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组合证候中,以三证组合最多,共163例,其次为两证组合(108例),再次为单证(27例)和四证组合(46例),五证组合及六证组合少见;在307例冠心病患者中,组合证以气虚血瘀并见为多,共165例,占冠心病总病例数的53.7%。而在证见气虚证、血瘀证时,又以合并阴虚证、痰浊证最为常见。(3)中医证候回归分析:以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为因变量,对痰浊、血瘀、气滞、寒凝、气虚、阳虚、阴虚7个中医证候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forward conditional方法,选入与剔除值为系统默认的0.05与0.1,结果显示血瘀证系数B为0.911,其相对危险度为2.487,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1.2654.891;而气滞证系数B为-0.966,其相对危险度为0.381,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0.1660.873。(3)冠心病证候因子分析:剔除样本中阳性率小于20%的变量(症状),入选51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得出16个公因子,这16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度为64.677%,再将公因子归类,可归为12个类证,分别为F1虚证、F2脾肾气虚、F3痰湿证、F4肝气郁滞、F5热盛津伤、F6心气虚、F7脾虚不运、F8阴虚津亏、F9肝阴亏虚、F10气阴两虚、F11气化不利,水湿内停、F12~F16血瘀证。结论:(1)冠心病中医证候中,以气虚证、血瘀证为主,气虚血瘀证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候组合;其中,血瘀证为冠心病的特异性证候,临床诊断为血瘀证的胸痹患者更易患冠心病。(2)因子分析结果,虚证为第一因子,提示虚证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痰湿、肝气郁滞、内热津伤、血瘀等因素影响;虚证又有气虚、阴虚及脏腑虚证,脏腑虚证中主要为心脾肾气虚,肝阴虚。这提示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都易导致冠心病,而其中以四脏功能失调以虚证为主,虚证中又以气虚、阴虚为主;同时夹杂痰湿、热盛、血瘀气滞等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冠心病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3)为保证因子分析的结果更加理想,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保证样本量与变量(症状)比例≥10:1为最佳。(4)本课题尝试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研究,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可供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论文; 冠状动脉造影论文; 中医证候论文; 因子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