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

论文摘要

伍尔夫是与乔伊斯齐名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对小说形式的改革实验,并创作了多部堪称现代主义经典之作的小说作品。伍尔夫还创立了自己的小说理论。伍尔夫的小说理论与实践,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西方批评家广泛认为,伍尔夫的中期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小说。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手法新颖独特,是对十八和十九世纪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表现形式的延伸和发展。从伍尔夫的小说问世以来,西方对伍尔夫的研究多集中于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因素,即“意识流”风格。尤其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中期作品更是被称作“精神主义”小说,评论家或集中研究其中的诗意特征,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主人公的心理幽微。长期以来,伍尔夫研究者忽视了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伍尔夫对历史背景的记录,对社会各阶层政治关系的表现,以及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表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一状况得到改变,评论家开始关注伍尔夫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本论文将通过这一切入点分析小说《到灯塔去》文本,希望能够使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阅读分析并欣赏这部作品,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伍尔夫这位二十世纪的重要英国作家。这就是本篇论文的中心议题和研究价值所在。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概括了国内外文学界对伍尔夫小说理论及作品的研究成果,由此得出结论:国内外对《到灯塔去》的研究还有很大学术空间——国外所有的研究话题集中于它的“现代主义”特征,国内的研究也仅限于它的意识流技巧和诗意特征,而对它的现实主义方面研究不足。这一结论使本人在从社会历史现实与日常生活现实两方面审视《到灯塔去》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发现了新的切入点。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界定。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摹仿论是最古老的艺术理论。到了十八,十九世纪,“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欧洲出现,以表现中下层平民生活为主题。在英国,小说在十八世纪前期一出现便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在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和萨克雷等手里,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它灿烂辉煌的高峰。布拉德伯里认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伟大传统影响至今,即使“现代主义”小说也从未与这一传统彻底决裂。本文将立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研究伍尔夫小说中的历史和政治因素和日常生活现实,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并研究伍尔夫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她对现实主义表现形式的实验。如奥尔巴赫所言,伍尔夫不再如以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那样试图将外部现实完整表述出来,而是充分发掘“每一时刻中的现实的丰富和生活的深度”,因而伍尔夫所展现的现实具有片断性。伍尔夫对客观细节的运用不是堆积式的,而是有高度选择性和象征性的,并经常使用暗示的手法。第二章重点分析《到灯塔去》的现实主义在社会历史及政治关系方面的表现。分析了伍尔夫是如何表现战争,表现贫富差异,及社会性别角色差异等现实问题;以及二十世纪之交传统价值观的重大改变,阶级关系的转变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第三章侧重研究《到灯塔去》对日常生活的表现。揭示了伍尔夫如何通过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伍尔夫对人物的表现,不仅仅依赖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自我意识,还有对人物外部特征及日常习惯的描绘。伍尔夫的小说还赞美了家庭生活,并赋予其消除矛盾建立和谐的崇高理想。结论指出,《到灯塔去》作为一部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其中也蕴涵着现实主义因素。通过分析《到灯塔去》中的历史及社会,政治及经济因素,及其丰富多彩日常生活的细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伍尔夫小说的另一个侧面。伍尔夫试图改变叙述的重心,变换观察的视角,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希望本论文能为伍尔夫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论文目录

  • English Abstract
  • Chinese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sm in Literature
  • 1.1 The Notion of Realism in Literature
  • 1.2 Woollf's Criticism of "Materialism" in "Modern Fiction"
  • 1.3 Woolf’s Experimental Realism
  • Chapter Two Woolf's Realism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Level
  • 2.1 Woolf’s Response to the War
  • 2.2 Woolf’s Concern with Social Issues
  • 2.3 Woolf’s Criticism of Sexual Polarization
  • Chapter Three Woolf's Representation of Everyday Reality
  • 3.1 The Daily life of a Victorian Middle Class Family
  • 3.2 Physical Appearances Revealing Character
  • 3.3 Woolf's Celebration of the Nobility of Domestic Life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何为现实主义?——从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谈起[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1)
    • [2].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何以可能[J]. 大连大学学报 2019(05)
    • [3].现实主义与“新节目”的诞生[J].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19(04)
    • [4].近年现实主义电影中“人设”对主题表达的构思[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3)
    • [5].精神、方法与观看的视域——四十年后再论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J]. 美术观察 2020(02)
    • [6].延绵中的振兴与突破——现实主义主题性创作的新作为[J]. 美术观察 2020(02)
    • [7].卢卡奇“伟大的现实主义”之生成[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2)
    • [8].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美学特征[J]. 电影文学 2020(02)
    • [9].“话题剧”:概念、美学特质与现实主义[J]. 中国电视 2020(04)
    • [10].内容、形式与风格:都市网络剧的现实主义表征——以《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为例[J]. 当代电视 2020(05)
    • [11].古典主义教育与现实主义教育的对立与调和——基于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的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0(01)
    • [12].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下《我不是药神》的国家“在场”[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05)
    • [13].振兴与突破——现实主义主题性创作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11)
    • [14].“变形”记:中国早期现实主义纪录影像的意义重构(1920—1949年)[J]. 新闻大学 2020(05)
    • [15].自我的突破与现实主义的回归——莫言系列新作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6].符码化与景观生产——东北乡村喜剧的伪现实主义特点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7].网络文学“无边的现实主义”论——场域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20年[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18].论《北京折叠》的科幻现实主义思想[J]. 传播力研究 2020(08)
    • [19].从《都挺好》看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成功之道[J]. 戏剧之家 2020(27)
    • [20].永恒的激情——现实主义航空画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理念[J]. 今古文创 2020(12)
    • [21].中国电影的现实纵深:写实、拟实还是现实主义[J]. 艺术广角 2019(01)
    • [22].近年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复归与新发展[J]. 中国电影市场 2019(04)
    • [23].真实、新鲜、温暖:现实主义剧集的新方向[J]. 采写编 2018(06)
    • [24].现实主义中国传播70年考论[J]. 浙江社会科学 2019(11)
    • [25].西方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含义及其嬗变[J]. 国外文学 2018(01)
    • [26].现实主义: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境遇、发展的思考[J]. 南方文坛 2018(03)
    • [27].自我判断的现实主义——陆庆龙艺术分析[J]. 美术 2018(01)
    • [28].日常的精致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在今天的新尺度[J]. 长江文艺评论 2018(04)
    • [29].论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中的流变与深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10)
    • [30].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现实主义的困囿与突围——《我不是药神》的文化解读[J]. 电影文学 2018(21)

    标签:;  ;  ;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