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二次开花牡丹杂交育种与杂种早期鉴定

可二次开花牡丹杂交育种与杂种早期鉴定

论文摘要

牡丹(Pea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但由于花期较集中,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所以延长牡丹花期并使其多季开放是牡丹生产、科研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我国的秋发牡丹品种也可在秋冬季二次开花,但开花不稳定,成花品质较差,不是真正的二次开花品种。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选取了几个可二次开花的牡丹品种进行杂交,希望获得能够稳定二次开花的品种,以延长牡丹观赏周期。并通过对苗期杂种鉴定相关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更为快速准确的杂种鉴定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经过花粉活力测定发现,常温下花粉活力持续时间较长的为‘凤丹白’、紫斑牡丹、滇牡丹、其次为日本牡丹品种,秋发牡丹品种花粉活力持续时间最短。低温能够明显延长花粉储藏时间。杂交试验共49个组合,包括革质花盘亚组内杂交,革质花盘与肉质花盘亚组间远缘杂交。共授粉511朵花,获得杂交种子1181粒,截止到2011年3月,获得杂种苗87株。革质花盘亚组内杂交获得种子504粒,出苗19株;亚组间远缘杂交获得种子677粒,出苗68株;亲和性及结实性均较好的组合为:滇牡丹天然杂种×紫斑牡丹、滇牡丹天然杂种ב莲鹤’、‘凤丹白’ב秋发1号’、和紫斑牡丹ב秋发6号’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发现,草炭层积有利于提高生根率与生根质量,400mg/LGA处理根长大于3cm的种子2h有利于出苗。将2010年杂交的478粒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带回实验室以此条件使其生根发芽,从中选取部分进行杂种鉴定。比较子代与亲本在叶片形态、气孔面积、密度,以及DNA的差异,发现真杂种在叶片形态上更接近父本,气孔介于父母本之间,但在苗期,叶片形态与气孔特征无法准确鉴定杂种真伪,RAPD分子标记可以较快速准确鉴定出杂种真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动态和背景
  • 1.2.1 国外秋发牡丹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秋发牡丹研究现状
  • 1.3 杂交后代的鉴定
  • 1.3.1 RAPD标记
  • 1.3.2 ISSR标记
  • 1.3.3 AFLP标记
  • 2. 杂交育种
  • 2.1 育种目标
  • 2.2 试验材料
  • 2.3 引种地生境
  • 2.4 试验方法
  • 2.4.1 亲本选配原则
  • 2.4.2 牡丹花粉粒贮藏方法的初步研究
  • 2.4.3 授粉与套袋
  • 2.4.4 种子采收及统计
  • 2.4.5 杂交种子的处理和播种
  • 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5.1 杂交亲本花粉粒萌发率
  • 2.5.2 杂交试验结果
  • 2.5.3 原种及杂种种子快速萌发的初步研究
  • 3. 杂种苗期鉴定
  • 3.1 叶片形态鉴定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2 结论
  • 3.2 气孔特征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3 结果与讨论
  • 3.3 RAPD分子标记
  • 3.3.1 鉴定单株的选择
  • 3.3.2 材料采集与处理
  • 3.3.3 扩增结果分析
  • 4 结论
  • 5 讨论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Ⅰ 杂交试验及其杂种苗培育
  • 图版Ⅱ 花粉粒活力测定
  • 图版Ⅲ 气孔形态观察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可二次开花牡丹杂交育种与杂种早期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