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类型的CT表现。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6年5月确诊的脊柱结核22名患者CT进行分析。结果:68个病变椎体中局灶硬化型19个、骨碎片型6个、溶骨型25个、骨膜下型8个,混合型10个,部分椎体伴随有脓肿钙化、死骨、硬膜囊受压、附件受损等破坏。结论:通过CT可检查并分析不同脊柱结核类型的表现特征,有利与脊柱结核的后期治疗。
【关键词】脊柱;结核;骨质破坏;CT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027-03
CTmanifestationsofbonedestructioninspinaltuberculosi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Tmanifestationsofbonedestructioninspinaltuberculosis.MethodsAnalyzedtheCTimagesof22casesofpatientswithspinaltuberculosisdiagnosedinourhospitalfromJuly2013toMay2016.ResultsTherewere19casesoffocalsclerosis,6casesofbonefragments,25casesofosteolytic,8casesofsubperiosteal,10casesofmixedtypein68lesionsofthevertebralbody.Somevertebralbodieswereaccompaniedbyabscesscalcification,sequestrumandhardMembranecapsulepressure,damageandotherdamageaccessories.ConclusionCTcancheckandanalyzethe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spinaltuberculosistypes,whichisbeneficialtothelatertreatmentofspinaltuberculosis.
【Keywords】Spine;Tuberculosis;Bonedestruction;CT
脊柱结核是骨科常见的继发性疾病,表现出脊柱神经受压迫、脊柱畸形的特征,如不及时治疗矫正,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状态[1]。因早期脊柱结核没有明显的表现特异性,必须通过影像学方式诊断,以免耽误治疗或误诊。CT影像学检测方式对骨科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本文通CT检测并分析脊柱结核骨折破坏类型,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7月-2016年5月期间经手术或临床治疗鉴定为脊柱结核的患者22例,且均使用CT进行检查。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在5~68岁,平均年龄在(37.3±6.2)岁。病程在0.3~2年,平均病程(1.1±0.4)年。其中临床症状表现为:脊柱疼痛强烈的21例,出现发热、虚汗的患者5例;神经性功能障碍患者7例,伴随有中毒症状的5例。按脊柱病变分类有:腰椎11例,胸椎4例,腰骶段4,胸腰段4例。
1.2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平面扫描,16排CT每层厚度在1毫米,层间距在0.5毫米。该扫描仪内自带图像处理功能,可从各角度获取检测对象轴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患者需仰卧平躺,对病变区进行平面扫描,并在骨窗及软组织窗位置摄片处理。
1.3图像分析
图像结果由研究人员以及我院3位骨科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商讨后进行分析,最后对图像中病变数、脊柱骨质破坏类型的判断、脊柱周围组织表现形式等数据结果达成统一意见。
1.4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以上所有由Excel2007进行数据库整理并检查数据正确性。
2.结果
2.1脊柱结核特征
分析所有脊柱结核患者CT影像结果得出不同类型脊柱结核征象,分别为:骨质破坏,骨质边缘硬化、中央空洞,结构复杂且混乱,椎体及周围组织出现不同程度脓肿、钙化,硬膜囊受压,合并多种椎体病变,附件受损等。
2.2.1骨质破坏:脊柱结核表现出多种的特征。以骨质破坏最为常见。参照常见的骨质破坏分型依据,将CT显示骨质破坏类型分为五种:即局灶硬化型、骨碎片型、骨膜下型、溶骨型、混合型。总计出现68个病变椎体骨质破坏,其中溶骨型病变椎体所占比例最大,为25个(36.8%)。
骨碎片型6个(8.8%),表现出椎体结构性变化,骨质以碎片形式呈现且碎骨颗粒以离散型分布,范围较广,部分小颗粒型碎片侵入硬膜间隙与椎柱软组织。
骨碎片型6个(8.8%),表现为椎体受压超负荷后碎裂,尽管椎体维持原有形态,没有严重畸形症状,但椎体有明显膨胀。碎裂后小片状骨碎片散落范围较广,呈现出游离分布状态,在椎体间缝隙以及周围软组织中均有散落。部分骨碎片在椎管内压迫硬膜囊,使椎管空间变小,见图1。
溶骨型25个(36.8%),表现为骨质疏松,呈现出低密度的状态,骨质边缘模糊且无硬化,增生及硬化程度轻,见图2。
局灶硬化型19个(14.7%),常见于骨质密度较低的部分,其中低密度骨中央区有结核肉芽组织以椭圆、不规则状形态存在。骨质边缘有明显硬化,呈现不规则及局灶性,以2~4毫米的移行程度扩散。少数局灶硬化出现钙化和骨赘,见图3。
骨膜下型8个(11.8%),表现为骨质破坏区集中在椎体前端,前段软组织厚度明显增加,造成该形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旁韧带下脓肿液的入侵,呈现出明显脓肿的状态。图像显示出骨膜下型以虫蚀形态呈现,从骨膜及韧带延伸到相邻椎体,通常合并有多种骨质破坏类型同时出现,见图4。
混合型10个(14.7%),表现为多种破坏类型同时存在,椎体结构复杂且混乱,骨梁排列紊乱,见图5。
2.2.2死骨形成:局灶硬化破坏区17个椎体病变可观察到明显死骨状分布,其主要由于低密度骨质遭破坏或因骨质破坏后骨组织出现缺血坏死,最后呈现为小颗粒型沙粒状、小块片状形态。在脊柱结核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意义。死骨在多种类型骨质破坏中与其他物质合并,例如与干酪物质的钙化融合,形态上难以清除的辨别,不利于临床检查骨质破坏的具体类型。
2.2.3脓肿及钙化:68例椎体病变中有21例腰大肌及椎管软组织脓肿,呈现出圆形带状形态。其中有13例平扫下可辨认骨质边界清晰可见低密度钙化影。骨膜下型内脓肿明显,有清晰可见颗粒状、小块片状钙化影。8例平扫模式下无法清晰辨别腔壁形态,在加强扫描后能较清晰的辨认腔壁及周围脓肿、肿块。经强化后扫描,观察到脓肿及肿块面积更清晰直观。10例软组织脓肿伴随有明显钙化现象。钙化影以沙粒、小片斑点状、不规则形态呈现。
2.2.4硬膜囊受压:13例硬膜囊受损表现出椎间盘脱出、破坏,表现为脊柱结构复杂,形态演变畸形,压迫椎管出现骨碎片,椎管周围组织受压脓肿。CT影像呈现出冠状、矢状位,椎间缝隙明显窄于正常范围,1例患者出现椎间盘融合相邻椎体,椎体严重畸形的症状。
2.2.5附件受损:6例病变椎体受损程度严重,破损蔓延至脊柱附件,两侧椎弓根受到破坏。其中2例两侧横突受损,3例单侧椎弓根受损,1例胸椎伴随出现肋骨前段破损。
3.讨论
脊柱结核通常由于结核感染或循环障碍所致,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占据75%。在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中,中老年群体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女性,病症类型以腰椎结核最多,胸椎次之,颈椎和骶椎受压破坏率较小[2]。CT扫描结果主要有骨质破坏、脓肿钙化、硬膜囊受压、沙粒状或小片状死骨形成,继发椎管变窄或堵塞。临床表现主要有:脊柱受压弯曲,棘突外部隆起,后背有驼峰状突起,脊柱结构坍塌或畸形形态,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脊柱结核并发截瘫。早期脊柱结核表现症状不明显,通常伴随发热,全身乏力、消瘦、虚汗等一般病症症状出现,无明显特异性,易受患者忽视。中期脊柱结核逐渐恶化,出现病理性骨折,病症蔓延压迫神经系统后,患者疼痛感强烈。疼痛感从神经系统逐渐扩散至各部分肢体,以腰椎、胸椎、股骶反应最为明显。此外,由于病症疼痛引起肌肉痉挛及脊柱生理性畸形,患者表现出异常或怪异的姿势及行为。如腰骶椎患者易出现挺胸凸腹,以屈髋屈膝代替屈腰的姿态,颈椎结核患者易出现头部偏离正常状态,表现出斜颈、脖颈前倾或短缩。
本研究CT扫描结果中68个病变椎体中,溶骨型椎体病变占有36.8%,局灶硬化型占14.7%,骨碎片型8.8%,骨膜下型11.8%,混合型14.7%。其中以溶骨型椎体病变所占比例最大,也是最具特异特征的类型。溶骨型骨质中存有大量的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是一种能溶解骨质内蛋白及钙质的成分,在骨关节中溶解骨质形成溶骨型椎体病变。出现局灶硬化型病变的患者通常具有良好的机体免疫性,病程明显长于其他类型,在长期的结核分枝杆菌侵蚀下骨质受到破坏逐渐形成局部骨质硬化。
在骨质破坏、脓肿钙化中均出现过多的沙粒状死骨,分布范围零散,伴随有一定量的碎片化骨质。在局灶破坏硬化及硬膜囊引起的椎间盘中骨质碎片化程度更高,因患者良好的免疫机制和修复作用下,长时间的骨质破坏形成硬化程度多于沙粒性死骨。随着医疗药物使用频繁,机体对抗结核药物产生一定耐药性,对病症治疗以机体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可见患者出现脊柱结核的类型明显多与以往文献报道[3]。CT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优势,对椎体内部结构有清晰的扫描成像,并且对早期轻微骨质破坏也能够明确诊断。CT对多项指征的有效扫描,能辅助选择不同骨质类型的治疗方式。脊柱结核常见手术指征有脓肿、死骨、硬化、脊柱受压、脊柱畸形等,这些指征表示无法采用手术方式清除结核病灶。例如病灶破坏硬化区可能存有多种结核杆菌、骨质硬化缺血,阻碍抗结核药物进入病灶区,治疗效果不理想。还有以上多种手术指征不利于抗结核药物的作用,病变缓解不明显,复发程度高。因此,在采用治疗方式前可根据CT检查结果的分析确定病变类型,对治疗和改善各类脊柱结核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滢莹,袁慧书.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类型的CT表现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5,30(05):591-595.
[2]钟平勇.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20):79-80.
[3]谢文珍,谈晖.脊柱结核的CT诊断(附56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0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