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韩国政治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韩国总统,痴迷权位,政治清算,政商抱合
韩国政治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薛力,董向荣[1](2019)在《韩国民主进程中的总统命运:一种政治文化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美国与苏联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经过3年的美军政时期,在美军控制的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全面移植了西方民主制度框架。此后数十年间,西方民主框架与韩国本土政治文化之间进行了艰难的磨合。历届总统的命运如同民主浪潮之上最引人注目的浪花,成为韩国民主政治动荡的指示器。迄今为止,韩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总统通常命运多舛。总统有忠于职守、守护民主进程的一面,但也暴露出韩国政治文化的一些弱点,如:迷恋权位、热衷搞政治清算、与商界密切勾连、出生地强烈影响政治理念等。短期内,这些消极因素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的冲突仍将持续。(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薛力[2](2018)在《韩国政治文化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政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总统多数"没有好下场"。11位前总统中,只有金泳叁与金大中顺利完成任期、得以安享晚年并善终,其他人有的遇刺(朴正熙),有的自杀(卢武铉),有的入狱(全斗焕、卢泰愚、朴槿惠、李明博),有的被政变推翻(李承晚、尹潽善、崔圭夏),有的被弹劾下台(朴槿惠),有的下台后终身流亡海外(李承晚),以至于有"韩国总统是世界上最高危岗位"之说。其(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8年11期)
刘鑫[3](2018)在《政治文化视角下的韩国和新加坡政治转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政治转型在全世界二叁十个国家同时进行,关于政治转型的讨论与学说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韩国和新加坡作为几近同时成为新兴工业国和具有相同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却表现出来完全不同的政治转型进程,引起了研究政治转型学者的广泛关注。两个国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都已经具备了政治转型的现代化标准,都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批的中产阶级,然而韩国以培养民主精神为主题的教育体制、享有一定自由程度的新闻媒体、得到法律保障的公民自由权利在培养公民的民主政治文化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民主政治文化的逐渐成熟也推动着韩国进行政治转型和韩国民主制度的巩固。而在新加坡,浸透着儒家传统服从性文化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缺乏对于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新闻媒体以及受到打压和限制的公民自由权利难以孕育出民主的政治文化,自然也就无法推动新加坡朝向更为自由的政体转型。现代化的结构是政治转型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要条件,在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时,民主政治文化的成熟对于政治转型的达成必不可少,这与教育体制、新闻媒体和公民自由权利的保障等诸种因素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26)
初晓波[4](2016)在《“亲信门”背后的韩国政治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朴槿惠总统可能没有文定王后的手腕,但崔顺实绝对有郑兰贞的心肠!”听到韩国朋友评价眼下闹得沸沸扬扬的“亲信门”事件,熟悉韩国历史,喜欢韩剧的人都会唏嘘不已。其实,在朴槿惠当选总统之初,很多韩国人都意识到,由于个人特殊的家庭经历,她本人在长期的疏(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6-11-02)
郝诗楠[5](2014)在《民主制度与民主政治文化的生成:韩国的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意在回答韩国是否已经以及如何在政治文化的意义上转变为一个民主国家。在从理论上对"民主政治文化"进行分类之后,本文基于"调适性变迁论"进一步厘清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主要是民主政治文化和民主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将政治文化理论整合进了制度主义的研究途径之中,最终目的在于给出一个韩国民主政治文化的生成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民主政治文化无法脱离民主政治实践而凭空产生,仅就韩国的经验来说,只有在民主政治运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民主政治文化才能初步形成。(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14年01期)
张建伟[6](2013)在《传统儒教国家迈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困境——以韩国近代政治文化变迁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东亚地区,朝鲜是个比较典型的儒教国家。权力与文化高度融合,构成了儒教国家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在塑造了超稳定的传统秩序的同时,也给朝鲜向现代国家转型带来了很大障碍。在外力的作用下,朝鲜最终解体,为其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适应性变迁开辟了道路。在此基础上,战后韩国通过自主发展,实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完成了向现代国家的顺利转型。(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3年02期)
王晓玲[7](2012)在《透视2012年韩国大选:新社会共识与新政治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韩国大选的特点是全社会就"公正"问题形成了共识,经济民主改革与社会福利建设成为核心诉求。在此基础上,选举中的"地域主义"等情感对抗弱化,各政党之间的政策差异变小,形成了协商与妥协的氛围。(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2年12期)
朱明爱[8](2011)在《现代韩国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民主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韩国政治文化具有臣民型和参与型的复合型特征,具体表现为权威主义、宗派主义、地域主义、人物中心主义和市民性五个方面。影响韩国政治文化形成与变迁的因素有历史发展、地缘、国际关系、社会变动以及政治体制等。随着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现代韩国政治文化也逐渐由臣民型和参与型的复合型特征向民主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型,在确立新的民主意识和价值体系并巩固和促进韩国民主主义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1年04期)
徐大超[9](2008)在《当代韩国政治文化多元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韩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格局。这种多元性的政治文化结构使韩国政治文化在总体上表现出既传统又现代,既冲突又平衡的特点。建构主义为韩国多元政治文化的整合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曹敏[10](2006)在《中产阶级的政治文化转型与政治稳定:韩国的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中产阶级理论认为中产阶级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他们是“稳定器”和政治后卫,而韩国的政治实践表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产阶级由于政治文化的转型,导致其政治态度经历保守——激进——保守的路径,不同的政治态度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各异。(本文来源于《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韩国政治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国政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总统多数"没有好下场"。11位前总统中,只有金泳叁与金大中顺利完成任期、得以安享晚年并善终,其他人有的遇刺(朴正熙),有的自杀(卢武铉),有的入狱(全斗焕、卢泰愚、朴槿惠、李明博),有的被政变推翻(李承晚、尹潽善、崔圭夏),有的被弹劾下台(朴槿惠),有的下台后终身流亡海外(李承晚),以至于有"韩国总统是世界上最高危岗位"之说。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国政治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薛力,董向荣.韩国民主进程中的总统命运:一种政治文化的解释[J].东北亚学刊.2019
[2].薛力.韩国政治文化管窥[J].世界知识.2018
[3].刘鑫.政治文化视角下的韩国和新加坡政治转型分析[D].浙江大学.2018
[4].初晓波.“亲信门”背后的韩国政治文化[N].北京日报.2016
[5].郝诗楠.民主制度与民主政治文化的生成:韩国的案例[J].韩国研究论丛.2014
[6].张建伟.传统儒教国家迈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困境——以韩国近代政治文化变迁为视角[J].东疆学刊.2013
[7].王晓玲.透视2012年韩国大选:新社会共识与新政治文化[J].当代世界.2012
[8].朱明爱.现代韩国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民主发展的影响[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
[9].徐大超.当代韩国政治文化多元性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曹敏.中产阶级的政治文化转型与政治稳定:韩国的视域[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