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及中医体质调查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及中医体质调查

论文摘要

背景凡起源于大肠上皮而隆起粘膜面向肠腔内突出的赘生物,无论是否有蒂,统称为大肠息肉。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已经被公认为大肠癌前病变,且息肉内镜下切除后再检出率很高(国外报道在13%-86%不等),因此大肠息肉病人的定期随访已经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上。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复发大肠息肉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探讨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复发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为复发性大肠息肉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并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观察表及中医体质评价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患者中医证候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系统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同时根据系统的标准对患者的体质特点作出评价并确定患者的体质分型。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建立数据表,统计分析复发性大肠息肉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结果共收集97例病例,其中男59例(占60.8%),女38例(占39.2%)男女之比为1.55:1。年龄最小为14岁,最大为87岁,平均年龄为59.70±12.33岁。1.统计分析复发性大肠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男女比为1.55:1,提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60-70岁年龄段发病率为40%,提示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其它年龄段。2.大肠息肉的复发次数情况:发现复发1次共75例(占77.3%),发现复发2次共15例(占15.5%),发现复发3次或以上(含3次)共7例(占7.2%),其中发现复发3次4例(占4.2%),发现复发4次共1例(占1.0%),发现复发6次共1例(占1.0%),发现复发6次以上共1例(占1.0%)。3.通过聚类分析,97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为五型:分别为脾虚夹瘀型(占43.3%)、湿热瘀阻型(占26.8%)、脾虚湿热型(占18.6%)、气滞血瘀型(占8.2%)、气阴两虚型(占3.1%)。出现频率:脾虚夹瘀型>湿热瘀阻型>脾虚湿热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4.初步统计分析表明,性别、复发次数与复发性大肠息肉中医证候分布无显著相关性。5.不同年龄段与复发性大肠息肉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40-49岁患者及60岁以上的患者以脾虚夹瘀型为主;50-59岁的患者以湿热瘀阻型(33.3%)及气滞血瘀型(25.0%)为主。6.按照中医证候虚实或兼夹划分后的归类的中医证候与复发次数的相关性:发现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与复发次数,脾虚/气虚类证、非脾虚/非气虚类证与复发次数,血瘀类证、非血瘀类证与复发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湿热类证、非湿热类证与复发次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复发2次及复发3次以上(含3次)的以湿热类证为主,分别占73.3%及71.4%。7.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类型: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48.5%)、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29.9%)、血瘀质或有血瘀质倾向(7.2%)、气郁质或有气郁质倾向(7.2%)、痰湿质或有痰湿质倾向(4.1%)、阳虚质或有阳虚质倾向(2.1%)、阴虚质或有阴虚质倾向(1.0%)。出现频率: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血瘀质或有血瘀质倾向=气郁质或有气郁质倾向>痰湿质或有痰湿质倾向>阳虚质或有阳虚质倾向>阴虚质或有阴虚质倾向。8.性别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无显著相关性。9.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40-49岁及60岁以上的患者以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为主,39岁以下及50-59岁的患者以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为主。40-49岁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占66.7%,60-69岁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占50.0%,70-79岁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占73.3%,80-89岁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占60.0%。97例中,30岁以下仅有1例,为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30-39岁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占66.7%,50-59岁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占33.3%。10.复发次数的多少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相关性(P<0.05),复发1次的以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为主(占57.3%),复发2次及复发3次以上(含3次)的以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为主(分别占66.7%、71.4%)。结论1.本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老年患者发病率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可能。复发性大肠息肉患者中有少数患者行内镜切除/治疗后存在反复多次复发的可能。2.本病的主要证型:脾虚夹瘀、湿热瘀阻、脾虚湿热、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呈脾虚夹瘀型>湿热瘀阻型>脾虚湿热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分布趋势。邪气侵袭,留着不去,正气受损,肠腑失和,气机不利,经络阻滞,血瘀凝聚,湿热胶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3.性别、复发次数的多少与复发性大肠息肉五个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无显著相关性。4.不同年龄段与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五个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40-49岁患者及60岁以上的患者(老年人)以脾虚夹瘀型为主;50~59岁的患者(中年人)以湿热瘀阻型及气滞血瘀型为主。5.按照中医证候的兼夹划分后的归类中医证候,在复发性大肠息肉的患者中,湿热类证复发次数比非湿热类证多,湿热类证比非湿热类证容易复发可能。6.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分型: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血瘀质或有血瘀质倾向、气郁质或有气郁质倾向、痰湿质或有痰湿质倾向、阳虚质或有阳虚质倾向、阴虚质或有阴虚质倾向。呈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血瘀质或有血瘀质倾向=气郁质或有气郁质倾向>痰湿质或有痰湿质倾向>阳虚质或有阳虚质倾向>阴虚质或有阴虚质倾向的分布趋势。7.性别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无显著相关性。8.不同年龄段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40-49岁及60岁以上的患者以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为主,39岁以下及50-59岁的患者以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为主。9.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者发现大肠息肉复发次数的比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者多。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大肠息肉的定义与常规处理原则
  • 2. 大肠息肉的复发与癌变
  • 2.1 大肠息肉的复发
  • 2.2 大肠息肉的癌变
  • 3. 复发性大肠息肉相关的国内研究进展
  • 3.1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西医定义
  • 3.2 大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
  • 3.3 大肠息肉的中医研究进展
  • 3.4 大肠息肉复发的治疗、预防和随访
  • 4. 讨论和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复发性大肠息肉复发的次数
  • 2.3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侯分布特点
  • 2.4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类型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探讨
  • 2.5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类型与复发次数的相关性探讨
  • 2.6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
  • 2.7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探讨
  • 2.8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复发次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一般资料特点
  • 2.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2.1 中医证候类型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 2.2 五个类别中医证候划分归类后与复发次数的相关性分析
  • 3.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
  • 3.1 中医体质类型与不同年龄层的相关性分析
  • 3.2 中医体质类型与复发次数的相关性分析
  • 4. 研究结果对临床上复发性大肠息肉防治的意义
  • 4.1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 4.2 结合体质,调理养生
  • 4.3 注重湿热因素,预防复发
  • 5.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息肉经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6)
    • [2].大肠息肉到底会不会癌变[J]. 江苏卫生保健 2018(07)
    • [3].2006~2015年浙江省温州地区大肠息肉变化趋势[J]. 浙江实用医学 2017(01)
    • [4].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及大肠息肉47例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07)
    • [5].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18)
    • [6].老年人与中青年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07)
    • [7].不可忽视的大肠息肉[J]. 中老年保健 2017(08)
    • [8].名医张书信教授谈大肠息肉的防治[J]. 长寿 2015(10)
    • [9].老年人患大肠息肉 一定要摘除吗[J]. 健康博览 2009(08)
    • [10].肠镜下大肠息肉漏诊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思考[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01)
    • [11].罗云坚防治大肠息肉复发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12)
    • [12].肠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术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4)
    • [13].中医辨证施膳对大肠息肉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9)
    • [14].苏南地区无症状人群大肠息肉发病风险评分系统的建立与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20)
    • [15].上海某镇173例大肠息肉的特点分析[J]. 上海医药 2017(24)
    • [16].不同类型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及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8)
    • [17].肠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术的护理配合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3)
    • [18].580例中青年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与病理分析[J]. 甘肃医药 2017(10)
    • [19].青年代谢综合征与大肠息肉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04)
    • [20].大肠息肉形态、部位、病理改变与恶变危险性关系分析[J]. 空军医学杂志 2014(04)
    • [21].大肠息肉——最危险的隐蔽杀手[J]. 大家健康 2016(06)
    • [22].大肠息肉、息肉病与大肠癌[J]. 中老年保健 2010(08)
    • [2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9)
    • [24].临床路径在大肠息肉内镜手术患者中实施初探[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2(04)
    • [25].724例大肠息肉临床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0(02)
    • [26].结肠镜高频电切小儿大肠息肉54例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11)
    • [27].大肠息肉121例高频电切除临床分析[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28].大肠息肉9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12)
    • [29].大肠息肉早期诊断几点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2)
    • [30].老年人大肠息肉485例内镜及病理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9(08)

    标签:;  ;  ;  

    复发性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及中医体质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