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作者: 舒栋才

导师: 林三益,梁川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水文响应单元,流域离散化,山地森林,土地利用,水文尺度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森林与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性课题之一,也是水文循环探索的重要内容,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分的时空分配、传输转换以及水文循环机制的影响问题是森林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森林与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不仅受森林生态系统发展本身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山区大气、植物、土壤、地下岩层等空间异质性以及气象因素如降雨、蒸发等时空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定量描述森林生态流域径流形成机制和水文响应模式的难度。近几十年来,这一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对比流域试验发展到从森林生态系统变化、森林对坡面到流域尺度径流形成影响的机理研究,再发展到现在的建立服务于森林植被管理的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新阶段。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森林流域水文效应的流域尺度作用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NO.30271042),针对高山森林地区的水文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确定性水文模型理论,在新安江三水源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山地森林流域特点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对岷江上游的模拟和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岷江上游森林覆盖率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响应,为森林的生态工程的建设和森林保护提供科学参考,特别对当前西部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概括起来,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收集和整理岷江上游水文、气象、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植被分类分布图、数字土壤分类分布图等资料,建立并分析了岷江上游各水文站所在区间的年降水-径流关系。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分布式水文模型

1.2.1 水文数学模型及其分类

1.2.2 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

1.2.3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1.2.4 国外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1.2.5 国内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1.2.6 DEM分辨率对流域特征值和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进展

1.2.7 流域的离散化方法对径流模拟影响研究进展

1.2.8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1.2.9 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

1.3 森林的水文效应研究

1.3.1 森林的水文效应

1.3.2 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1.3.3 森林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1.3.4 森林水文学研究进展

1.4 水文尺度研究进展

1.4.1 水文尺度的概念

1.4.2 水文尺度的分类

1.4.3 水文尺度转换途径

1.4.4 尺度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岷江上游流域概况及资料情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气象特性

2.3 径流特征

2.4 水文气象资料

2.5 降水径流关系

2.6 数字高程模型

2.7 土地利用情况

2.8 土壤资源

2.9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 章 数字水系的提取及流域离散化研究

3.1 数字高程模型

3.2 基于DEM的数字水系生成

3.2.1 DEM的预处理

3.2.2 网格水流方向矩阵计算

3.2.3 水流累积矩阵的计算

3.2.4 河网提取方法

3.2.5 河流分级

3.2.6 流域分水线的确定和子流域的划分

3.3 基于水文响应单元(HRU)的数字流域离散化研究

3.3.1 数字流域的离散化方法

3.3.2 水文响应单元

3.3.3 HRU划分算法

3.4 流域拓扑关系算法研究

3.4.1 关系树的概念

3.4.2 遍历算法

3.4.3 树型结构与流域的对应关系

3.4.4 流域扑拓关系算法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山地森林水文模型

4.1 山地森林地区的主要水文过程

4.1.1 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4.1.2 森林枯枝落叶层对水分的拦截与吸持

4.1.3 积雪与融雪

4.1.4 冻土过程

4.1.5 水分下渗

4.1.6 蒸散发

4.1.7 径流产生

4.1.8 流量汇流

4.2 分布式水文模型结构

4.3 单元水文模型

4.3.1 林冠截留

4.3.2 积雪、融雪计算模型

4.3.3 土壤力容量计算模型

4.3.4 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

4.3.5 实际蒸散发量的计算

4.3.6 冻土冻融计算模型

4.3.7 产流模型

4.3.8 水源划分

4.4 河网汇流演算模型

4.5 岷江上游河道汇流时间

4.6 模型参数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岷江上游气象要素的插值处理

5.1 引言

5.2 降雨资料的插值处理

5.2.1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性

5.2.2 雨量插值模型

5.3 气温资料的插值处理

5.3.1 气温分布特征

5.3.2 气温插值处理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模型的参数率定与结果分析

6.1 指标体系

6.2 参数率定方法

6.3 率定结果及其分析

6.4 紫坪铺站“840624”洪水资料的分析

6.5 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响应的研究

7.1 植被覆盖率情景建立

7.2 覆被变化对水文效应及洪水响应的分析

7.2.1 年径流影响分析

7.2.2 径流成分影响分析

7.2.3 蒸发量影响分析

7.2.4 冻土量影响分析

7.2.5 洪水过程影响分析

7.3 小结

参数文献

第8章 流域尺度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8.1 研究方法

8.2 数据准备

8.3 结果分析

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2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奖情况

声明

致谢

附表3-1 水文响应单元划分计算过程表

附表3-2 各水文分区与子流域、水文响应单元关联表

发布时间: 2006-05-12

参考文献

  • [1].网格型松散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地貌瞬时单位线研究[D]. 石朋.河海大学2006
  • [2].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加虎.河海大学2006
  • [3].黄土高原地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刘卓颖.清华大学2005
  • [4].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汇流演算研究[D]. 李丽.河海大学2007
  • [5].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D]. 凌峰.华中科技大学2006
  • [6].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及在渭河流域水环境解析中的应用研究[D]. 张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 [7].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流域水循环及面源伴生过程模拟研究与应用[D]. 王宇晖.东华大学2012
  • [8].环境变化对区域水循环要素及水资源演变影响的研究[D]. 付军.天津大学2016
  • [9].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D]. 王帅.天津大学2013
  • [10].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河流域典型区水循环变化分析[D]. 马欢.清华大学2011

标签:;  ;  ;  ;  ;  ;  ;  

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