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檩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市3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产业之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己经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増长的对建筑形状和使用功能多样性的需求。在造价控制工作中,要不断地进行偏差分析,定量分析工程造价是否超过了限定的额度,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即做到实时调整、跟踪反馈,实行全过程动态控制。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任何一项工程的决策到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过程,在工程项目建行期间,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是以设计预算为依据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为目标控制的建筑工程投资,在这一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己经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在计划工期内,又存在着政策、市场、企业自身等综合因素制约着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变动使得施工期内的工程造价也随之变动,不确定性随之增大,故处于施工阶段内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更富于运动、变化的过程。
一、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施工作业人员的影响。建筑安装工程费中,人工费用占12%比例,工人的主观责任意识与技术水准影响着工作效率,即工作效率越高,总造价越低。反之,工程总造价升高。因此如果作业人员施工技术不过关,现场管理人员疏于巡视检查,误工、返工率就会増高,直接导致了工期延长,即増大了工期成本。
2、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的影响。施工材料与设备作为施工过程中必备的耗用资源,材料费用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中约占60%左右,机械设备费约占15%左右,材料与机械设备的采购、管理以及库存费用严格制约着工程总造价,因此,能否实现合理的物力资源配合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
3、施工质量的影响。施工质量是影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一个关键因素,工程质量与造价成马鞍形曲线,过高过低都将导致造价增大,即较高的工程质量必然带来较高的工程造价,但同时也降低了返工误工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而降低了返工费用,降低了总造价。反之,低劣的施工质量直接导致人工费用与材料费用的増大,工作反复致使工期延长,又増大了市场的制约性和不确定性,总造价必然受到巨大的影响。
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流程框架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可循环的系统,如图所示。
首先通过分析影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相关因素,在遵循动态巧制原则的基础上,采集归纳相关信息数据,侧重对重要的物资数据的定期整理,同时,对次要的物资数据要进行不定期分类整理,通过整理的历史信息进行时点动态测算,根据测算结果确定造价偏差,针对工期、施工合同、工程变更、材料设备等方面控制提出具体的调整措施,调整后再次检查实际造价是否满足计划造价要求,若不符合重新回到控制环节再度调整,直至符合要求执行计划,与此同时,做好总结记录,及时输入数据库,形成循环系统,以此实现真正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动态调整
1、提高材料设备的控制管理
(1)加强材料设备采购与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生产的施工工具,机械设备管理中的任务就是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正常使用能力。在进行机械设备选择时要进行技术功能论证与经济性论证,并就实际状况建立一套经济性评价指标。以价值工程理论为根据合理规划采购,避免紧急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对于部分使用频率低且费用较高的机械设备可以适当采取租赁决策,严格控制新购设备,使资产管理得到最优化,实现施工机械设备的标准化和通用一体化;对于现有的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局部更新,合理编排设备使用频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于陈旧废弃设备,及时处理,通过资产置换等形式压缩成本;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形和定额为根据,编制材料实际需要计划,合理确定经济进货批量。严格把守设备申请订货关,强化核算,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的积压;设备的运输、保管、存放及发放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执行,使良好的设备管理与运用方式延长设备寿命,减少新设备的采购费用。
(2)建立材料库存预警系统。及时反馈库存信息,实时分析计划采购量与实际采购量,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进进货批量、批次;严格控制采购与领科程序,加强库存管理和施工作业管理,减少材料设备不必要的损耗。
2、有效控制工程变更
(1)对工程变更的控制应该以预防为主,要做好对工程变更预测分析工作,为提高预测精度,需要加强对变更事件的归纳总结,从中发现规律,确立重要的控制点,编制计划,充分发挥事前控制的作用。
(2)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对一些要点的控制,在变更控制计划中要注重对施工方案变更、条件变更等的控制,对工艺流程、组织计划及时调整,对成本风险大的变更可运用风险分配理论,尽量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工程变更处理必须注重时效性,在工程变更后发生的14日内及时完成认证手续。
3、加强合同管理
(1)归类总结典型合同事件,一这些合同为编制根据编制合同计划,合同计划应该能够最大限度的预测后续事件的发生,并能够为发生的争端事件提供解决方案。
(2)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度实时跟踪调查,对已发生的工程变更及索赔事件进行信息归纳,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而形成一个信息平台,经过循环又重新回到合同事件分类归纳,以此流程循环往复,提高合同管理的水平,避免急促合同赔偿事件导致的损失,控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在预期目标内。
四、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优化
1、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利用线性规划理论,针对一定工期、一定量的主体工程,要求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即在主体工程的主要工序中白天作业上需要安排普工、技工各多少工时,晚上加班作业需安排普工、技工各多少工时,需要各类材料的采购量是多少,同时对总成本、总人工工时设立权重系数,以期达到主体工程施工造价的最优化。
2、工期优化模型。当工程需要赶工时,调整工期进度,控制造价的升高幅度在最小范围之内;当施工进度稳定且有可提高的空间时,可适当加快进度,降低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综合造价。具体对工期进行优化时,在保证工艺逻辑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项目施工时间表、编制进度计划网络图,针对进度偏差采取相应的进度计划调整措施,对某些关键线路中关键工序的持续时间进行合理压缩,同时对非关键工作时差进行调控,正确调整组织逻辑关系等,以期实现工期要求的前提下保证造价最优化。
3、质量优化模型。在保证最低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降低施工阶段造价;在造价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方面,对人的工艺技术、材料及时供应与管理使用、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等进行综合动态调整。
在施工期内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过程中,需加大力度对该期间工程造价制约因素的控制,采用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将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实际发生的各项消耗和费用支出控制在批准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逐步消除施工中的浪费现象,使其符合预期内的造价目标,最终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建英,推行全过程造价咨询的必要性与发展展望[J].工程造价管理,2015(4).
[2]潘建国,张蓓.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3.
[3]屈利强.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