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在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在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的制备及鉴定目的:制备不具有促红细胞生成作用的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衍生物(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方法:用氰酸钾使EPO氨甲酰化,对氨甲酰化EPO经赖氨酸C端蛋白酶(endoproteinase Lys-C)酶切产物进行电泳鉴定。分别给予成年KM小鼠EPO、CEPO和生理盐水每周三次腹腔注射,于3d、7d和14d动态测定动物血红细胞(RBC)、网织细胞(RET)以及网织细胞百分数(RET%)。另外,利用成年C57/B6小鼠,EPO、CEPO和生理盐水剂量增加一倍时间延长至30d后测定各组动物上述的血细胞指标。结果:经酶解电泳鉴定,氨甲酰化为CEPO不能被赖氨酸C端蛋白酶水解,并且有74%的得率。KM小鼠接受EPO注射后,RBC数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接受CEPO和NS组均未见有意义的改变。当给药剂量和时间增加一倍后,EPO显著增加了C57/B6小鼠RBC的数目,CEPO组的红细胞数仍未增加。结论:EPO经氨甲酰化反应后,成功地转化为CEPO,并丧失了促红细胞生成的能力。第二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抗低氧神经损伤的在体观察一.低氧小鼠模型的建立目的:研究低氧处理对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对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与程度。方法:使用小鼠专用缺氧箱,分别给予小鼠8%氧气0.5h、1.5h、3h和6h。同时,设置常氧组小鼠作为对照。各组小鼠于复氧后1d起同时进行连续6d的Y迷宫训练,记录每天20次训练中的错误反应次数。以上各组小鼠在复氧30d再次进行Y迷宫检测,记录10次测试中的错误反应次数和总反应时间。另外,采用NeuN染色检测低氧处理复氧24h和72h小鼠海马神经元脱失情况。结果:Y迷宫结果显示:小鼠吸入8%氧气后学习能力明显下降,以3h和6h组为明显。低氧6h组在复氧后30d测试中错误反应次数最高。复氧24h后CA1区NeuN阳性神经元即有明显脱失,以低氧6h组最明显。复氧72h后,低氧处理各组海马各亚区神经元均有明显脱失,以低氧6h组最为明显。结论:吸入8%氧气6h将严重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降低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二.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低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CEPO对低氧所致小鼠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已学会Y迷宫的小鼠8%氧气6h后即刻给予EPO、CEPO和生理盐水,隔日一次腹腔注射,设置常氧组小鼠作为对照。于复氧10d、30d重复进行小鼠Y迷宫测试,记录小鼠在10次测试中的错误反应次数、总反应时间和主动回避率。分别以BrdU、DCX、NeuN、GFAP、F4/8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PO组、CEPO组及生理盐水组复氧72h后脑海马神经元脱失、增殖,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情况。结果:复氧第10d、30d的Y迷宫测试显示,CEPO组和EPO组不仅错误反应次数均明显低于NS组,还具有较高的主动凹避率。NeuN染色提示低氧后给予CEPO、EPO组的海马神经元脱失均少于NS组。常氧及低氧处理后小鼠给予CEPO或EPO均可明显地提高海马DG区以及SVZ区BrdU阳性细胞数。应用免疫组化多重染色显示:随时间推移,CEPO治疗组的DG区新生神经元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同时也促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增生的作用,也具有激活星型胶质细胞的作用。结论:CEPO可保护低氧所致学习和记忆的损伤;减少海马神经元脱失;促DG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并分化成为成熟神经元。同时也有促进小胶质细胞增生分化的作用。第三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离体研究一.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缺糖、缺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OGD模型上观察CEPO的抗凋亡和促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测定体外培养的神经元OGD 1.5h或3h复氧后不同时间点细胞LDH释放率,比较OGD 3h后给予EPO、CEPO或未干预组的细胞损伤情况。采用TUNEL、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染色进一步验证OGD 3h复氧4h时各组细胞凋亡和死亡情况。以MTT法测定OGD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并比较OGD 3h后各干预组细胞生存率。以BrdU标记增殖细胞,检测OGD 1.5h复氧48h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JAK-2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检测OGD后各组MAPK通路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采用PI3K/Akt途径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计数并比较OGD1.5h复氧48h后各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OGD1.5h或3h后细胞LDH释放率明显增高,OGD 3h复氧4h后CEPO和EPO组细胞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UNEL法和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计数,均验证OGD3h复氧4h后CEPO干预组细胞凋亡和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TT法的结果显示CEPO组可显著提高复氧24h后的细胞生存率。OGD1.5h复氧48h后,CEPO及EPO组BrdU阳性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常氧组。JAK-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EPO的神经保护没有激活JAK-2通路。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OGD后MAPK途径的磷酸化ERK、JNK、P38表达量均有明显增高;EPO可以显著降低JNK和P38的磷酸化,CEPO对上述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BrdU计数也显示,CEPO促进OGD后的细胞增殖,在给予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后完全被阻断。结论:体外神经元OGD模型证实,CEPO可减轻OGD所致细胞损伤,促神经元增殖,其作用不通过JAK-2和MAPK途径,而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二.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无氧小胶质细胞的作用目的:研究CEPO对小胶质细胞无氧损伤后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并鉴定。给予小胶质细胞无氧处理3h,检测复氧后各时间点及加入CEPO、EPO后各组炎性因子IL-6和IL-1β的分泌情况。结果:无氧处理后小胶质细胞IL-6分泌明显增高,IL-1β增高不明显。给予CEPO后复氧24h各组IL-6和IL-1β均较无氧组明显下降,而EPO组无明显下降。结论:CEPO可以明显减少缺氧后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IL-6和IL-1β的分泌。第四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目的: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OGD模型上初步探讨CEPO作用机理。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JAK-2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检测OGD后各组MAPK通路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采用PI3K/Akt途径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后,计数并比较OGD1.5h复氧48h后各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JAK-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EPO的神经保护没有激活JAK-2通路。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OGD后MAPK途径的磷酸化ERK、JNK、P38表达量均有明显增高;EPO可以显著降低JNK和P38的磷酸化,CEPO对上述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BrdU计数也显示,CEPO促进OGD后的细胞增殖,在给予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后完全被阻断。结论:体外神经元OGD模型证实,CEPO作用不通过JAK-2和MAPK途径,而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结论1.EPO的氨甲酰化衍生物——CEPO,完全不具有促红细胞生成的作用。2.给予8%氧气6h将严重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CEPO可保护低氧所致学习和记忆的损伤,减少海马神经元脱失,促进DG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成为成熟神经元,还具有促小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3.CEPO具有减轻OGD所致神经细胞损伤,促神经元增殖的作用,可以明显减少无氧后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IL-6和IL-1β的分泌。4.CEPO作用机制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而可能非JAK-2、MAPK途径。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的制备及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抗低氧神经损伤的在体观察
  • 一 低氧小鼠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低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离体研究
  • 一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缺糖、缺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对无氧小胶质细胞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氨甲酰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制备方法及鉴定[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6)
    • [2].乙烯在丙醛体系中的气泡行为研究及乙烯氢甲酰化制丙醛鼓泡塔工程放大预测[J]. 上海化工 2020(02)
    • [3].一种胺类甲酰化的简便方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05)
    • [4].胺与甲酸氮甲酰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11(08)
    • [5].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制备及鉴定[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03)
    • [6].蛋白质的氨甲酰化作为慢性肾衰时的生物标志物[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05)
    • [7].取代酚甲酰化水相反应体系的研究(英文)[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8].烯烃氢甲酰化催化剂研究进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4(07)
    • [9].蛋白质氨甲酰化与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9(10)
    • [10].烯烃氢甲酰化工艺述评[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4)
    • [11].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03)
    • [12].羰基合成高碳醇工艺进展及费托烯烃产品氢甲酰化[J]. 化工科技 2020(01)
    • [13].髓过氧化物酶介导2型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氨甲酰化修饰[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1)
    • [14].透析患者血清氨甲酰化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关系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22)
    • [15].溴化二甲基溴化硫催化下普遍、有效的芳胺甲酰化方法[J]. 有机化学 2015(11)
    • [16].EPO及其氨甲酰化衍生物在心脏保护中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09(36)
    • [17].钴基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氢甲酰化研究[J]. 有机化学 2010(04)
    • [18].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J]. 辽宁化工 2020(01)
    • [19].年产5000吨戊醛项目经济性分析[J]. 化工中间体 2014(07)
    • [20].1-丁烯高效氢甲酰化制戊醛的工艺条件探索[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1].氨甲酰化诱导的牛晶状体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硫醇转移酶的失活(英文)[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6)
    • [22].氨甲酰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干扰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10)
    • [23].过渡金属/磷配体络合物催化不对称氢甲酰化研究进展[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4].高稳定性无膦配体乙烯氢甲酰化催化体系研究(英文)[J]. 分子催化 2020(04)
    • [25].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15(08)
    • [26].丁烯氢甲酰化制备正戊醛[J]. 工业催化 2016(09)
    • [27].一种低碳烯烃氢甲酰化制备醛的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13(04)
    • [28].一步法制备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铑膦络合催化剂研究[J]. 现代化工 2011(11)
    • [29].一种吲哚的合成方法[J]. 广州化工 2019(11)
    • [30].超临界条件下烯烃氢甲酰化的研究进展[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1(03)

    标签:;  ;  ;  ;  

    促红细胞生成素氨甲酰化衍生物在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