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根部形态、功能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主动脉根部形态、功能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中国汉族成人主动脉瓣瓣环和窦管交界直径和临床意义目的测量正常汉族成人主动脉瓣瓣环和窦管交界的直径,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326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8例,女性178例,年龄17~60岁,平均(38.38±12.58)岁。应用二维心动超声测定主动脉瓣瓣环和窦管交界直径,按年龄分组计算其和体表面积比值的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两直径和年龄、体表面积、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关性,两直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两直径和体表面积均数的性别差异性。结果瓣环直径和体表面积比值:17~20岁组:12.09±1.41mm/m2;21~30岁组:12.30±1.33mm/m2;31~40岁组:12.33±1.42mm/m2;41~50岁组:12.59±1.38 mm/m2;51~60岁组:11.94±1.19mm/m2。窦管交界直径和体表面积比值:17~20岁组:12.39±1.64mm/m2;21~30岁组:13.04±1.75 mm/m2;31~40岁组:13.82±1.74 mm/m2;41~50岁组:14.37±2.00 mm/m2;51~60岁组:13.87±1.65 mm/m2。瓣环直径和体表面积之间相关系数为0.4944(p值<0.0001),和年龄之间相关系数为0.1138(p值为0.0468,<0.05),和体重之间相关系数为0.4521(p值<0.001),和身高之间相关系数为0.4713(p值<0.001);窦管交界直径和体表面积之间相关系数为0.3910(p值<0.0001),和年龄之间相关系数为0.3667(p值<0.0001),和体重之间相关系数为0.4586(p值<0.0001),和身高之间相关系数为0.3736(p值<0.0001)。瓣环比窦管交界小约10%,两者之间差值为2.42±2.45mm,配对t检验,t=-17.25(p值<0.000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数的性别之间没有差异。结论中国正常汉族成人主动脉瓣瓣环和窦管交界的直径随年龄、体表面积、身高和体重增加而增加。瓣环比窦管交界小约10%,两者之间的差值为2.42mm。各组均数的性别之间没有差异第二部分动力性主动脉根部直径及其在主动脉根部重建中的意义目的测量正常成人主动脉根部各组成部分直径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主动脉根部重建和主动脉瓣成形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314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81例,年龄17~60岁,平均(37.16±13.46)岁。应用二维心动超声测定主动脉根部四个水平(瓣环、窦部、窦管交界和升主动脉)在心动周期舒张末期和收缩中期的直径,按年龄分组计算其和体表面积比值的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主动脉根部直径和年龄、体表面积、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各直径之间的相关性,舒张末期和收缩末直径的相关性以及各直径和体表面积均数的性别差异性。结果主动脉根部直径在心动周期舒张末期和收缩中期随年龄增加呈逐步增大趋势。主动脉根部直径和年龄、体表面积、体重和身高呈正相关(p值<0.01)。在心动周期中各直径等比例协调舒张和收缩。各组均数的性别之间没有差异(p值>0.05)。瓣环与其他三水平(窦部、窦管交界和升主动脉)直径的比值在舒张末期分别为0.70,0.85和0.78,在收缩中期分别为0.71,0.85和0.78。主动脉根部直径在心动周期中仅5%的变化。结论正常成人动力性主动脉根部直径随年龄、体表面积、身高和体重增加呈增大趋势。各水平直径相互之间呈一定比例关系,并在心动周期中协调运动。各组均数和比值对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有重要意义。带窦人工血管相对David-V术中的人造假窦无优越性。第三部分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目的评价使用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升主动脉瘤和急性夹层分离的中期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共进行36例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其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24~78岁,平均(52.8±15.9)岁。包括主动脉根部瘤15例、升主动脉瘤11例,急性夹层分离10例。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左心室直径和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行DavidⅠ术10例;DavidⅣ术1例;DavidⅤ术15例,升主动脉置换3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包裹7例。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体外循环29例,时间175.5±43.8分,主动脉阻断130.5±38.3分,深低温停循环9例。术后随访时间8~50月,平均(31.6±16.8)月,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2.44±0.50改善到术后1.47±0.51(P值<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术前0.63±0.10增加到术后0.64±0.13(P值>0.05)。左心室心腔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从术前63±13.8mm缩小到术后45.9±12.4mm(P值<0.05),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ESD)从术前42.4±10.7mm缩小到术后33.5±11.64mm(P值<0.05)。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2.72±0.74下降到术后1.56±0.65(P值<0.05)。1例术后24个月再次手术。结论根据超声测量的正常人群主动脉根部直径正常参数,选择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升主动脉瘤和急性夹层分离的中期疗效满意。第四部分主动脉根部运动在瓣叶开放中的作用目的实时测量健康成人心动周期中主动脉根部直径的变化,了解主动脉根部活动和瓣叶开放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地区健康汉族成年人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17~60岁,平均(39.96±12.23)岁。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根部四个水平直径:瓣环、窦部、窦管交界和升主动脉。测量心动周期中P波起点、Q波起点、R波最高点、T波起点、T波终点的主动脉根部直径。结果瓣环直径在P波起点、Q波起点、R波最高点、T波起点和T波终点的大小为19.57±2.12mm、19.73±2.16mm、20.54±2.20mm(与P波起点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20.10±3.18mm和20.12±2.00mm。其他三个水平直径在R波最高点后逐步增加。结论健康成人在心电图R波顶峰即左心室开始进入等容收缩期时,瓣环直径已经开始增加,主动脉根部扩张。第五部分主动脉根部三维模型的初步研究目的初步建立主动脉根部三维动态模型,为将来主动脉根部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志愿者。入选标准为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律者,除外合并有心脏瓣膜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主动脉瓣血流疾病的。使用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并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技术,平均分割R-R间期为8个时相。提取每个时相节点的二维图像,经计算机后期处理,构建每个时相节点的三维模型,按时相节点顺序重建主动脉根部个体化三维动态模型。结果基于IDL语言开发出了一套基于三维CT图像的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分割、重构和显示工具,重建R-R间期8个节点的三维图像。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可以重建主动脉根部三维动态模型,为进一步深入主动脉根部的研究奠定了三维模型的方法和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创新点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第一部分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第四部分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五部分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及瓣环几何构型[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04)
    • [2].经食管三维超声定量评价器质性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叶及瓣环形态变化[J]. 宁夏医学杂志 2019(06)
    • [3].全瓣环包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术后护理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2)
    • [4].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不同部位缺血致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瓣环形态及功能变化[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03)
    • [5].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价二尖瓣瓣环在功能性与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时的形态变化[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08)
    • [6].全瓣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3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12)
    • [7].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对二尖瓣脱垂瓣环动态变化的定量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04)
    • [8].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患者瓣环结构和功能的变化[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03)
    • [9].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环径多种方法测量前后的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07)
    • [10].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几何结构[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7(02)
    • [11].颅脑皮瓣环网状切开外减压术式的临床研究[J]. 西部医学 2011(01)
    • [12].瓣环不完整的重症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09)
    • [13].小儿二尖瓣反流瓣环三维超声形态及运动分析[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04)
    • [14].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对瓣环三维结构的影响[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4(03)
    • [15].瓣环组织位移技术评价不同三尖瓣成形术后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11)
    • [16].心脏瓣环的解剖及起源于瓣环室性早搏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J].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5(03)
    • [17].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9)
    • [18].瓣环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导管法消融39例报告[J]. 当代医学 2013(20)
    • [19].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研究不同反流程度二尖瓣脱垂患者瓣环动态变化[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7(04)
    • [20].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中应用价值[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01)
    • [21].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J]. 华西医学 2009(05)
    • [22].颅脑皮瓣环网状切开外减压术的实验模型建立和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8(04)
    • [23].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0)
    • [24].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脱垂瓣环立体结构的定量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07)
    • [25].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对二尖瓣脱垂患者的瓣叶及瓣环功能的定量评价[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02)
    • [26].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对瓣环形态结构的影响[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12)
    • [27].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机制的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14)
    • [28].超声心动图测量中晚孕正常胎儿瓣环位移差对评价胎儿心功能的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5)
    • [29].起源于二尖瓣瓣环的心脏粘液瘤一例[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05)
    • [30].分瓣环填料密封在低压风机中的应用[J]. 风机技术 2011(04)

    标签:;  ;  ;  ;  ;  

    主动脉根部形态、功能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