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盈余管理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受托责任的存在、债务合同的约束、合理避税的考虑、避免巨额政治成本、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等,同时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时滞性、成本效益原则等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模型及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展开实证研究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IPO公司为了上市进行财务包装、上市公司为了取得配股权、亏损上市公司亏损前后以及ST上市公司在相关年份进行盈余管理研究等。然而,我国还没有学者对以债务契约或资信评级变化为动机的盈余管理进行过实证研究。基于此背景,本文把资信评级引入,把资信评级变化作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有关盈余管理和资信评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其研究内容,通过对盈余管理的产生基础和资信评级变化的深入分析,进而研究了资信评级变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在理论上找到了发生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然后运用张玲Z值判别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的资信评级,以连续2年或2年以上时间资信评级为投机级而在下一年突变到投资级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接着运用包括扩展的琼斯模型在内的四个总体应计利润模型,对研究样本在资信评级变化当年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本文第4章的实证分析,基本上找到了发生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证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插图索引附表索引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盈余管理和资信评级文献综述1.2.1 国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2.2 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2.3 资信评级文献综述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2章 资信评级变化与盈余管理2.1 盈余管理理论研究2.1.1 盈余管理的涵义2.1.2 盈余管理的特征2.1.3 盈余管理的类型2.1.4 盈余管理的效应2.2 资信评级理论研究2.2.1 资信评级的涵义2.2.2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现状2.2.3 资信评级变化2.3 基于资信评级变化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第3章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设计3.1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假设3.2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样本选取3.2.1 资信评级的计算3.2.2 样本选取3.3 资信评级变化的样本公司统计分析3.4 资信评级变化上市的公司应计利润总额计算方法3.4.1 资产负债表法3.4.2 现金流量表法第4章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4.1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模型4.1.1 应计利润总额随机游走预期模型4.1.2 纳入成长因素应计利润预期模型4.1.3 纳入规模与行业因素应计利润预期模型4.1.4 扩展的琼斯模型4.1.5 四个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的比较分析4.2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结果及分析4.2.1 应计利润总额随机游走预期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4.2.2 纳入成长因素应计利润预期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4.2.3 纳入规模与行业因素应计利润预期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4.2.4 扩展的琼斯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4.3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盈余趋势分析4.4 资信评级变化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结果说明结论一 研究结论二 管理建议三 论文创新点四 研究局限性五 后续拓展研究建议参考文献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附录 B 样本公司证券代码及简称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盈余管理论文; 资信评级论文; 资信评级变化论文; 应计利润论文; 操纵性应计利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