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聚合物隔膜论文-何天杰

复合聚合物隔膜论文-何天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聚合物隔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LZTO,复合隔膜,电泳沉积

复合聚合物隔膜论文文献综述

何天杰[1](2019)在《聚合物/LLZTO胶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等大型设备中。为满足电子产品功能的复杂化以及电动车等设备的大功率使用,锂离子电池需要具备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极端环境下适应性强和长使用寿命等特性,这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新的挑战。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开发具有优异的离子电导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隔膜成为全面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点,也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合物中添加石榴石型的锆酸镧钽锂(LLZTO)纳米颗粒,优化纳米颗粒最佳掺杂量;改变隔膜的制备工艺,采用涂布法与电泳法两种方试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具体工作如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石榴石型的LLZTO纳米颗粒,然后以不同质量分数加入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中,通过涂布法制得五种不同比例的LLZTO/PVDF-HFP复合隔膜。以纯PVDF-HFP隔膜和商业隔膜Celgard 2325作为对比,通过研究这些隔膜的微观结构,机械性能,离子电导率,接触角及电化学性能等特性,发现在PVDF-HFP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2.8%的LLZTO纳米颗粒时,复合隔膜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在25°C下离子电导率达到3.6×10~(-4) S cm~(-1)。所制得复合隔膜在磷酸铁锂电池中使用时可使电池在0.5 C倍率下电池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56 mAh g~(-1),充放电循环100圈后容量衰减仅为2.25%。此外加入LLZTO纳米颗粒提升了隔膜的机械性能及与电解液的亲和力,其中隔膜的最大拉伸强度从7.2 MPa提升到了16 MPa,与电解液的接触角从26.12°降低到了9.01°。首次提出采用电泳LLZTO/PVDF-HFP混合胶体溶液的方式制作出新型胶固复合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将电泳制备的纯PVDF-HFP隔膜作为对照,研究这两种隔膜的微观结构,吸液率,孔隙率,离子电导率,机械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性质,发现通过电泳和掺杂适量的LLZTO纳米颗粒的方法改变了PVDF-HFP凝胶隔膜的微观结构,增强了隔膜的机械性能,其中PVDF-HFP隔膜与LLZTO/PVDF-HFP复合隔膜的最大拉伸强度分别可以达到13.8 MPa与28.6 MPa。此外LLZTO/PVDF-HFP胶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也具有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其中在25°C,35°C,45°C时离子电导率分别可以达到7.13×10~(-4) S cm~(-1),7.46×10~(-4)S cm~(-1),9.65×10~(-4) S cm~(-1)。所制得复合隔膜在磷酸铁锂电池中使用时可使电池在0.5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52 mAh g~(-1),充放电100圈后容量衰减仅为2.44%。(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5)

马敬玉,孙坤,马晓燕,陈芳,刘依[2](2018)在《静电纺丝法制备POSS-(C_3H_6Cl)_8复合聚偏氟乙烯聚合物隔膜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文中选择聚偏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基体,八氯丙基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C_3H_6Cl)_8)为改性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OSS-(C_3H_6Cl)_8复合PVDF聚合物隔膜(EPS)。表征了纺丝膜的形貌、力学性能,测试了电化学窗口和Li/LiFePO_4纽扣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当POSS-(C_3H_6Cl)_8的加入量为10%时,静电纺丝纤维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比纯PVDF提高了106.4%和27.2%;室温下的离子传导率为3.8×10~(-3)S/cm,比纯PVDF提高了97.4%;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7 V。用该聚合物隔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顾陆铭[3](2018)在《新型PVdF-HFP聚合物复合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作为高能量密度的储能装置而应用越来越广。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因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而吸引了人们持续的改进,其中,凝胶电解质隔膜,因为其电化学稳定性好、安全性好等优点,被视为一种极具前景的隔膜。但是,由于隔膜本身材质的特点,表现出机械强度差,尺寸稳定性差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无机纳米致孔剂、丙烯酸酯交联及静电纺丝法制备复合膜中间层等方法,重点提高凝胶电解质PVd F-HFP基聚合物隔膜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本论文主要可分为叁个部分:(1)采用纳米Zn O作为致孔剂对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 F-HFP)基聚合物膜进行改性。对改性膜有关指标进行表征,如洗脱率测试、扫描电镜测试(SEM)、孔隙率与吸液率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和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纳米Zn O的粒径小(30 nm)时改性效果好,纳米Zn O添加18%为合适的量,相应隔膜的离子电导率约为1.2 m S cm-1,同时拉伸强度达到11.5 MPa,其隔膜组装成电池后也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综合性能良好。(2)在(1)的研究基础上,制备了一种交联型锂离子电池微孔膜。将单体聚乙二醇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八乙烯基倍半硅氧烷(POSS)经紫外线引发自由基聚合,与PVd F-HFP聚合物形成交联型聚合物膜,并通过纳米Zn O引入和去除形成膜的微孔结构。经膜的SEM、孔隙率与吸液率测试、机械强度测试以及各种电化学性能测试和分析,综合考虑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这两个呈负相关的参数,认为18%是纳米Zn O合适的添加量,膜(CRZ18)的离子电导率为1.4 m S cm-1,拉伸强度为16 MPa。同时,用CRZ18膜组装的Li Fe PO4/Li半电池表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性能。(3)将静电纺丝纤维素膜作为复合膜的中间层,即在静电纺丝所得的纤维素膜表面涂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 F-HFP)、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以及交联剂叁羟甲基丙烷叁甲基丙烯酸酯(TMPTA)混合液,经引发聚合,形成表层含交联型聚合物、中间层为静电纺丝纤维素膜的叁层复合膜。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均得到明显提升,分别达到1.8 m S cm-1和12.5 MPa;与商业PE隔膜相比,其热稳定性有着明显提高,在180 oC下仍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在电池测试中,其复合隔膜组装的电池在0.5 C/0.5 C的充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37 m A h g-1,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放电性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崔光磊,刘志宏,孔庆山,张建军,丁国粱[4](2013)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聚合物电解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体系,如隔膜,锂盐和溶剂都不能满足动力锂电池发展的的要求,因此,应该从整个体系的角度出发(包括锂盐,聚合物材料和助剂等)来开发新的"刚柔并济"的电解质体系(或隔膜)以提高电解质体系的耐温性能,力学性能,界面安全性能和离子导电率等,因为在整个电解质体系尤其是固态电解质里,锂盐,聚合物等是有机结合,对(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期刊2013-10-12)

刘志宏,孔庆山,崔光磊[5](2012)在《“刚柔并济”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聚合物电解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质(包括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组分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在电池中起到隔离正极片和负极片,同时允许离子和溶剂通过的作用,电解质(包括隔膜)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倍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等[1-2]。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由隔膜、锂盐和有机碳酸酯溶剂构成;其(本文来源于《新材料产业》期刊2012年09期)

李立,苑克国,张育川,胡塔光,王安邦[6](2006)在《二次锂电池用PVDF-HFP/SiO_2复合聚合物隔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倒相法制备了二次锂电池用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复合聚合物(PVDF-HFP/SiO2)隔膜,测定了它的吸液率、电导率、机械强度等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HFP/SiO2隔膜具有较高的吸液率、电导率和韧性,电解质吸收率达184.4%,室温电导率为1.20 mS/cm,断裂伸长率高达163%。利用PVDF-HFP/SiO2隔膜装配的二次锂电池的首放比容量为834.8 mAh/g,第40次的放电比容量达到400 mAh/g,循环效率达到99.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白莹,吴锋[7](2004)在《多孔复合聚合物隔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倒相法制备了以Celgard2300隔膜为支撑体的多孔复合聚合物隔膜。通过扫描电镜对隔膜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干法和湿法制膜过程中孔洞形成的机理。和Celgard2300相比,复合隔膜具有较高的吸液率和保液性:湿法制备的复合隔膜吸PC(碳酸丙二醇酯)量最高,可达到自重的246%。而且放置14d后,PC损失为9%,能有效地防止漏液发生。通过交流阻抗测量,湿法的复合隔膜室温电导率达1.34×10-3S·cm-1。用复合隔膜装配电池,初次充放电效率均>86%,并且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可满足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4年03期)

复合聚合物隔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文中选择聚偏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基体,八氯丙基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C_3H_6Cl)_8)为改性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OSS-(C_3H_6Cl)_8复合PVDF聚合物隔膜(EPS)。表征了纺丝膜的形貌、力学性能,测试了电化学窗口和Li/LiFePO_4纽扣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当POSS-(C_3H_6Cl)_8的加入量为10%时,静电纺丝纤维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比纯PVDF提高了106.4%和27.2%;室温下的离子传导率为3.8×10~(-3)S/cm,比纯PVDF提高了97.4%;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7 V。用该聚合物隔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聚合物隔膜论文参考文献

[1].何天杰.聚合物/LLZTO胶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马敬玉,孙坤,马晓燕,陈芳,刘依.静电纺丝法制备POSS-(C_3H_6Cl)_8复合聚偏氟乙烯聚合物隔膜的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3].顾陆铭.新型PVdF-HFP聚合物复合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崔光磊,刘志宏,孔庆山,张建军,丁国粱.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聚合物电解质[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2013

[5].刘志宏,孔庆山,崔光磊.“刚柔并济”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聚合物电解质[J].新材料产业.2012

[6].李立,苑克国,张育川,胡塔光,王安邦.二次锂电池用PVDF-HFP/SiO_2复合聚合物隔膜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白莹,吴锋.多孔复合聚合物隔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J].功能材料.2004

标签:;  ;  ;  ;  

复合聚合物隔膜论文-何天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