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是否能实现和谐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在深刻领会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界定了农业和谐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通过科学阐述和剖析我国农业发展不和谐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实现农业和谐发展的对策及条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括阐述农业和谐发展的理论,包括农业和谐发展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指出农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同时强调农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和指导,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第二章农业发展不和谐的实证分析,主要从传统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两个方面,并通过大量数据和事例来分析、论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的环节和方面,包括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农业产品结构、农业人口就业结构、农业生态环境、工农业不能互补等等。第三章农业发展不和谐的原因剖析。本章从体制性障碍、战略偏差和政策失误以及农民自身素质和基层政府组织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农业发展不和谐的原因,此外,还涉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等方面的原因。第四章农业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本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创作的难点。本章试图从四个方面来探索农业和谐发展的路径,即第一,建立和谐有序的农业发展机制,包括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以及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第二,建立和谐的农业产业结构,包括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以及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第三,建立和谐的农产品结构,指出要优化粮、油、畜、瓜果、蔬菜等农产品比例,延伸农业产业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第四,构建“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从而在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五章实现农业和谐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从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补机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农业和谐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指出农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拉动、工业的反哺,离不开国家的支农政策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本文的创作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索,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导言第一章 农业和谐发展的理论概述第一节 农业和谐发展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一、农业和谐发展的界定二、农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农业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含义二、农业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节 农业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含义二、农业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第二章 农业发展不和谐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传统体制下农业发展不和谐的表现一、产业结构不和谐二、农产品结构不科学三、农业人口就业结构不合理四、城乡分割、工农业关系不协调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不和谐的表现一、农业产业结构仍不尽和谐二、农产品结构不尽科学三、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有差距四、农业人口就业结构还不合理五、农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六、城乡二元结构尚存,工农业关系仍不协调第三章 农业发展不和谐的原因剖析第一节 影响农业和谐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传统体制的影响二、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支农力度不够四、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第二节 制约农业和谐发展的战略偏差和政策失误一、经济发展战略偏差二、国家支农政策的失误第三节 农民自身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一、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市场意识淡薄二、基层组织的职能没有切实转变第四章 农业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第一节 建立和谐有序的农业发展机制一、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二、建立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三、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第二节 建立和谐的农业产业结构一、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二、优化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第三节 建立和谐的农产品结构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产品结构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第四节 建立“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一、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二、建立“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三、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第五章 实现农业和谐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一节 建立城乡良性互动机制一、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第二节 建立和谐、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四、依法整治非法收入并加大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五、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城乡、地区差距第三节 建立健全农业和谐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制定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全国农业整体和谐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为农服务功能参考文献成果及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业论文; 和谐发展论文; 表现及原因论文; 对策论文; 外部条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