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形上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研究

特殊地形上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天津市提出了对海河两岸进行开发规划,规划中大量建筑物和地下工程将沿河而建。在地震作用下,这些地下工程及河流的存在将使附近建筑物的动力反应受到影响,对其进行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工程意义,为此本文结合天津市海河两岸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确定了适合本文相互作用动力分析的土体、结构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了土体、结构的弹塑性矩阵表达式和流体有限元矩阵的表达式,构建了特殊地形上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弹塑性整体有限元模型,确定了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大小和动力时程分析的解决方案,在ANSYS中成功实现了粘弹性边界的模拟和重力的引入。(2)研究了河流对周围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和地层中间带有软、硬夹层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的存在使周围场地地表地震反应比一般自由场时有所增大,河流越深这一现象越明显;软夹层的存在使一般自由场和有河流场地地表位移反应增大,土体剪应力减小,软夹层处土体位移发生突变;而硬夹层对场地动力反应的影响程度很小。(3)分析了地震作用下河流对不同场地类型、不同土层分布、不同基础形式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距河流越近,地震作用下体系的顶层总位移、基底平动和摆动越大;弹塑性分析时结构顶层总位移、基础的平动和摆动都发生了向河流一侧不可恢复的偏移,当土体中存在软弱夹层时,偏移现象更明显;浅基础体系偏移大于深基础,并导致上部结构受力不对称。(4)通过分析建筑物正下方不同宽度隧道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和隧道对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影响发现,隧道在建筑物正下方时,随着隧道宽度增加,上部结构顶层总位移反应增大;隧道紧靠建筑物一侧且基础埋深较浅时,上部结构易发生向无隧道一侧的不可恢复偏移,并导致上部结构受力不对称,而深基础相互作用体系未发生明显偏移。(5)在特殊地形上进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实际工程分析时,为缩小计算规模,运用了分支模态二步分析法,事实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与现有广泛流行的结构设计软件相结合,为工程设计考虑相互作用影响提供了有效途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场地动力反应特性研究的发展
  • 1.3 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
  • 1.3.1 发展过程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弹塑性分析本构模型及动力方程的求解方法
  • 2.1 引言
  • 2.2 弹塑性理论
  • 2.2.1 屈服准则
  • 2.2.2 硬化准则
  • 2.2.3 流动准则
  • 2.2.4 本构方程
  • 2.3 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单元模拟
  • 2.3.1 土体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2.3.2 土体单元模拟
  • 2.4 结构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单元模拟
  • 2.4.1 结构弹塑性本构模型
  • 2.4.2 结构单元模拟
  • 2.5 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
  • 2.6 有限元分析步骤及动力方程的求解
  • 2.6.1 有限元法及分析步骤
  • 2.6.2 线性动力方程求解方法
  • 2.6.3 非线性动力方程求解方法
  • 2.7 结构自振特性计算
  • 2.8 动力分析中阻尼的确定
  • 2.9 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
  • 2.9.1 地震波的选择
  • 2.9.2 地震波的调整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力分析中场地土体域的模拟
  • 3.1 引言
  • 3.2 地基土体边界模拟
  • 3.2.1 弹性土体边界模拟
  • 3.2.2 弹塑性土体边界模拟
  • 3.3 单元网格划分
  • 3.3.1 弹性土体单元网格划分
  • 3.3.2 弹塑性土体单元网格划分
  • 3.4 重力的考虑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河流对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
  • 4.2.1 分析模型
  • 4.2.2 河流对场地地表加速度反应的影响
  • 4.2.3 河流对场地地表位移反应的影响
  • 4.3 软夹层对有、无河流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
  • 4.3.1 软夹层对一般自由场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
  • 4.3.2 软夹层对河流-土体系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
  • 4.4 硬夹层对有、无河流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
  • 4.4.1 硬夹层对一般自由场地震反应特性影响
  • 4.4.2 硬夹层对河流-土体系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构-基础-土-河流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
  • 5.1 河流对不同均质地基土上建筑物的弹性地震反应影响
  • 5.1.1 动力分析模型
  • 5.1.2 动力计算结果
  • 5.1.3 结果分析
  • 5.2 河流对不同均质地基土上建筑物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
  • 5.2.1 动力分析模型
  • 5.2.2 动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 河流对均质地基中含有软夹层的建筑物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
  • 5.4 河流对成层中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
  • 5.4.1 动力计算结果
  • 5.4.2 结果分析
  • 5.5 河流对成层中软土地基上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影响
  • 5.5.1 动力分析模型
  • 5.5.2 动力计算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构-基础-土-隧道-河流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
  • 6.1 引言
  • 6.2 建筑物正下方隧道宽度对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影响
  • 6.2.1 不同隧道宽度时体系的自振频率
  • 6.2.2 不同隧道宽度时上部结构位移反应
  • 6.3 侧边隧道对筏片(箱形)基础上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影响
  • 6.3.1 框架位移
  • 6.3.2 框架内力
  • 6.4 侧边隧道对桩筏(桩箱)基础上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影响
  • 6.4.1 分析模型
  • 6.4.2 框架位移
  • 6.4.3 框架内力
  • 6.4.4 桩筏与桩箱基础比较
  • 6.5 结构-筏基-土-隧道-河流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
  • 6.5.1 框架位移
  • 6.5.2 框架内力
  • 6.6 结构-桩筏-土-隧道-河流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
  • 6.6.1 分析模型
  • 6.6.2 框架位移
  • 6.6.3 框架内力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分支模态二步分析法实用性研究
  • 7.1 引言
  • 7.2 分支模态法简介
  • 7.3 分支模态二步法的基本思想
  • 7.3.1 分支d 主模态的确定
  • 7.3.2 分支u 主模态的确定
  • 7.3.3 模态综合
  • 7.3.4 二步分析法
  • 7.4 二步分析法中结构与地基的模拟
  • 7.4.1 结构简化模拟
  • 7.4.2 地基土体简化模拟
  • 7.5 PKPM软件介绍
  • 7.6 分支模态二步分析法具体实施
  • 7.6.1 分支模态二步分析法计算步骤
  • 7.6.2 工程实例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8.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8.2 主要结论
  • 8.3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桩―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非线性分析[J]. 山西建筑 2017(17)
    • [2].隧道-土-上部建筑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案设计[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06)
    • [3].深圳老街地铁车站结构完全相互作用体系三维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 地震研究 2016(04)
    • [4].土–地铁动力相互作用体系侧向变形特征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0)
    • [5].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03)
    • [6].竖向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理论模型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9(01)
    • [7].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8].上部结构-土-隧道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模型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20(03)
    • [9].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 结构工程师 2009(01)
    • [10].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作用取值——基于规范-非平稳地震动模型的复模态频域法[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10)
    • [11].SSI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J]. 建筑科学 2008(01)
    • [12].接触对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影响[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06)
    • [13].土桩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行波效应的并行计算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14].对高层建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探讨[J]. 四川建筑 2010(03)
    • [15].地基土—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强解耦法可行性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01)
    • [16].下穿隧道–土–地表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初步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4(02)
    • [17].场地软土夹层对桥梁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响应影响参数化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7(06)
    • [18].基于子结构法的土-地下空间结构体系地震反应高效计算系统研究[J]. 力学季刊 2019(04)
    • [19].船闸闸室-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动力特性三维数值分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0].土体-隧道群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7)
    • [21].板柱结构-基础-地基整体地震响应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08)
    • [22].地基土模型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S2)
    • [23].不同土介质模型对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 结构工程师 2009(04)
    • [24].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动态参数识别与三维面波特征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5].土-输电塔相互作用体系下的多维地震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8(07)
    • [26].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抗震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 岩土力学 2009(11)
    • [27].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桥梁结构-地基完全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响应分析[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8(01)
    • [28].地震下单桩动力响应的有限元模拟[J]. 山西建筑 2008(20)
    • [29].地铁车站-隧道-土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8(04)
    • [30].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5)

    标签:;  ;  ;  ;  ;  ;  

    特殊地形上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