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的栽植规模迅速扩大和树龄的增长,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逐渐建立,害虫危害的问题日益严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种类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危害由轻到重映射出节肢动物在果园的群落重建过程。为了解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过程和演替规律,本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系统调查野生猕猴桃(N年)和人工栽植不同树龄(3年、9年、14年)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测定群落特征指标和主要类群的时空生态位,分析群落结构组成、动态变化、群落演替和生态位移。研究得到如下重要结果:1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基本特征及演替规律各猕猴桃园中节肢动物群落共包含3纲,15目,74科,约90种。野生园与各栽植园之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均有显著差异,野生群落稳定性最高;栽植园中9年群落稳定性最高,仅次于野生园节肢动物群落,14年次之,3年园群落最不稳定。野生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随时间变化均较平稳,而栽植园群落随时间变化较大,各园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低谷与优势度的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由此发现:野生环境条件下各类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构复杂,群落稳定,人为干扰条件下群落的初级演替阶段种类少,结构单一,群落不稳定;次级演替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顶级群落结构复杂,群落最稳定。2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主分量分析不同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类群不同,各类群占群落总数的比例差异显著。野生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各类群的数量比较均匀,差异较栽植园小,园中天敌和中性类群所占比例较大,害虫较少。人工栽植的猕猴桃园中,天敌和中性类群所占比例较小,害虫比例较大。不同的园内群落,其主导因素也不同,树龄越大,其主分量越复杂。随着栽植时间的增长,主导昆虫由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逐渐转变为蜘蛛类和中性昆虫,最后发展为植食性类群为主导。随着树龄的增长,各类群所占比例的差异逐渐减小,群落的组成趋于均匀化。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各类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群落越来越稳定。3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消长动态野生与不同树龄栽植猕猴桃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发生时期为5~9月份。野生园群落高峰期出现在6月份,各栽植园群落的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份,但是高峰期时不同树龄猕猴桃园内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不同,各栽植园7月份山楂叶螨暴发,8、9月份小薪甲数量较多,5月份14年园叶蝉和10月份9年、14年猕猴桃园果蝇较多,应适时防治。4主要类群时空生态位不同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中主要类群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总体上讲,蜘蛛、蚁和蝇类的二维生态位最大,说明它们的竞争能力强。叶蝉与瓢虫、蜘蛛与小薪甲、蜘蛛与山楂叶螨、山楂叶螨与小薪甲、小薪甲与瘿蚊的二维生态位重叠较大,说明它们之间的捕食和竞争关系非常明显。以上结果表明猕猴桃从野生到人为干扰生态系统中,山楂叶螨和叶蝉迅速抢占生态位,成为优势类群,随着树龄的增长,小薪甲和瘿蚊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主要害虫。本研究将群落结构动态与生态位理论相结合,揭示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过程及人为干扰下群落的演替规律,为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保护果园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