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820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820例临床分析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8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丽娟,陈丙军,任体莲,杨作清,王彪,杨柳燕,张薇薇,李富丽,付蒙,李明武[1](2021)在《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391例的临床特点》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FRS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住院的391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FRS患者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为乏力(93.9%,367/391)、发热(91.6%,358/391)、头痛(70.8%,277/391)、腰痛(39.6%,155/391),主要体征为结膜充血(44.0%,172/391)、颜面潮红(41.2%,161/391),12.5%(49/391)和16.1%(63/391)的患者分别出现"三痛"和"三红"。90.4%(274/303)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88.4%(251/284)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80.1%(253/316)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74.5%(269/361)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72.3%(282/390)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62.1%(182/293)的患者降钙素原升高。结论 HFRS患者入院时出现"三痛""三红"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症状以乏力、发热为主,全身多器官受累。

程君,李江,卞婷婷,薛继华,马雪娇,李家斌[2](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75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17年至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7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常规、尿常规、血肌酐、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R)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5例患者起病时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西部和北部区域,高发期为每年11月份、12月份和次年1月份,共37例(49.3%)。54例(72.0%)患者为农民,10例(13.3%)患者有明确的鼠类接触史,仅19例(25.3%)患者出现典型"三红三痛"表现。58例(77.3%)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67例(89.3%)血小板计数减少,尿蛋白+++者55例(73.3%),尿隐血者65例(86.7%),67例(89.3%)血肌酐升高。31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血肌酐值、血钾水平分别为495(301) μmol/L和4.14(0.77) mmol/L,均高于44例轻型和中型患者的235(289) μmol/L和3.65(1.0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7、-2.796,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比值比(odds ratio,OR)=1.005,95%可信区间1.002~1.008]和血钾(OR=2.632,95%可信区间1.098~6.313)为疾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27例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68例患者预后良好,4例死亡。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在冬春季节的农村仍较常见,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较多,临床诊治应予以密切关注。

谢碧霞,连豫苞[3](202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检验检查及临床流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20年5月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检验检查及临床症状等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出现畏冷、发热,66例出现乏力症状,17例出现头痛,12例出现腹痛,15例出现腰痛,65例出现少尿;白细胞总数升高者34例,血小板下降69例,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者检出64例,异常淋巴细胞检出8例;D-二聚体异常66例;PCT<2 ng/ml 48例;尿蛋白阳性72例;肝功能异常73例;合并出血6例,合并肺炎18例;合并腹泻37例;合并心肌损害14例;合并肝功能损害73例;在发病早期明确有出现晕厥或出现感染性休克13例,3例患者出现急腹症症状。入院予抗病毒、对症营养支持、稳定酸碱水解平衡等治疗,除1例因病重转上级医院,余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本地区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较高发区域,以家鼠传染为主,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尿常规等检验结果对该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需加强对该病认识加强临床观察。

刘畅,毛国群,杨光钊,刘希胜,孙娜娜[4](2021)在《7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其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72/78,92.31%)、少尿或无尿(65/78,83.33%)、呕吐腹泻(63/78,80.77%)、头痛腰痛腹痛(47/78,60.26%)、颜面部及颈胸部充血(49/78,62.82%),其他表现包括部分患者伴有全身散在出血点(22/78,28.21%)、颜面部或下肢水肿(19/78,24.36%)甚至休克(6/78,7.69%)。实验室检查最常见异常为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凝血时间延长、尿蛋白阳性;部分患者伴有淀粉酶升高、肌钙蛋白升高等。58例(74.36%)患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IgM及IgG阳性。胸腹部CT最常见表现为肾肿胀(42/78,53.85%)、肾周筋膜增厚伴渗出(63/78,80.77%)、腹腔积液(56/78,71.79%)、胸腔积液及肺不张(54/78,69.23%),其他表现包括胰腺炎(31/78,39,74%)、心包积液(22/78,28.21%)、两肺感染(18/78,23.08%)、肝密度减低(11/78,14.10%)及肾包膜下出血(9/78,11.54%)等;头颅MRI表现为垂体信号异常(2/78,2.56%)、脑出血(1/78,1.28%)等。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多器官损害,其临床特征复杂,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余晓蓉,陈专心,余杭英,王桂飞,汪美霞,陈如平[5](2020)在《某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与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某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与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浙江杭州市2017-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例报告卡,共计100例,均经临床确诊,对所有病例报告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选取浙江杭州地区42例居民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是否接受疫苗接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的单因素、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2017-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有增长趋势,但每年疾病发生中20~39岁、40~59岁青壮年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2017-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中,每年4-6月出现小高峰,主要集中在10-12月,高于其他季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疫苗接种与居民的职业、文化程度、是否知晓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否知晓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有很大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是否接受疫苗接种的独立因素有文化程度、职业、是否知晓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否知晓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及关注自身健康程度(P<0.05)。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且多为中青壮年。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有文化、职业、是否知晓肾综合征出血热及疫苗接种、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

宋宁娟[6](202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早期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掌握HFRS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在就诊时临床特征表现和急性期实验室指标检测值水平;基于就诊时临床及急性期实验室客观性检测指标,探讨HFRS重型、危重型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HFRS重型、危重型风险预测模型,在病程早期识别两型发生的概率,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南昌市第九人民医院经临床诊断为HFRS患者的就诊时病历记录和急性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利用GraphPad Prism 5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定量变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H检验进行组间均值和总体差异性比较。分类变量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临床、实验室客观性变量与临床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各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用容差和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衡量。应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并建立预测方程。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相关变量对重型、危重型的预测价值,并通过测量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有显着性差异的相关变量指导早期诊断及鉴别病情危重程度的能力。结果:1.纳入的254例HFRS患者中,轻型43例,中型126例,重型50例,危重型35例,且26例死亡病例全部来自于危重型组,危重型病死率为74%;男性176例(69.29%),职业中农民100例(62.50%)。各组患者的就诊时血压、肾区叩痛、球结膜水肿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2.急性期实验室结果分析显示:WBC、PLT、PCT、Urea、UA、AST和APTT在不同型别中差异均有显着性(P<0.001)。重型、危重型的WBC、Urea水平更高,APTT更长;而轻型患者PLT、PCT水平比重、危重型患者更高;除AST外,其他11项实验室参数水平在重型和危重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Urea、AST、WBC、APTT和UA等水平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P<0.001),而PCT、PLT、就诊时血压与临床分型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8、-0.282、-0.247、-0.218)。4.将“轻型+中型”整合为“轻型”(169例),将“重型+危重型”列为“重型”(85例)。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在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重型患者在就诊时更倾向于出现头痛、腰痛、肾区叩痛和醉酒貌等症状(P<0.05);就诊时HFRS患者若出现上颚出血、球结膜出血水肿、颜面部水肿更容易发展为重型。5.急性期实验室结果表明“重型”组患者的WBC、PCT、Urea、UA、AT和APTT水平均显着高于“轻型”组(P<0.001);而PLT水平随着病情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01)。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客观性变量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舒张压、心率、WBC、PT和UA可作为提示HFRS患者可能进展为重型及危重型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训练集构建的预测方程(Logistic(P|y=重型)=-8.284+1.235*年龄+0.025*年龄+0.032*就诊时心率+0.044*WBC+0.201*PT+0.002*UA-0.04*就诊时舒张压)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0.758,0.844),模型应用于验证集预测重型、危重型发生的准确率为78.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0.704,0.921),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客观性变量: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舒张压、心率、WBC、PT和UA可作为影响HFRS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方程:Logistic(P|y=重型)=-8.284+1.235*年龄+0.025*年龄+0.032*就诊时心率+0.044*WBC+0.201*PT+0.002*UA-0.04*就诊时舒张压;该预测模型能较好评估HFR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病程早期识别预警重型、危重型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郑小金,潘清波,王慧芬,张敏波,陈秀花[7](2020)在《探讨血小板和异型淋巴细胞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和异型淋巴细胞测定对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在衢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46例患者,经Sysmex2100血常规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将外周血涂片进行染色镜检,计算出异型淋巴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4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疾病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通过疾病早期血小板减少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2项指标的联合检测,血小板减少而异型淋巴细胞不增多的占10. 9%,血小板不减少而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占13. 0%,血小板减少而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占76. 1%。结论血小板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测定可明显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早期非典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吴琼乐,杨进孙,倪明月,王文节,杨江华,傅聪[8](2019)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16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1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窦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1.5±18.9)岁;11例发生在普通型,4例发生在重型,1例发生在危重型。2例发生于发热期,1例发生于低血压休克期,2例发生于少尿期,11例发生于多尿期的移行期;心肌酶谱有所上升,而电解质基本处于正常范围;轻度窦缓13例,中度窦缓3例;经或未经沙丁胺醇治疗,出院前均恢复正常心电图。持续时间2~7 d,平均(5.5±2.3)d。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多发生于多尿期的移行期,临床上需警惕;其发生与电解质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杨肖迪[9](2019)在《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2007-2017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2009-2017年鼠监测资料、2013-2017年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宿主动物的分布、带病毒率情况,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既往史及相关因素接触史的分布情况。建立ARIMA模型,探讨此模型在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流行趋势上的应用,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吉林省2007年以来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总体疫情、三间分布、个案调查、鼠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13和IBM SPSS 24.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R软件建立合适的ARIMA模型并预测2017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结果:1.吉林省2007-2017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8265例,每年累计病例数从514例到1062例不等。发病率波动在1.87/10万-3.90/10万之间,共死亡40例,病死率为0.48%。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3.90/10万,最低的年份为2016年,为1.87/10万。2.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在时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双峰型分布。春夏季(3-6月)大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20%,冬季(11月-次年1月)小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6.94%。3.2007-2017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疫情分布不平衡,全省9个地市均有病例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白山市(6.71/10万),最低的为松原市(1.06/10万)。4.年龄分布资料显示,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5-、30-、35-、40-、45-、50-、55-七个年龄组(6483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3.76%,40岁年龄组(1169例),比例最高,占14.14%,其次是45岁年龄组(1161例),占14.05%;性别分布资料显示,男性发病数(6604例)明显多于女性(1661例),男女之比为3.98:1。职业分布资料显示,农民发病人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1.55%。5.本研究共对2847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既往史和家庭环境、相关因素接触史结果显示:院内有杂物、草堆者1510例,占56.6%;房内有鼠者835例,占31.3%;食物、粮食有防鼠设备者637例,占23.9%;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者人数最多,有1129例,占41.9%;发病前1月内接触鼠类者539例,占20.0%;6.2009-2017年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82.17%,其它鼠种依次为黑线姬鼠、其他、大林姬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9.99%、7.82%和0.02%。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36.79%,其它鼠种依次为褐家鼠、其他、大林姬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33.02%、15.40%和14.78%。对不同年份的鼠种构成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2009-2017年间居民区和野外的鼠种构成差异有显着性(P<0.05)。7.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实际值落入了相应的预测值95%可信区间,说明时间序列ARIMA(1,0,0)(0,1,1)12模型能较好预测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结论:1.2007-2017年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主要呈现以春夏季和冬季为发病高峰的双峰型分布。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人群为20-59岁的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疫区分布广泛,九个监测点均有病例发生。3.院内有杂物、草堆食物等、粮食无防鼠设备、房内有鼠/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发病前1月内接触鼠类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家庭环境和相关因素接触史中所占的比例较高。4.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居民区和野外的鼠密度、鼠种构成有显差异着。5.ARIMA(1,0,0)(0,1,1)12模型能较好预测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

祁瑞[10](2019)在《Imjin和SFTS病毒感染正常人和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mjin virus(MJNV)是一种感染鼩鼱的新型汉坦病毒,于2009年首次在韩国发现。MJNV是否感染人在本研究之前尚不明确。2017年,MJNV在我国山东青岛地区的鼩鼱中也被检测到,且阳性率高达10%。在MJNV之前,该地区报道的流行的汉坦病毒有汉滩(HNTV)和汉城(SEOV)两种,这两种病毒都能感染人且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健康人和HFRS病人血清中MJNV的特异性抗体以验证MJNV是否感染人及是否引起HFRS。该研究在原核系统中克隆表达了MJNV的核衣壳蛋白(NP)的部分片段,通过建立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IgM捕获法ELISA和斑点印迹法(Dot blot)来检测人血清中的抗体。目标人群是HFRS病人和鼩鼱中MJNV流行地区的健康人群。病人血清标本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和青岛市临床诊断的急性期HFRS病人。健康人血清来自青岛MJNV流行地区的易感人群。本研究总共收集了227份病人血清和385份疫区健康人血清。因为该疫区已知的引起HFRS的病毒为汉滩和汉城病毒,因此,收集的227份HFRS病人血清首先检测了汉滩或汉城抗体,其中共100份汉滩或汉城阳性,127份阴性。之后,在MJNV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后,通过检测额外收集的90份非疫区的正常人血清和所收集HFRS病人中实验室确诊了的100份汉滩或汉城感染病人来评价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交叉性。经检测,这些血清均不与表达了的NP片段反应,证明建立的方法特异且不与在当地流行的汉滩或汉城的抗体交叉反应。为验证NP小片段能够有效检测出MJNV抗体,该研究同时表达了NP全长蛋白并免疫小鼠获得阳性血清。结果NP小片段能够与阳性血清反应,证明检测方法有效。为避免假阳性结果,ELISA阳性结果均通过斑点印迹法(Dot blot)再次验证。经ELISA检测和Dot blot验证,385份健康人中,有2份(0.5%)MJNV IgG阳性。该结果证明了新型鼩鼱汉坦病毒MJNV可以感染人。该发现扩展了能够引起人感染的汉坦病毒的种类,对后期研究MJNV可能引起的疾病奠定了基础。在227份临床诊断HFRS病人血清中有127份汉滩或汉城阴性且MJNV阴性。我们认为部分病人极有可能是被误诊为HFRS。因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在这些地区也流行且其与HFRS症状相似,故我们利用这些病人血清研究了SFTS是否会被临床误诊为HFRS,同时研究两者的症状分布,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本研究从127份汉坦病毒阴性的HFRS病人血清中选取了55份血清用以检测SFTS病毒(SFTSV)的IgM抗体,结果4份(7.3%)SFTSV阳性。该结果证明SFTS会被误诊为HFRS。其对SFTS的诊疗及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SFTS的病死率高于HFRS十倍多,其属于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中以管理HFRS病患的方式对待SFTS患者会增加SFTS死亡的风险。另外,SFTS可以通过人传人传播,未加防护的治疗和看护等活动会增加SFTS人传人的可能性。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鉴别诊断SFTS和HFRS的意识。被误诊的SFTS病人症状与HFRS高度重叠。了解两种疾病的特异性症状对辅助临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样本中仅有4例SFTS病例,阳性样本量较少,故该研究从已发表的文章中通过Meta分析估计了HFRS和SFTS的临床表现出现的比例。结果显示,两种疾病比较,皮肤潮红(脸,颈部,胸部),少尿,眶周疼痛水肿,低血压和黄疸只出现在HFRS中,而淋巴结肿大和咳痰只出现在SFTS中。但是这些特异性的症状分别在两者之间出现的频率都不高。因此为鉴别诊断,两种病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如ELISA应广泛用于HFRS诊断中。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8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综合征出血热8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2.3 并发症
    2.4 治疗
3 讨论

(4)7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检查方法
    3.图像观察及分析
结 果
    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影像学表现
讨 论

(5)某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与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病发患者的年龄分布
    2.2 病发患者的季节分布
    2.3 单因素分析疫苗接种的因素
    2.4 多因素分析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
3 讨 论

(6)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早期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选择
        2.2.1 病例纳入标准
        2.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病例资料收集
        2.3.1 临床相关指标
        2.3.2 实验室相关指标
    2.4 HFRS患者各期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型标准
        2.4.1 HFRS患者各期临床表现
        2.4.2 HFRS临床分型标准
    2.5 病例临床分型分组情况
    2.6 统计学分析
    2.7 伦理审核
第3章 结果
    3.1 不同临床分型HFRS患者就诊时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特征分析
    3.2 不同临床分型HFRS患者急性期实验室指标组间差异性分析
    3.3 临床及实验室客观性变量与临床分型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3.4 “轻型”和“重型”HFRS患者就诊时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3.5 “轻型”和“重型”HFRS患者急性期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3.6 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回顾HFRS流行趋势、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4.2 HFRS患者就诊时临床指标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的的相关性
    4.3 HFRS患者急性期实验室指标其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4.4 HFRS重型、危重型发生风险模型的构建及评估
第5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探讨血小板和异型淋巴细胞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46例HFRS患者疾病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
    2.2 46例HFRS患者疾病早期血小板伴异型淋巴细胞情况
    2.3 46例HFRS病毒IgM抗体检测
3 讨论

(8)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1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与主要临床表现
    2.2 发生窦缓所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分型及所处分期经过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2.4 窦缓程度和持续时间
    2.5 治疗措施及疗效
3 讨论

(9)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
    1.3 国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
    1.4 时间序列分析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病例发现与报告
        2.3.2 个案调查
        2.3.3 宿主动物监测
        2.3.4 时间序列分析
    2.4 分析指标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总体流行情况的描述
    3.2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间分布特征
        3.2.1 时间分布
        3.2.2 地区分布
        3.2.3 人群分布
    3.3 吉林省2013-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个案调查情况
        3.3.1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临床特点
        3.3.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实验室检查
        3.3.3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既往史及家庭环境
        3.3.4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相关因素接触史
    3.4 吉林省2009-2017 年各地区的宿主动物监测情况
        3.4.1 鼠密度
        3.4.2 鼠种构成
        3.4.3 宿主动物感染情况
        3.4.4 鼠带病毒指数
    3.5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3.5.1 模型的识别
        3.5.2 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和模型的检验
        3.5.3 预测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总体流行情况的描述
    4.2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间分布特征
    4.3 吉林省2013-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个案调查情况
    4.4 吉林省2009-2017 年各地区的宿主动物监测情况
    4.5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4.6 对策与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Imjin和SFTS病毒感染正常人和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汉坦病毒概述
    2.Imjin virus概述
    3.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及Imjin virus流行情况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概述
    5.研究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情况
    6.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鼩鼱汉坦病毒Imjin virus可以感染人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蛋白表达材料
        1.1.2 蛋白纯化材料
        1.1.3 小鼠免疫材料
        1.1.4 ELISA材料
        1.1.5 斑点印迹材料
        1.1.6 核酸检测材料
        1.1.7 主要实验仪器
        1.2 研究人群
        1.2.1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
        1.2.2 疫区健康人群
        1.3 抗体检测
        1.3.1 抗原预测
        1.3.2 抗原表达载体的构建
        1.3.3 抗原表达质粒的转化与克隆
        1.3.4 抗原蛋白的试表达
        1.3.5 抗原蛋白的大量表达
        1.3.6 抗原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1.3.7 MJNV NP全长蛋白的表达
        1.3.8 小鼠免疫
        1.3.9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1.4 核酸检测
        1.5 伦理学声明
    二、结果
        2.1 MJNV NP抗原片段筛选
        2.2 NP N端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2.2.1 MJNV NP小片段及全长的载体构建
        2.2.2 MJNV NP小片段及全长的表达
        2.2.3 MJNV NP小片段的纯化
        2.3 NP N端蛋白的有效性
        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建立及工作条件
        2.5 实验方法的特异度及交叉反应
        2.5.1 特异度
        2.5.2 交叉性
        2.6 人群抗体流行情况
        2.6.1 Imjin virus总抗体
        2.6.2 IgM检测
        2.7 RT-PCR
    三、讨论
        3.1 实验设计策略讨论
        3.2 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
        3.3 NP片段的选择
        3.4 MJNV致病的可能性
        3.5 不足之处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临床诊断肾综合症出血热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人群
        1.3 临床诊断HFRS中汉坦病毒Ig M抗体的检测
        1.4 临床诊断HFRS中 SFTSV IgM抗体的检测
        1.5 HFRS与 SFTS症状分析
        1.6 伦理学声明
    二、结果
        2.1 临床诊断HFRS病例的特征
        2.2 HFRS中的SFTS病例
        2.3 HFRS与 SFTS的临床症状比较(本研究数据)
        2.4 HFRS与 SFTS的临床症状比较(文献数据)
    三、讨论
        3.1 流行病学暴露史对诊断的讨论
        3.2 研究结果的公共卫生意义
        3.3 本研究检测方法的表现
        3.4 样本量问题的解决
        3.5 不足之处
    四、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8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391例的临床特点[J]. 冯丽娟,陈丙军,任体莲,杨作清,王彪,杨柳燕,张薇薇,李富丽,付蒙,李明武.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09)
  • [2]肾综合征出血热75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J]. 程君,李江,卞婷婷,薛继华,马雪娇,李家斌.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1(04)
  • [3]肾综合征出血热81例临床观察[J]. 谢碧霞,连豫苞.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9)
  • [4]7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J]. 刘畅,毛国群,杨光钊,刘希胜,孙娜娜. 放射学实践, 2021(02)
  • [5]某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与疫苗接种影响因素研究[J]. 余晓蓉,陈专心,余杭英,王桂飞,汪美霞,陈如平.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20(05)
  • [6]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早期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宋宁娟. 南昌大学, 2020(08)
  • [7]探讨血小板和异型淋巴细胞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价值[J]. 郑小金,潘清波,王慧芬,张敏波,陈秀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6)
  • [8]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16例临床观察[J]. 吴琼乐,杨进孙,倪明月,王文节,杨江华,傅聪.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04)
  • [9]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D]. 杨肖迪. 吉林大学, 2019(10)
  • [10]Imjin和SFTS病毒感染正常人和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人的研究[D]. 祁瑞. 武汉大学, 2019(06)

标签:;  ;  ;  

肾综合征出血热82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