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基过氧化氢论文-郭一曼

环己基过氧化氢论文-郭一曼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己基过氧化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CF,钴,Cosalen,环己基过氧化氢

环己基过氧化氢论文文献综述

郭一曼[1](2019)在《MCF介孔分子筛负载钴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己二胺、己内酰胺等化工产品。工业上环己酮主要是由环己烷无催化氧化法生产的。首先通过环己烷氧化获得重要的中间产物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然后再催化CHHP分解得到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混合物。传统的CHHP加碱催化分解工艺只能得到87%的醇酮总选择性,并且产生大量的废碱液,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开发出高效绿色的分解工艺对提高环己酮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过渡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在CHHP分解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醇酮选择性,但是普遍存在金属组分的流失,因此,如何抑制活性金属组分的流失成为提高分解催化剂稳定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叁方面解决金属活性组分流失的问题。本文首先以介孔二氧化硅泡沫材料(MCF)为载体,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不同钴含量的催化剂XCo-MCF(X=4%,8%,10%,20%),采用N_2物理吸附、FT-IR、UV-Vi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在CHHP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活性组分主要是以四氧化叁钴的形式存在,不同钴含量的Co-MCF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在CHHP分解反应中都具有较好的初始催化性能,CHHP转化率都高于90%,醇酮选择性高于100%。其中以8%Co-MCF催化活性最好,CHHP转化率达到96%,醇酮选择性分别为77.5%和53.5%,醇酮总选择性超百可能是由于少量环己烷氧化或者是反应体系中的酯水解成了环己醇。催化剂经过四次回收后,8%Co-MCF催化剂的CHHP转化率为95%,催化活性基本上能够保持稳定,其他催化剂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ICP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组分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其中当负载量达到20%时,活性组分的流失速率得到有效抑制。其次,分别以原位焙烧法和化学接枝法将席夫碱钴金属配合物Cosalen高度分散负载在MCF载体上,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反应评价。结果表明:钴催化剂在CHHP分解反应中都具有较好的初始催化性能,接枝法制备的G-Cosalen@MCF催化剂,CHHP分解转化率达到了97%,醇酮选择性分别为80.5%和40.8%,经过四次回收后,转化率保持在95%。经过焙烧过程的样品G-Cosalen@MCF-c和S-Cosalen@MCF-c的活性组分主要以CoO的形式存在,在分解反应中CHHP转化率分别为95.5%和97%,经过四次回收使用后,CHHP转化率都下降到89%。最后,以Co-MCF为核心催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包覆的核壳型催化剂Co-MCF@Silicalite-1,并将催化剂应用于CHHP分解反应中。核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低于Co-MCF,动态晶化制备的样品Co-MCF@Silicalite-1-Ⅰ和静态晶化制备的样品Co-MCF@Silicalite-1-Ⅱ在CHHP分解反应中分别具有62.3%和70.9%的转化率。当Co-MCF@Silicalite-1-Ⅰ催化剂用量增加到0.2g/10mL环己烷氧化液时,CHHP转化率达到82.9%,经过四次回收后,催化活性下降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硅外壳孔径小,影响了反应物的扩散和活性组分的接触,反应产物容易堵塞孔道,造成催化性能的逐次下降。(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郭一曼,马莉娟,陈小梅,袁霞[2](2019)在《MCF介孔分子筛负载Co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123为模板剂, 1,3,5-叁甲苯(TMB)为扩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六水硝酸钴为钴源,在酸性条件下原位合成XCo-MCF(X=4%, 8%, 10%, 20%)介孔分子筛.采用FT-IR、 UV-Vis、氮气物理吸附、 XRD、 XPS、 H_2-TPR等手段对XCo-MCF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在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分解反应中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 UV-Vis、 XPS和XRD等表征结果表明, XCo-MCF中钴主要以Co_3O_4的形式存在.以CHHP含量为7.2%(重量百分比)的环己烷氧化液为原料, XCo-MCF催化CHHP分解,在80℃反应90 min, CHHP分解转化率均在90%以上,其中8%Co-MCF为催化剂时, CHHP转化率达到95.7%,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分别为77.5%和53.4%.经过4次回收重复使用后,催化剂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 ICP表征表明各催化剂活性组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负载量达到20%时,活性组分的流失速率得到明显抑制.(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9年02期)

庞兆宝,刘花[3](2019)在《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制备己二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磺基水杨酸、Na2WO4作为催化剂,以及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氨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对环已酮进行氧化,氧化剂为过氧化氢,使之形成己二酸,对其催化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的使用量进行分析,判断其对反应结果出现变化的情况进行探究,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郭露露,李立霞,何鹏程,袁霞[4](2017)在《介孔材料Co/SBA-15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乙酸钴为钴源,采用浸渍法制备了2wt%、4wt%、8wt%、10wt%和20wt%Co负载量的Co/SBA-15介孔材料。采用FT-IR、XRD、N_2物理吸附、UV-Vis、SEM、TEM、H_2-TPR等技术对催化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结果表明:负载金属钴后,载体的介孔结构保持完好,随着负载量的增加,Co/SBA-15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不断减小,Co由骨架内均匀分散状态向氧化物Co_3O_4的形式转变。不同负载量的Co/SBA-15在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其中8wt%Co/SBA-15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的转化率达到98.1%,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选择性分别为70.9%和27.9%。当负载量相对较低时,钴的流失使催化性能下降明显,只有当钴负载量增加到20wt%,主要以Co_3O_4形式存在时,钴的流失速率得到抑制,连续使用五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卢方方,郗俊杰,吴南南,李公春[5](2017)在《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制备己二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a_2WO_4,磺基水杨酸为催化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用H_2O_2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7年03期)

李贵贤,史妍,玉轶聪,季东[6](2016)在《铈磷钼钒杂多酸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烷》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稀土元素铈取代磷钼钒杂多酸合成了Keggin型稀土铈磷钼钒四元杂多酸盐(Ce HPMo11VO40·n H_2O),采用XRD和FTIR对该杂多酸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于H_2O2氧化环己烷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的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_2O2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为n(环己烷)=0.1mol,n(Ce HPMo11VO40·n H_2O)=0.2 mmo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9 h、n(H_2O2)=0.2 mol(质量分数为30%),在此条件下,环己烷的转化率达到41.29%,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总收率可达27.49%。(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李立霞[7](2016)在《双金属Co和Cr掺杂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酮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主要的生产方法为环己烷氧化法。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是环己烷氧化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CHHP经催化分解得到环己醇和环己酮,环己醇再进一步脱氢得到环己酮。传统的CHHP分解工艺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总选择性只有87%左右,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碱液,污染环境。开发出环境友好,醇酮选择性高的分解工艺成为提高环己烷氧化反应效率的关键。本文通过将金属钴、铬和铜掺杂在介孔分子筛TUD-1和SBA-15上,在无碱的条件下催化分解CHHP,探究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本文首先以TUD-1为载体,采用一步法合成了单金属Co-TUD-1、Cr-TUD-1和双金属介孔材料Co-Cr-TUD-1。通过多种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CHHP分解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双金属掺杂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优于单金属催化剂,表明双金属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其中,Co-Cr-TUD-1(25)(Si/(Co+Cr)=25)催化活性最好,CHHP的分解转化率为96.9%,醇酮选择性分别为22.5%和73.9%。经过叁次回收利用,催化剂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温焙烧可以恢复部分活性,但稳定性不强。其次,采用叁种处理方法探讨催化剂失活的原因。(1)将回收催化剂进行高温焙烧处理;(2)将环己烷氧化液用10%Na2CO3碱水溶液进行预处理,降低原料液的酸性;(3)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对Co-TUD-1进行硅烷化修饰,构建催化剂的疏水环境;通过不同表征手段和反应评价,结果表明:高温焙烧能够除去催化剂表面残留的有机物,暂时恢复催化活性,但催化剂的失活现象在新的循环中仍然存在;降低环己烷氧化液的酸性以及提高催化剂的疏水性,均不能有效的减少金属离子的溶脱,该过程为不可逆失活。为考察金属离子种类的影响,以硝酸铜为铜源,采用一步法合成Cu-TUD-1和Co-Cu-TUD-1。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反应评价,结果表明:Co-Cu-TUD-1(50)催化性能最好,分解转化率为81.4%,醇酮的选择性分别为63.8%和37.2%。回收后催化剂的活性下降为73.3%,醇酮的选择性变化不大。铜与钴掺杂的双金属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均有所下降。最后,以SBA-1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Co/SBA-15、Cr/SBA-15和Co-Cr/SBA-15,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反应评价,并考察金属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SBA-15的催化活性高于Cr/SBA-15,8%Co/SBA-15的催化活性最好,CHHP分解转化率为98.1%,醇酮的选择性分别为70.9%和27.9%,但仍然存在金属流失的问题。Co-Cr/SBA-15催化活性较好且能够提高醇酮选择性和酮/醇比,8%Co-4%Cr/SBA-15的活性最好,CHHP的分解转化率为98.0%,醇酮选择性分别为55.2%和42.0%,在双金属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以及两种金属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使得金属的流失速度得到抑制,增加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6-01)

白丽珍[8](2016)在《磷钨酸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制备己二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和聚氨酯的重要原料,传统工业合成法中最主要的是环己烷硝酸氧化法,其次是环己烯法和苯酚法,国内这叁种生产工艺所占比重分别为93%、4%和3%。环己烷硝酸氧化法污染严重且腐蚀设备,苯酚法近几年来也面临退出市场的可能。而采用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直接制备己二酸的工艺是将来很有希望的工业合成法。一方面是因为该工艺路线短,投资成本低;另外一方面是该路线清洁友好。该氧化过程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钨系催化剂,如钨酸钠、磷钨酸等。然而,该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并没有得到优化,且哪些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也没有一致的观点。另外,采取哪些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己二酸的产率也是研究的热点,其中如何抑制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更是有待解决的难点。因此,本论文选用30%H2O2为氧化剂,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对反应的工艺条件逐一进行考查,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主次。通过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考查,经过合理假设建立反应体系下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再经过理论计算得出过氧化氢在反应过程中的消耗动力学参数,并与过剩碘量法进行比较,以其获得任意时刻其残留量的准确信息,为合理确定反应终止时间提供依据。另外,通过对几种常见的酸性、中性和碱性添加剂的考查,筛选出提高己二酸产率的有效添加剂。(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6-06-01)

马兰,谢欣馨,蓝伟,刘彦锋[9](2015)在《金属离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属离子为催化剂,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30%过氧化氢的添加量、金属离子添加量和4种金属离子对己二酸合成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己二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为70℃,pH=7,30%过氧化氢135 m L,金属离子(Mn2+)添加量0.05 mmol,己二酸的合成产率可达93.1%。四种金属离子催化作用的大小顺序为:Mn2+>Zn2+>Cu2+>Fe2+。(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10期)

贺娜娜[10](2015)在《金属卟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己二酸,是脂肪族二元酸中很有应用价值的二元酸,是相当重要的化工中间体或化工产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己二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以前所采用的环己烷氧化体系主要采用硝酸氧化工艺,此工艺反应复杂,环己烷高转化率和己二酸高选择性两者很难兼备,且产生了许多的NOx、N2O等有害气体。在现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前提下,研究己二酸的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是在无溶剂且无助剂的情况下以金属卟啉作为催化剂,在常压、低温条件下使用较廉价的30%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氧化环己酮,高选择性地得到主产物丁酸与己二酸。为了对金属卟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综述了环己酮氧化产物中重要的二元、一元酸的供需现状、己二酸合成的不同工艺,并对环己酮氧化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概述。其次,结合本课题的需要,采用GC-MS定性分析了金属卟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过程中反应液的成分,建立了一套分析环己酮氧化产物的HPLC、GC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且定量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然后,为了了解环己酮氧化反应规律,分别考察了不同金属卟啉催化剂、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对金属卟啉催化环己酮氧化反应产物产率、选择性及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溶剂、温度、时间、催化剂种类、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以己二酸的选择性为参考目标,得出最佳条件为(T_(p-Cl)PPFe)_2Cl作催化剂、反应温度80℃、过氧化氢与环己酮物质的量为1:5、反应时间为4 h。最后,对(T_(p-Cl)PPFe)_2Cl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研究发现,(T_(p-Cl)PPFe)_2Cl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反应为动力学控制过程。由此,采用等温法测定了353 K、348 K、343 K、338 K四个不同温度(T_(p-Cl)PPFe)_2Cl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反应中各个产物及原料随时间变化的浓度值,结合阿伦尼乌兹公式建立了环己酮氧化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运用四五阶龙格库塔积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模拟值和实验值能很好的吻合。得到了各个方程的动力学常数,分析了温度对环己酮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为以后的工业化提供了数据资料。(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01)

环己基过氧化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P123为模板剂, 1,3,5-叁甲苯(TMB)为扩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六水硝酸钴为钴源,在酸性条件下原位合成XCo-MCF(X=4%, 8%, 10%, 20%)介孔分子筛.采用FT-IR、 UV-Vis、氮气物理吸附、 XRD、 XPS、 H_2-TPR等手段对XCo-MCF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在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分解反应中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 UV-Vis、 XPS和XRD等表征结果表明, XCo-MCF中钴主要以Co_3O_4的形式存在.以CHHP含量为7.2%(重量百分比)的环己烷氧化液为原料, XCo-MCF催化CHHP分解,在80℃反应90 min, CHHP分解转化率均在90%以上,其中8%Co-MCF为催化剂时, CHHP转化率达到95.7%,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分别为77.5%和53.4%.经过4次回收重复使用后,催化剂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 ICP表征表明各催化剂活性组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负载量达到20%时,活性组分的流失速率得到明显抑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己基过氧化氢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一曼.MCF介孔分子筛负载钴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D].湘潭大学.2019

[2].郭一曼,马莉娟,陈小梅,袁霞.MCF介孔分子筛负载Co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J].分子催化.2019

[3].庞兆宝,刘花.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制备己二酸[J].石化技术.2019

[4].郭露露,李立霞,何鹏程,袁霞.介孔材料Co/SBA-15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7

[5].卢方方,郗俊杰,吴南南,李公春.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制备己二酸[J].化学工程师.2017

[6].李贵贤,史妍,玉轶聪,季东.铈磷钼钒杂多酸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烷[J].精细化工.2016

[7].李立霞.双金属Co和Cr掺杂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D].湘潭大学.2016

[8].白丽珍.磷钨酸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制备己二酸[D].渤海大学.2016

[9].马兰,谢欣馨,蓝伟,刘彦锋.金属离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J].广东化工.2015

[10].贺娜娜.金属卟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反应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

标签:;  ;  ;  ;  

环己基过氧化氢论文-郭一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