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汉代,这个讨论更臻深入。张衡所处的东汉年间,儒学已居于独尊地位。汉代各家各派的儒者从元气学说、气论等哲学角度,对“天”的自然属性和宗教属性进行思考。,并通过对“自然之天”和“宗教之天”的思考和分析,构造其自身的哲学体系,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天人关系学说。在东汉儒学发展的这一背景之下,作为儒生中一员的张衡是不可能只研究“天”之自然物质性,而不讲“天人关系”的。本文拟以张衡对“天”的认识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最主要的天文学代表作《灵宪》的注解和分析,希图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张衡的天文学思想,理清张衡对“天”的自然属性和宗教属性相互关系的认识,及其与汉代主要哲学思想的关系。本文共分五个章节。在第一章中,通过分析已有的对张衡研究的成果,发现现有的研究虽各有自己的贡献,但是几乎无人专门探讨过“天”这个概念在张衡的天文学思想和一般哲学思想中的意义。以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弄清张衡对于“天”这个概念属性的认识。张衡对“天”这个概念的认识,集中表现在他的名著《灵宪》之中。在第二章与第三章中,通过对《灵宪》的解读,论述张衡对“天”的问题的整体认识。首先,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论”思想为侧重点,着重阐述张衡关于宇宙生成、天体演化、浑天学说等“天”的自然物质性的哲学思考。其次,在张衡的观念中,从无生有、由元气剖判、清浊异位而成的物质的“自然之天”,乃是上帝以及众天神居住的地方,更是能赏罚善恶、通过某种方式给人下达命令的“宗教之天”。在汉代,关注“天”,其实就是关注具体的天象。张衡通过对日月行星运动及月蚀成因来进一步论证其“自然之天”的浑天模式。与此同时,张衡对天象变化的研究,是为了弄清何为天象的正常情况,从而知道何为异常的天象,以此能及时了解天象变化所传达的“天意”。第四章中,选取了汉代思想家中的代表人物董仲舒与王充,通过对他们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与《论衡》的梳理,分析其著作中关于“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的论述。借以说明,汉代思想家对“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的认识不是孤立或割裂的。张衡作为一名正统的儒生,且先后两任太史令之职,深受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从《灵宪》中对“宗教之天”的阐述可看出,张衡对天人关系的认识与董仲舒的理论可谓是一脉相承。显而易见,张衡的《灵宪》中深刻分析的“自然之天”,和详尽描述的“宗教之天”,两者所指的“天”是同一个“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张衡《灵宪》中的文化观——以“嫦娥奔月”的母题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 2014(12)
- [2].《灵宪》的天文学成就述论[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03)
- [3].“上帝粒子”与张衡《灵宪》的唯矢论——研几物质、生命、意识时空分际的矢—知—智[J]. 南都学坛 2015(05)
- [4].嫦娥曾是癞蛤蟆[J]. 人民文摘 2013(12)
- [5].从文本走向生本 拓展课外资源[J]. 江西教育 2011(Z6)
- [6].浑天说的宇宙生成论和结构论溯源——兼论楚竹书《太一生水》《恒先》与浑天说的理论起源[J]. 人文杂志 2017(10)
- [7].玉兔迎春·第二届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公告[J]. 中华诗词 2010(12)
- [8].生本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J].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13)
- [9].全才是这样成就的[J].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2(11)
- [10].读书与创造——《读书为根,创造为花》写作升格演练[J]. 中学生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