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移植APA-NIH3T3/rPENK对大鼠神经性疼痛的镇痛效应

蛛网膜下腔移植APA-NIH3T3/rPENK对大鼠神经性疼痛的镇痛效应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神经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它是一种痛苦的神经疾病,目前传统的镇痛药尚不能有效地治疗。脑啡肽作为一种内源性阿片肽,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来发挥镇痛效应。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过包装细胞系的包装,可将脑啡肽基因整合到靶细胞基因组中长期稳定表达。因此,可将转脑啡肽基因细胞移植于病人脊髓蛛网膜下腔,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然而潜在的宿主影响和严重的排异反应是异种移植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防止移植排异反应,本研究应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的方法将转脑啡肽基因NIH3T3细胞(NIH3T3/rPENK)进行微囊化包埋以达到免疫隔离的效果,然后将APA-NIH3T3/rPENK移植入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观察APA-NTH3T3/rPENK对大鼠神经性疼痛的镇痛效应,检测大鼠脑脊液中脑啡肽含量的变化以及脊髓背角NMDAR2B蛋白的表达强度,探讨移植镇痛机制,同时了解APA微囊的免疫隔离效果,为APA-NIH3T3/rPENK脊髓蛛网膜下腔移植镇痛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囊化细胞培养观察及脑啡肽分泌检测利用高压静电微囊制作仪,将转鼠脑啡肽基因NIH3T3细胞进行APA微囊化操作,混悬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中,37℃,5%CO2的孵箱条件下培养,镜下观察囊内细胞生长状况,每隔1天检测分泌到囊外的目的基因产物脑啡肽的浓厦。2、观察神经性疼痛动物模型热痛阈变化规律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均分成2组:CCI模型组、CCI模型假手术组。CCI模型组,结扎右侧坐骨神经;CCI模型假手术组,仪暴露出右侧坐骨神经,不做结扎。术后第5天开始测量左右爪热痛阈,隔天测量1次,测量6周。3、移植观察镇痛效应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均分成3组:空囊组(APA组)、裸细胞组(NIH3T3/rPENK组)和微囊化细胞组(APA-NIH3T3/rPENK组)。CCI手术后第12天,APA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μl空囊悬液,约含空囊300个;NIH3T3/rPENK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μlNIH3T3/rPENK悬液,约含细胞2×106个;APA-NIH3T3/rPENK组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植入40μlAPA-NIH3T3/rPENK悬液,约含细胞2×106个。热痛阈测定:移植后第2天开始测量术侧后爪热痛阈,开始每天测量一次,5天后隔天测量,测量截止到移植术后21天。拮抗剂实验:移植术后第11天,3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0.08mg/kg)。观察对止痛效果的影响。人工脑脊液灌流:用恒流输液泵将人工脑脊液灌入大鼠蛛网膜下腔,冰浴下收集脑脊液灌流液约1ml,沸水灭活,离心取上清,保存于-20℃待测。放射免疫法检测脑啡肽含量。NMDAR2B蛋白表达:移植术后第21天,应用NMDAR2B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鉴定脊髓背角NMDAR2B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1、囊化细胞培养观察: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开始向周围增殖分裂并逐渐聚集生长。到第12天时,可见形成克隆状细胞团;囊膜对目的基因产物脑啡肽的通透性检测:培养第3天,脑啡肽浓度为12.9±1.6pg/ml,到第11天,增加达到197.0±38.1pg/ml。随着细胞在囊内的逐渐扩增,分泌到囊外的脑啡肽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2、神经性疼痛动物模型热痛阈变化规律:CCI术后5天,坐骨神经结扎侧热痛阈低于对照侧,但差异不明显(P>0.05);CCI术后7天坐骨神经结扎侧热痛阈和对照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COI术后7~33天,结扎侧和对照侧热痛阈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CI术5周以后,结扎侧热痛阈逐渐升高,和对照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假手术组,各天左右爪热痛阈差异均不明显(P>0.05)。3、移植术后热痛阈测定:APA组移植前后热痛阈未见明显变化;与APA组相比,接受NIH3T3/rPENK移植组在移植后3~21天,接受APA—NIH3T3/rPENK移植组在移植后5~21天,热痛阈都明显高于APA组(P<0.01或P<0.05);与APA—NIH3T3/rPENK组相比,两周以后,接受NIH3T3/RPENK移植组热痛阈明显低于APA-NIH3T3/rPENK组(P<0.05)。说明NIH3T3/rPENK植入大鼠的蛛网膜下腔对大鼠的神经性疼痛有镇痛作用,且这种作用随时间而减弱。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包裹以后能延长NIH3T3/rPENK细胞的镇痛时间,提高移植两周以后的镇痛效果。4、拮抗剂试验:移植术后第11天,3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APA组注射前后热痛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NIH3T3/RPENK和APA-NIH3T3/rPENK组,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热痛阈明显降低(P<0.01),镇痛效应被纳洛酮翻转。5、脑脊液灌流液中脑啡肽的含量:移植21d后,APA组脑脊液灌流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ucine-enkephalin,L-EK)含量显著低于NIH3T3/rPENK组和APA-NIH3T3/rPENK组(P<0.01);NIH3T3/rPENK组脑脊液灌流液中L-EK含量显著低于APA-NIH3T3/rPENK组(P<0.01)。说明大鼠蛛网膜下腔移植NIH3T3/rPENK可以提高脑脊液灌流液中脑啡肽的含量,APA微囊包裹可延长升高的时间。6、NMDAR2B蛋白表达:移植21天后,APA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NMDAR2B阳性蛋白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NIH3T3/rPENK、APA—NIH3T3/rPENK和正常对照组(P<0.01);NIH3T3/rPENK组明显高于APA—NIH3T3/rPENK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APA—NIH3T3/rPENK和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移植3周后,NIH3T3/rPENK移植能抑制神经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NMDAR2B蛋白表达,且APA微囊包裹后效果更好。结论NIH3T3/RPENK或APA-NIH3T3/rPENK植入大鼠的蛛网膜下腔均可以明显减轻神经痛人鼠的热痛敏感行为,这与移植物持续不断释放脑啡肽并作用于阿片受体相关。NIH3T3/RPENK或APA-NIH3T3/rPENK植入大鼠的蛛网膜下腔均可以明显地抑制脊髓背角NR2B蛋白表达,提示移植物可能通过抑制NR2B蛋白表达而发挥镇痛作用。与NIH3T3/RPENK移植相比,APA-NIH3T3/rPENK可以明显提高镇痛效果,提示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 蛛网膜下腔移植APA-NIH3T3/rPENK对大鼠神经性疼痛的镇痛效应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神经性疼痛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癌症患儿神经性疼痛治疗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5)
    • [2].电压门控钠通道与神经性疼痛[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05)
    • [3].神经性疼痛研究进展[J]. 中国医刊 2009(10)
    • [4].新方法有助防治神经性疼痛[J]. 老同志之友 2020(08)
    • [5].角膜神经性疼痛诊治进展[J]. 眼科新进展 2020(11)
    • [6].癌症患者神经性疼痛的评估和启示[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08)
    • [7].半月板损伤作为预测骨关节炎神经性疼痛指标的初步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03)
    • [8].糖尿病神经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03)
    • [9].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J].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6)
    • [10].神经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 贵州医药 2010(12)
    • [11].欧盟批准外周神经性疼痛治疗贴剂Qutenza上市[J]. 齐鲁药事 2009(07)
    • [12].度洛西汀可缓解神经性疼痛[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2(09)
    • [13].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神经性疼痛的治疗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11)
    • [14].卒中后中枢神经性疼痛预测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13)
    • [15].老年性神经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和药物治疗[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34)
    • [16].胶质细胞:神经性疼痛的参与者[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8(16)
    • [17].1例抑郁患者神经性疼痛的药物治疗[J]. 医药导报 2011(05)
    • [18].小胶质细胞活化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药学学报 2019(07)
    • [19].川乌合剂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03)
    • [20].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痛觉过敏的逆转[J]. 中国康复 2016(05)
    • [21].基因HCN2与神经性疼痛有关[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1(05)
    • [22].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性疼痛的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9)
    • [23].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二)[J]. 中国美容医学 2015(03)
    • [24].联合用药对脑卒中后中枢神经性疼痛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15)
    • [25].小胶质细胞抑制剂在神经性疼痛和吗啡耐受中的调节机制和治疗潜力(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20(03)
    • [26].神经性疼痛3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7)
    • [27].Epac1与神经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8(05)
    • [28].说不清楚的痛,是为什么?[J]. 健康人生 2017(01)
    • [29].藏医药物油脂烤电疗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神经性疼痛[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09)
    • [30].糖尿病神经性疼痛及其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06)

    标签:;  ;  ;  ;  ;  

    蛛网膜下腔移植APA-NIH3T3/rPENK对大鼠神经性疼痛的镇痛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