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烟气脱硫氧化过程动力学研究

湿法烟气脱硫氧化过程动力学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电力生产以燃煤发电为主,由于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是高灰分、高硫,因此近年来燃煤电厂SO2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烟气脱硫是控制燃煤电厂SO2排放的有效方法。湿式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是当今燃煤电厂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硫技术。在该工艺中,亚硫酸氢钙的氧化程度关系到烟气中硫分的最终脱除程度,因此,开展烟气脱硫氧化过程的研究,对优化脱硫系统设计、提高脱硫效率、保证脱硫装置稳定可靠运行和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相似原理为基础,对烟气脱硫氧化实验模拟装置进行了设计研究。针对典型300 MW级烟气脱硫装置,采用10:1的缩放比例,独创的圆盘式空气喷吹方式,使空气在浆液中的布置更加均匀。经CFD模拟及实验验证表明,该氧化模拟装置搅拌均匀、传质性能较好,能应用于烟气脱硫氧化过程的实验研究。利用建立的氧化模拟装置进行了亚硫酸盐的非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非催化氧化的适宜条件为:亚硫酸钙初始浓度0.01 mol·L-1、浆液pH值为3.5、浆液初始温度为55℃、氧分压60.8 kPa、搅拌转速6 r·s-1。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非催化氧化过程对HSO3-的反应级数为1,溶解氧级数为0,非催化氧化活化能为71.43kJ·mol-1。该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HSO3-的二级电离。研究了Mn2+、Fe2+催化剂对亚硫酸氢钙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锰催化动力学实验表明,氧化反应对锰离子为0.5级响应,对亚硫酸氢盐为1级响应,对溶解氧为0级响应,锰催化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40.72 kJ·mol-1,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锰离子引发SO32-*基团的过程。铁催化动力学实验表明,氧化反应对铁离子为0.5级响应,对亚硫酸氢盐为1级响应,对溶解氧为0级响应,铁催化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54.52 kJ·mol-1,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铁离子引发SO32-*基团的过程,该机理与锰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基本相同,说明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相似。首次对Mn2+和Fe2+联合催化氧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锰铁联合催化氧化反应对锰离子为0.25级响应,对铁离子为0.25级响应,对亚硫酸氢盐为1级响应,对溶解氧为0级响应,锰铁联合催化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43.73 kJ·mol-1。锰铁联合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锰离子和铁离子分别引发SO32-*基团的过程,符合平行反应机理。建立了烟气脱硫氧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其主要表达式为:该模型能较好地对氧化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计算结果表明,非催化氧化反应、锰催化氧化反应、铁催化氧化反应和锰铁联合催化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3.08kJ·mol-1、42.11kJ·mol-1、53.85kJ·mol-1、44.80kJ·mol-1,该计算结果与氧化动力学实验得到的实验值相对误差分别为2.32 %、3.40 %、1.22 %、2.46%。对石膏结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浆液中杂质的存在能引起晶体形态的改变,搅拌转速的改变也能引起晶体形态的改变,一方面是由于搅拌转速降低会导致亚硫酸氢钙的氧化效率下降,从而使溶液中硫酸钙的浓度降低,引起石膏结晶的推动力降低;另一方面,较低的搅拌转速使池中的浆液不能较好地混合,导致浆液池中各部分浓度不均匀,从而改变了各晶面的相对生长速度,明显地引起晶体形态的改变。本文的主要创新点:①针对典型300 MW烟气脱硫机组,建立了浆液池氧化模拟装置,首次进行了锰铁联合催化氧化亚硫酸氢钙研究。②系统研究了Mn2+和Fe2+两种催化剂对亚硫酸氢钙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首次获得了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Mn2+引发SO32-*基团的过程。③建立了烟气脱硫氧化过程动力学模型,其主要表达式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二氧化硫的危害
  • 1.2 烟气脱硫技术进展
  • 1.2.1 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
  • 1.2.2 氨法烟气脱硫
  • 1.2.3 双碱法烟气脱硫
  • 1.2.4 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
  • 1.2.5 海水烟气脱硫
  • 1.2.6 脱硫脱硝组合技术
  • 1.3 烟气脱硫氧化过程研究现状
  • 1.3.1 氧化机理研究现状
  • 1.3.2 氧化方式研究现状
  • 1.4 脱硫石膏
  • 1.4.1 脱硫石膏的生成过程
  • 1.4.2 脱硫石膏的性质
  • 1.4.3 脱硫石膏的应用情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2 氧化模拟装置设计研究
  • 2.1 前言
  • 2.2 氧化模拟装置设计
  • 2.2.1 设计计算
  • 2.2.2 模拟验证
  • 2.3 氧化模拟装置改进
  • 2.3.1 设计改进
  • 2.3.2 模拟验证
  • 2.3.3 实验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3 非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 3.1 前言
  • 3.2 硫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 3.3 实验装置及方法
  • 3.4 正交实验
  • 3.5 单因素实验
  • 3.5.1 亚硫酸氢根浓度的影响
  • 3.5.2 初始pH 值的影响
  • 3.5.3 浆液初始温度的影响
  • 3.5.4 氧分压的影响
  • 3.5.5 搅拌转速的影响
  • 3.6 动力学数据计算
  • 3.6.1 亚硫酸氢盐级数
  • 3.6.2 溶解氧级数
  • 3.6.3 活化能
  • 3.7 非催化氧化动力学机理
  • 3.8 本章小结
  • 4 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 4.1 前言
  • 4.2 催化氧化实验方法
  • 4.3 锰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 4.3.1 锰离子级数
  • 4.3.2 亚硫酸氢盐级数
  • 4.3.3 溶解氧级数
  • 4.3.4 活化能
  • 4.3.5 锰催化氧化动力学机理
  • 4.4 铁催化氧化实验研究
  • 4.4.1 铁离子级数
  • 4.4.2 亚硫酸氢盐级数
  • 4.4.3 溶解氧级数
  • 4.4.4 活化能
  • 4.4.5 铁催化氧化动力学机理
  • 4.5 锰铁联合催化氧化实验研究
  • 4.5.1 锰离子级数
  • 4.5.2 铁离子级数
  • 4.5.3 亚硫酸氢盐级数
  • 4.5.4 溶解氧级数
  • 4.5.5 活化能
  • 4.5.6 锰铁联合催化氧化动力学机理
  • 4.6 催化氧化与非催化氧化反应比较
  • 4.6.1 活化能的变化
  • 4.6.2 增强因子的变化
  • 4.7 本章小结
  • 5 氧化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
  • 5.1 前言
  • 5.2 氧化过程动力学模型
  • 5.2.1 基础理论
  • 5.2.2 模型假设
  • 5.2.3 模型建立
  • 5.3 模型计算及结果讨论
  • 5.3.1 模型验证
  • 5.3.2 非催化氧化计算
  • 5.3.3 锰催化氧化计算
  • 5.3.4 铁催化氧化计算
  • 5.3.5 锰铁联合催化氧化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6 石膏结晶过程实验研究
  • 6.1 前言
  • 6.2 晶体的形成与成长
  • 6.2.1 晶体形成方式
  • 6.2.2 形核作用
  • 6.2.3 晶体的成长
  • 6.3 实验原理及方法
  • 6.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4.1 停留时间的影响
  • 6.4.2 飞灰浓度的影响
  • 6.4.3 搅拌强度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及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湿法烟气脱硫氧化过程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