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的缺点逐渐暴露,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要想获得革命性的创新成果,保持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要置身于开放的国际环境,在国际上寻求资源,但是,近些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始终没有获得有效的成果,原因就是我国企业在除了与国外高技术企业具有合作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双方的竞争关系,企业间的合作过程中,处于技术优势地位的企业出于自身考虑,根本不愿意把核心技术转移出来,所以,我国企业无法通过与高技术企业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放眼于全球的同时,当务之急是要注重国内的市场。我国长期以来的扶持政策始终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倾斜,这导致我国的技术资源很大程度上聚集于这些科研机构,而我国企业缺少政策的扶持,技术资源比较匮乏,所以,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是提升企业技术含量的重要途径。由于产学研合作双方存在异质性,追求的最终目标有所差异,所以产学研合作中总会出现各种冲突矛盾,导致联盟运行不稳定,创新能力不强。因此,正确认识影响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的因素,提升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具体的分析,最终提出可行的建议来提高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思想,首先对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其次,本文对联盟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及机会主义进行了细致剖析,并通过博弈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最后,本文借鉴决策理论,使用多属性决策方法,结合联盟的运作过程,建立了用于评价创新能力的决策模型,并将影响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的指标加入到模型之中,实证出我国各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状况。实证之后,本文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近几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发展状况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由于对外开放较晚,扶持力度不够,产学研联盟的合作状况相对较差。随后,本文提出提高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措施。文章的最后,指出了方法研究上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总结全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1 产学研技术联盟
  • 1.2.2 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创新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述评
  • 1.3.1 产学研技术联盟的本质及创新主体的相关研究
  • 1.3.2 产学研技术联盟风险及稳定性的研究
  • 1.3.3 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知识转移及创新的相关研究
  • 1.3.4 产学研技术联盟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
  • 1.3.5 简要的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视角的选取
  •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2 基于知识转移的联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2.1 产学研技术联盟的知识转移过程
  • 2.1.1 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的知识分类
  • 2.1.2 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过程
  • 2.1.3 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的知识管理
  • 2.2 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的知识共享
  • 2.2.1 知识共享对联盟创新的影响
  • 2.2.2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 2.3 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的知识学习
  • 2.3.1 知识学习对创新的影响
  • 2.3.2 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 3 基于合作风险的联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的风险
  • 3.1.1 联盟中风险产生的原因
  • 3.1.2 风险对联盟创新的影响
  • 3.1.3 联盟中的风险控制
  • 3.2 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的机会主义
  • 3.2.1 机会主义产生的原因
  • 3.2.2 机会主义对创新的影响
  • 3.3 抑制机会主义的博弈
  • 3.3.1 模型假设
  • 3.3.2 模型建立
  • 3.3.3 投机行为的抑制
  • 4 多属性决策的应用及实证研究
  • 4.1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应用
  • 4.1.1 多属性决策概述
  • 4.1.2 多属性决策的过程
  • 4.2 权重设定及排序方案
  • 4.3 实证研究
  • 4.3.1 指标及样本选取
  • 4.3.2 实证分析
  • 5 结论
  • 5.1 提高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的措施
  • 5.2 全文结论及研究展望
  • 5.2.1 全文结论
  • 5.2.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研究——基于高校的视角[J]. 中国高新区 2018(06)
    • [2].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分析[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5)
    • [3].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14)
    • [4].也谈传统产学研道路的误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 [5].高校实力对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度影响研究综述[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01)
    • [6].基于产学研合作下的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7].产学研合作立法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 山东纺织经济 2015(04)
    • [8].我校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 科技展望 2015(19)
    • [9].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产学研合作功能拓展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4(02)
    • [10].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11].产学研合作培养化工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广东化工 2013(23)
    • [12].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存在问题探析[J]. 统计与管理 2013(02)
    • [13].美、英、日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及启示[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 [14].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实证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03)
    • [15].美国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启示[J]. 经济纵横 2011(12)
    • [16].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学研合作分析:问题与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8)
    • [17].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和高校的功效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04)
    • [18].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 文教资料 2019(15)
    • [19].产学研合作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0].关于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建议[J]. 管理观察 2009(06)
    • [21].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问题对地方高校的警示分析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3(01)
    • [22].大学驻外研究院——产学研合作的新亮点[J]. 时代教育 2014(05)
    • [23].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析[J]. 中国商贸 2013(29)
    • [24].关于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文献综述[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06)
    • [25].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26].基于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校管理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17)
    • [27].浅谈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产学研合作[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8].天津市产学研合作的政策、问题与对策[J]. 天津经济 2011(08)
    • [29].产学研合作中的投机行为及其有效抑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9)
    • [30].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自主创新的途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3(06)

    标签:;  ;  ;  ;  

    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