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中游银鮈的繁殖生物学和早期发育研究

汉江中游银鮈的繁殖生物学和早期发育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开展南水北调中线Ⅰ期工程对汉江中下游鱼类资源影响的研究,解决汉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保护技术的问题,2005年5月~2007年8月在汉江鱼类资源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汉江中游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 Sauvage et Dabry)的繁殖生物学和早期发育进行了专题研究,旨在为江河水利工程建设后鱼类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2005年5月~2007年8月,在汉江中游9个采样点和对应的城市、乡镇采集银鮈个体,繁殖季节重点采集,现场和实验室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生物学解剖、称量、观察和分析,并对性腺进行取样研究。2006年5~8月分别设固定断面和流动采集鱼卵(仔鱼),同时进行鱼卵(仔鱼)的培养、观察和分析,并绘制其早期发育图。鱼卵漂流距离(S)用当时水温条件下胚胎发育经历时间(T)乘以江水平均流速(V)估算,即S=V·T,把产卵集中的江段确定为产卵场,并及时跟踪勘察产卵场水文等状况;产卵规模(M)根据采样点采获的相近发育期的鱼卵数(m)、采样点断面江水流量(Q)、采样网口流速(V’)、采样断面卵(仔鱼)密度系数(C)和采样网口面积(0.393)估算,即M=m·Q·C/0.393·V’。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对采样点的理化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汉江中游江段的理化、生物因子适宜于银鮈的繁殖;汉江中游的银鮈生长与繁殖季节晚于珠江和长江干流;汉江中游的营养物质丰富,为银鮈的繁殖与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汉江中游江段的渔获物中银鮈占小型鱼类的28.4%,是汉江中游小型鱼类的优势种,在小型鱼类中有着重要地位。2)汉江中游的银鮈5月初~8月上旬繁殖,繁殖个体的体长5.6 cm~14.0 cm,平均(7.82±1.36)cm;体重为8.68 g~67.66 g,平均体重(12.51±4.28)g。繁殖群体中95.91%的个体为2龄~3龄,4.09%为4龄或4龄以上,繁殖群体的平均年龄(2.83±0.54)龄;雌雄比(♂:♀)为1:1。3)雌、雄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雄性初次性成熟个体的体长、体重、成熟系数均小于雌性。性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左右两性腺等重,性腺成熟系数3月份丌始增大,7月份最大;绝对怀卵量(F)为1732粒/尾~32284粒/尾,平均(4796±824)粒/尾,相对怀卵量(F/W)为223粒/g~477粒/g,平均(373±42)粒/g;绝对怀卵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相对怀卵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属一次性产卵鱼类。4)V期卵巢的成熟系数为31.45%~37.80%,平均(35.23±3.88)%;卵径为0.78mm~1.21 mm,平均(0.98±0.22)mm。受精卵吸水后,具明显的双层卵膜,外膜和内膜直径分别为(3.60±0.42)mm和(1.88±0.12)mm,为略带粘性的漂流性卵。5)2006年5~8月汉江中游银鮈繁殖亲鱼15.26万尾,产卵3.68亿粒,有谷城、茨河等7个产卵场,产卵江段分布在几乎一半的汉江中游干流上;产卵水温17.5℃~27℃,产卵期处于降雨后江水上升的两个洪峰峰值之间的波谷期,产卵和产卵的规模与江水的温度、涨水持续的时间、流速、流态紧密相关,与大坝人工调水放出的清水涨水无关。6)汉江中游银鮈的早期发育分为4个阶段、50个发育期。与四大家鱼的胚胎发育趋势相似,但胚胎大小仅相当于家鱼的1/2~2/3,原肠期胚层下包较少,尾泡在听囊之前出现,尾鳍出现后至孵出前,胚体受内膜影响尾部向头部弯曲,胸鳍原基期在孵出前出现,胚前发育时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比家鱼少3~5 h;口裂在鳃弧出现后出现,没有明显的眼黄色素期,肠管形成后出现鳔的雏形,稚鱼阶段肌节有37对。综合而言,银鮈是一种繁殖群体大、繁殖适应能力较强、繁殖力较大、2龄性成熟、一次性产卵的江河小型鱼类,是汉江中游小型鱼类的优势种;是汉江中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中唯一受精卵吸水后具明显双膜的鱼类;丹江和王甫洲大坝兴建后,汉江中游银鮈的产卵场普遍下移,分布更加广泛,但每个产卵场的产卵规模相对减少;其早期发育与鲤科鱼类趋势相似,与珠江银鮈相近,但也有明显差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 汉江中游基本情况
  • 1.2 汉江鱼类研究概况
  • 1.3 鱼类繁殖生物学与早期发育
  • 1.3.1 性腺发育
  • 1.3.2 繁殖力
  • 1.3.3 鱼类的产卵类型
  • 1.3.4 鱼类产卵场和产卵条件
  • 1.4 鱼类的早期发育
  • 1.5 汉江中游银鮈繁殖生物学和早期发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本采集的时间与地点
  • 2.2 取样方法
  • 2.2.1 受精卵和仔鱼的采集
  • 2.2.2 繁殖个体的采集
  • 2.3 水体理化指标的测定
  • 2.4 样本和数据的处理
  • 2.4.1 受精卵的处理
  • 2.4.2 受精卵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
  • 2.4.3 繁殖个体的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采样点的定位和环境特征
  • 3.2 资源现状与繁殖群体组成
  • 3.2.1 资源现状
  • 3.2.2 繁殖群体组成与繁殖季节
  • 3.2.3 繁殖群体的组成变化
  • 3.3 副性征
  • 3.4 初次性成熟大小
  • 3.5 性腺的发育与分期
  • 3.5.1 卵巢发育和分期
  • 3.5.2 精巢发育与分期
  • 3.5.3 性腺的周年变化和产卵类型
  • 3.6 怀卵量
  • 3.7 卵的特性
  • 3.8 汉江中游的产卵场分布
  • 3.9 产卵规模与繁殖群体规模
  • 3.10 产卵条件
  • 3.11 早期发育
  • 3.11.1 胚胎发育阶段
  • 3.11.2 前期(卵黄囊期)仔鱼阶段
  • 3.11.3 后期仔鱼阶段
  • 3.11.4 稚鱼阶段
  • 3.12 胚胎发育时间
  • 4 讨论
  • 4.1 性腺发育和繁殖力
  • 4.2 产卵条件和产卵场分布
  • 4.3 卵的性状
  • 4.4 胚胎发育
  • 4.4.1 胚前发育与家鱼的区别
  • 4.4.2 胚后发育与家鱼的区别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江芜湖段银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沅水银鮈年龄与生长的研究[J]. 淡水渔业 2017(06)
    • [3].长江中上游银鮈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分析[J]. 动物学杂志 2018(04)
    • [4].赤水河银鮈的早期发育与仔鱼的耐饥饿能力[J]. 动物学杂志 2010(03)
    • [5].长江天鹅洲故道银鮈的年龄、生长和死亡率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2)
    • [6].长江干流不同江段鱼卵及仔鱼漂流特征昼夜变化的初步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8)

    标签:;  ;  ;  ;  ;  ;  ;  

    汉江中游银鮈的繁殖生物学和早期发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