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抒情歌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采珠人》,二重唱《在圣殿深处》,创作思想与手段,演唱方法及意义
抒情歌剧论文文献综述
赵静[1](2019)在《质朴柔美兼具 抒情浪漫并行——从《在圣殿深处》管窥比才的歌剧创作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以及他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比才的歌剧《采珠人》中的二重唱咏叹调《在圣殿深处》的分析,管窥比才的歌剧创作思想与风格,并对歌曲中的一些创作方法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9年08期)
景作人,凌风[2](2019)在《一部凄美的浪漫主义抒情歌剧——观歌剧《采珠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5月中旬,国家大剧院与柏林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演出了19世纪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采珠人》。这一版《采珠人》,是中德艺术家共同的艺术结晶。2017年6月,该版制作在柏林国家歌剧院首演。两年后,它来到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亮相。演出分(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9年06期)
张永凯[3](2018)在《论喜歌剧《爱的甘醇》抒情性与戏剧性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尼采蒂的《爱的甘醇》自从问世就成为他经典的歌剧剧目之一,代表了他在创作巅峰期的超高艺术水准,至今还在全世界知名的剧院中上演,优美的咏叹调,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的观众。本文通过对《爱的甘醇》创作特征的分析,论述此歌剧咏叹调戏剧性与抒情性的统一。(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8年05期)
李月华[4](2017)在《百年传承,经典延续——刍议中国京剧“青衣”与西洋歌剧“抒情女高音”演唱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京剧里的青衣行当与西洋歌剧里的抒情女高音概念上的比较,分析研究中国京剧"青衣"与西洋歌剧"抒情女高音"的演唱风格。笔者认为分析青衣与抒情女高音在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等方面的异同,结合青衣的发声元素与抒情女高音高音唱法,可以更恰当的掌握带京味唱腔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风格特点与时俱进。(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10期)
李晓菲[5](2017)在《仿若歌剧的抒情史诗——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感情丰富、浪漫抒情的作品,也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浅析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对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方法和音乐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05期)
周颂[6](2017)在《论轻型抒情女高音在莫扎特喜歌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幕歌剧《唐·璜》(DonGiovanni)是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与剧作家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1749—1838)通力合作的第二部佳作,其中"采琳娜(zerlina)" 一角更是成为轻型抒情女高音角色中的代表形象之一。而作为女高音中型号最小、最为轻盈的声部类型,轻型抒情女高音不仅是在戏剧表现中彰显了真实鲜活的"平民特质",更是在声乐初期的训练中体现出了极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本文将基于笔者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研究生期间的专业实践体会,以剧中角色"采琳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Batti,batti,obel Masetto)、《你就会看到》(Vedrai,carino)为例证中心,从作品分析、戏剧表现、演唱处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具体的探讨和比较,进一步突出轻型抒情女高音角色在作品实际演绎中的多变性与复杂性以及在声乐学习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并借以展现该类角色在莫扎特喜歌剧中的形象共性和声音特性,为声乐初学者在曲目的选择上提供一些浅见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2-01)
刘跃强[7](2016)在《在歌剧世界里畅抒情怀——记着名男高音歌唱家王洪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王洪波老师,也许很多演艺圈里的人都很了解,说他有很多个身份,实不为过,比如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声乐教育家,解放军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歌剧舞剧院声乐艺术指导等等。所以,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很"厉害",但却又特别低调、谦虚。王洪波曾任我国歌唱家彭丽媛、莫华伦、魏松、戴玉强、廖昌永、梁宁等主演的大型情景交(本文来源于《歌曲》期刊2016年08期)
胡睿[8](2016)在《京剧“青衣”与西方歌剧“抒情女高音”两种唱法的借鉴与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衣"是我国京剧艺术旦角中的主要行当,它与西方歌剧中的"抒情女高音"同属女声,所演绎的戏剧人物角色也极为相似,在具体的演唱上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但因两者所处文化背景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又表现出各具风格的艺术个性和特征。故而,本文拟从京剧"青衣"与西方歌剧"抒情女高音"这两种唱法的"共性"出发,以其"个性"表现为切入点,试论两种唱法如何在多元化的潮流中进行更好地借鉴与融合,从而使得中西音乐文化精髓能够得到与时俱进的创新、传承与发扬。(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6年08期)
王家璇[9](2016)在《探究歌剧中轻型抒情女高音的代表性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歌剧艺术的不断发展,美声唱法形成了更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对女高音声部有了科学和细致的划分。每位歌唱者的音色都是不同的,可谓千差万别,因为每个人的嗓音条件、生理结构都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准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声音类型或选择演唱了不符合自己声音类型的作品,就可能会导致声带小结等严重后果。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声音类型,选择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作品,在成功塑造角色的同时使自己的嗓音条件得到健康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6年06期)
胡姣英[10](2016)在《如何在歌唱中把握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抒情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契尼十九世纪,意大利着名的作曲家,在歌剧的抒情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他是继威尔第后又一位歌剧大师,擅长于描写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命运,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本论文就是从他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巧巧桑入手,巧巧桑是一位异国情调的小女子,日本底层社会的一名艺妓,通过对巧巧桑咏叹调和重唱歌曲的分析解剖,来探究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抒情风格,从而更准确的进行二度创作。本论文从叁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对作曲家普契尼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进行阐述和总结,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巧巧桑的经典曲目进行分析和探究,也是全文的重点,第叁部分是对中外两位饰演过蝴蝶夫人的歌唱家进行比较之研究,以及作者自己的一些演唱经历的感悟。从这叁个方面对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抒情风格进行提炼和探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抒情歌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5月中旬,国家大剧院与柏林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演出了19世纪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采珠人》。这一版《采珠人》,是中德艺术家共同的艺术结晶。2017年6月,该版制作在柏林国家歌剧院首演。两年后,它来到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亮相。演出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抒情歌剧论文参考文献
[1].赵静.质朴柔美兼具抒情浪漫并行——从《在圣殿深处》管窥比才的歌剧创作风格[J].艺海.2019
[2].景作人,凌风.一部凄美的浪漫主义抒情歌剧——观歌剧《采珠人》[J].歌剧.2019
[3].张永凯.论喜歌剧《爱的甘醇》抒情性与戏剧性的统一[J].艺术百家.2018
[4].李月华.百年传承,经典延续——刍议中国京剧“青衣”与西洋歌剧“抒情女高音”演唱风格[J].中国文艺家.2017
[5].李晓菲.仿若歌剧的抒情史诗——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浅析[J].戏剧之家.2017
[6].周颂.论轻型抒情女高音在莫扎特喜歌剧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17
[7].刘跃强.在歌剧世界里畅抒情怀——记着名男高音歌唱家王洪波[J].歌曲.2016
[8].胡睿.京剧“青衣”与西方歌剧“抒情女高音”两种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6
[9].王家璇.探究歌剧中轻型抒情女高音的代表性角色[J].通俗歌曲.2016
[10].胡姣英.如何在歌唱中把握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的抒情风格[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标签:《采珠人》; 二重唱《在圣殿深处》; 创作思想与手段; 演唱方法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