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类型论文-王艳红,刘艳红

监护类型论文-王艳红,刘艳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监护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染,因素,耐药,重症监护室病房

监护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红,刘艳红[1](2019)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耐药机制、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耐药机制、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病房患者中抽取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研究组)进行分析,分析其感染类型、耐药性等,并抽取3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纳入对照组,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中,共检出12株铜绿假单胞菌,1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3株大肠埃希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不动杆菌属,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Logistic分析影响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为免疫力低、ICU病房中病原菌污染环境、广泛应用抗菌药物、手卫生影响医院感染病原体、未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和隔离操作、ICU布局和设施不合理。结论:临床需明确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以便加强监测,确保抗生素使用合理,并针对性制定隔离消毒措施,控制和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降低医院感染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甘小荣,赵玉,占斌,唐宏[2](2019)在《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比较:社会支持的影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孤独感现状、社会支持特点,分析儿童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方法:以320名不同监护类型儿童为被试,采用孤独感问卷、社会支持网络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95,P> 0. 05)。(2)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除了在母亲的陪伴维度双亲监护类型高于单亲、祖辈和其他监护类型外(F=2. 90,P=0. 007),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社会支持得分在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价值肯定和亲密度等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社会支持得分与孤独感之间呈负相关,对于单亲监护和祖辈监护儿童,老师的陪伴支持是其孤独感的唯一预测因素(β=-0. 31~-0. 32),对于双亲监护儿童,母亲的工具性支持和老师的肯定价值是孤独感的有效预测因素(β=-0. 40和β=-0. 37)。结论: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孤独感。(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潘绮[3](2018)在《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发展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从他们的生存基本状况、教育状况、学习状况到其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共1726.29万人,其中东部各省份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9.65%,西部占39.02%,中部比例最高,占全国的51.33%。本研究基于山西省留守儿童被试,从留守儿童不同监护类型入手,将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分为母亲监护、隔代监护、机构监护和其他监护(包括父亲监护、上代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四种监护类型,分析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及心理健康状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探究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试图为现阶段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于改善并完善留守儿童有益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吕梁某地中、小学共400名在校留守儿童开展研究,探索了当地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亲子沟通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1.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适中,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年级、是否寄宿以及父母对儿童的照顾等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2.不同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机构监护优于其他叁种监护类型。3.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水平一般,在性别、是否独生和家庭类型、排行上均无显着差异;但在年级、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以及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上差异明显。4.监护类型和亲子沟通状况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都存在显着影响,母子、父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均起保护作用,且监护类型在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竹青[4](2018)在《成年人监护类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年人监护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和精神障碍者,这两个群体虽有交叉,但有明显区别,所以成年人监护制度对这两个群体的保护措施有所不同,指导思想也不尽相同。对于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老年人而言,主要以意定监护制度进行保护,以自主决策作为指导思想。对于有部分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者则以辅助制度进行保护,以支持决策作为指导思想。对于没有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及精神障碍者则以监护制度进行保护,以替代决策作为指导思想。中国正处于《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成年人监护制度作为民法的重要制度,在完善制度设计时应体现上述特点。(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小屏[5](2018)在《不同监护类型下的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的比较研究——基于贵州省5个民族自治县的实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单亲监护、隔代监护、混合监护叁种家庭结构。研究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六方面对不同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质量整体不高,留守儿童群体内部的社会化程度在监护类型上差异显着。其中单亲监护型相对最好,少数隔代监护型和混合监护型留守儿童面临较严重的社会化危机。(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亚,王宏,李建桥,刘琴,曹型厚[6](2016)在《重庆市贫困区县不同监护类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重庆市贫困区县不同监护类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9—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首先从重庆市11个贫困区县中随机抽取1个区县,然后在该区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中学,最后在每个中学随机抽取初一、高一各4~6个班的中学生。采用集体调查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统一发放问卷,内容分为自编一般人口学信息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两部分,共发放问卷2 401份,回收有效问卷2 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0.4%。结果 2 171例中学生中,女1 072例(49.4%),男1 099例(50.6%);初一学生1 114例(51.3%),高一学生1 057例(48.7%);单亲监护468例(21.6%),隔代监护756例(34.8%),上代监护101例(4.7%),同辈监护215例(9.9%),父母亲监护631例(29.0%)。不同监护类型中学生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偏执维度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学生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适应不良维度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护类型女中学生强迫症状、学习压力维度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护类型男中学生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护类型初一学生强迫症状、偏执、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抑郁、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护类型高一学生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维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贫困区县中女、高年级、上代监护、同辈监护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需要政府、学校、监护人的共同努力,以减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31期)

尹志强[7](2016)在《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的监护人范围及监护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在监护人范围方面应当与亲属法编相协调,区分亲权与监护,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应限定在丧失亲权保护范围中;未成年父母所在单位不宜承担监护人职责;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也不具备担任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条件;民政部门承担国家监护职责并不意味着由其自身担任监护人,而在于建立足够的设施完善、人员完整的救助机构,在不能由自然人担任监护人时,由这些机构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对一定范围的监护人施行有偿监护制度,建立遗嘱监护。(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黄国萍[8](2016)在《监护类型对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研究——以安徽农村5所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均发生着一系列量与质的飞越变化。很多青少年都无法逃避"孤独"这种人生体验。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会导致青少年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找不到社会归属感,甚至丧失应有的自尊。孤独感对人格也有着显着的影响,有强烈孤独感的人往往持有更加愤世嫉俗、极端性的观点,对他人更加不信任,从而导致人格扭曲。父母和社会对青少年陪伴支持得越多,其孤独感越弱。因此,研究监护类型对(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半月)》期刊2016年05期)

顾涛[9](2014)在《胎心监护不同类型减速波形与新生儿结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胎心监护不同类型减速波形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0月分娩的足月单胎5 0 0例孕妇分娩前最后1次胎心外监护及新生儿结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间断变异减速、周期性变异减速伴中度基线变异、周期性晚期减速伴中度基线变异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新生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周期性变异减速伴基线变异消失、周期性晚期减速伴基线变异消失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新生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基线变异程度是评价胎儿是否存在酸中毒的重要指标,在出现周期性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同时伴随胎心基线变异减小或消失,则预示胎儿存在酸中毒可能性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4年05期)

李胜昔[10](2014)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与成长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农民进城务工,给城市带去持续繁荣的源泉,却给农村留下了不少的问题。限于经济条件等因素,很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乡村学习、生活,这种亲子长期分离的事实产生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目前,正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并持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监护力度明显不够。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多是由单亲监护、祖辈监护、其他亲属监护或同辈及自我监护等构成传统监护类型,传统监护类型存在诸多弊端,不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照看和监管。基于农村留守儿童传统监护类型存在问题,加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私人机构监护类型产生了。私人机构监护类型是对传统监护类型的有益补充,但同样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私人机构监护类型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也不利于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基于留守儿童问题意识,尝试从留守儿童监护类型这一视角探索改善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建议。在对不同监护类型文献梳理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湖北省一所公立小学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收集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相关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传统监护与私人机构监护类型进行实证探讨,并最终提出改善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对策建议。文章具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即第一章,具体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等内容。第二部分:理论分析部分,即第二章,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理论分析,包括几种主要的传统监护类型和私人机构监护类型。第叁部分:实证研究部分,即第叁章,运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描述,对不同监护类型效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找出其合理部分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论部分,即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尝试优化传统监护类型,创新多元机构协同监护类型。本文研究结论为:满分为10时,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得分均值分别为8.1376、7.3933、8.7640、7.8596。和传统监护类型相比较,私人机构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学习和社会适应状况更好,但私人机构监护类型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状况较差,即私人监护机构和传统监护类型各有优劣,却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本研究的创新如下: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探讨不同监护类型的异同,是对以往留守儿童监护类型诸多定性类研究的有益补充,丰富了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定量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系统研究还不多,对不同监护类型展开探讨的文章较为少见;选题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相当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监护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孤独感现状、社会支持特点,分析儿童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方法:以320名不同监护类型儿童为被试,采用孤独感问卷、社会支持网络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95,P> 0. 05)。(2)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除了在母亲的陪伴维度双亲监护类型高于单亲、祖辈和其他监护类型外(F=2. 90,P=0. 007),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社会支持得分在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价值肯定和亲密度等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社会支持得分与孤独感之间呈负相关,对于单亲监护和祖辈监护儿童,老师的陪伴支持是其孤独感的唯一预测因素(β=-0. 31~-0. 32),对于双亲监护儿童,母亲的工具性支持和老师的肯定价值是孤独感的有效预测因素(β=-0. 40和β=-0. 37)。结论: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孤独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监护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红,刘艳红.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耐药机制、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9

[2].甘小荣,赵玉,占斌,唐宏.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比较:社会支持的影响作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3].潘绮.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山西大学.2018

[4].王竹青.成年人监护类型解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张小屏.不同监护类型下的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的比较研究——基于贵州省5个民族自治县的实证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

[6].王亚,王宏,李建桥,刘琴,曹型厚.重庆市贫困区县不同监护类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

[7].尹志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的监护人范围及监护类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

[8].黄国萍.监护类型对农村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研究——以安徽农村5所学校为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

[9].顾涛.胎心监护不同类型减速波形与新生儿结局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

[10].李胜昔.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与成长状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标签:;  ;  ;  ;  

监护类型论文-王艳红,刘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