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流动人口论文-计海曼

低收入流动人口论文-计海曼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收入流动人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动人口,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城市规划

低收入流动人口论文文献综述

计海曼[1](2016)在《北京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房问题日益严峻。供求矛盾、城市规划不合理和管理服务的真空等原因使得低收入流动人口面临着无处可住的尴尬境地。本文通过对租赁住房、集体安置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探讨,希望为低收入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6年09期)

谢宝富[2](2015)在《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解决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日益严峻,理论和实践界对解决该问题存在漠视需求、理想化寻求解决办法、过于迷信市场机制、忽视政府作用等误区。应将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租赁房供给行为定性为兼具市场经营和社会保障性质的准住房保障行为,提倡政府以适当赢利的方式投资、经营流动人口公寓。流动人口公寓应以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单间和20-30平方米的小套房为主要户型;应以"补砖头"而非"补人头"的方式解决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面向城区服务业中的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公寓应"大分散,小集中";应以保障房开发为纽带来建设都市卫星城。(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5年05期)

马小凤[3](2012)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适应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年龄组成、家庭构成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及相应的居住需求,从套型内和套型间两方面探讨了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对以后流动人口住宅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02期)

王涛,鲁晓均[4](2010)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从流动人口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条件叁个主要方面探讨流动人口对居住的户型、外部空间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力求探索出真正能满足流动人口需要的住宅设计。(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29期)

游艳玲,吴法,向静静[5](2010)在《城中村改造与低收入流动人口安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我国现阶段城中村改造中对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安置模式归纳为过渡性廉租房模式、多样化房源模式、低价公寓模式叁种,分析它们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低收入人口安置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的城中村改造和低收入流动人口安置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技促进发展》期刊2010年07期)

金玉棠,张一兵[6](2010)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适用性出租住宅设计探析——以徐州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通过分析徐州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现状,年龄组成,家庭构成及职业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为此类人群所适用的出租型住宅类型及特征,并深入探讨了住宅的适应性空间设计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住宅设施》期刊2010年05期)

史冬妮,汪洋,王海霞[7](2009)在《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居住模式对于城市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从流动人口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条件叁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对居住的户型、外部空间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力求探索出真正能满足流动人口需要的住宅设计。(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33期)

易木[8](2008)在《改革户籍制度:填平社会保障中的“贫富”鸿沟》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些事情一出生就会被注定。比如,不论出生在哪里,属于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是大城市的人还是小城镇的,都取决于父母户口所在地。 这些不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这也是中国目前户籍制度的弊端之一:不同的户籍导致同命不同价、不同就业机会,(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08-04-23)

刘翠,孙晓峰[9](2007)在《社会问题的空间视角——以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的发展,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聚焦于物质形态空间,在对低收入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的居住类型、聚居形态、居住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相关经验,从建筑、社区、城市叁个层面探讨适合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的相关策略,从而使社会问题空间化,探寻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7年10期)

赵鸿涛[10](2007)在《廉租房:400万人将获益》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30日,国务院就《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举行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要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而据记(本文来源于《华夏时报》期刊2007-09-03)

低收入流动人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日益严峻,理论和实践界对解决该问题存在漠视需求、理想化寻求解决办法、过于迷信市场机制、忽视政府作用等误区。应将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租赁房供给行为定性为兼具市场经营和社会保障性质的准住房保障行为,提倡政府以适当赢利的方式投资、经营流动人口公寓。流动人口公寓应以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单间和20-30平方米的小套房为主要户型;应以"补砖头"而非"补人头"的方式解决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面向城区服务业中的中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公寓应"大分散,小集中";应以保障房开发为纽带来建设都市卫星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收入流动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1].计海曼.北京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

[2].谢宝富.中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解决路径[J].城市问题.2015

[3].马小凤.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适应性设计[J].山西建筑.2012

[4].王涛,鲁晓均.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10

[5].游艳玲,吴法,向静静.城中村改造与低收入流动人口安置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0

[6].金玉棠,张一兵.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适用性出租住宅设计探析——以徐州地区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0

[7].史冬妮,汪洋,王海霞.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住宅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9

[8].易木.改革户籍制度:填平社会保障中的“贫富”鸿沟[N].工人日报.2008

[9].刘翠,孙晓峰.社会问题的空间视角——以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为例[J].华中建筑.2007

[10].赵鸿涛.廉租房:400万人将获益[N].华夏时报.2007

标签:;  ;  ;  ;  

低收入流动人口论文-计海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