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摘要: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乃至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软件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各种由于软件缺陷或故障所引起的事件频繁发生。发展高可信软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软件技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多维质量属性的可信软件评价是实现软件可信、开展可信软件管理的核心基础,也是可信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绝大部分软件质量属性的研究都是基于软件设计、开发者的视角,而忽视了软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客观实践及主观感受。因此,研究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可信软件、质量属性的界定,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几个主要的软件质量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软件质量度量的发展、分类及度量步骤三个方面对软件质量度量进行了研究,这些都是可信软件质量属性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可信软件质量属性指标体系的产生是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过程中关键性的第一步。针对用户对软件质量属性的需求及可信软件的特性,本文将可信软件质量属性分成关键属性与非关键属性两大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证据模型、评估体系,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的基础。本文提出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第一个方法是一种间接的、考虑软件使用者和软件设计开发者一致性评判的研究方法。针对可信软件的某些质量属性不可直接测量、质量属性之间不具备可比性且测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研究了质量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设计结构矩阵、矩阵转换、矩阵运算来解决上述问题并间接度量软件质量属性。同时,由于可信软件运行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人对于质量属性有着不同的视角、解释和判断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没有办法达成一致的评判准则。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上述间接度量模型及三个评价指标,来确定软件设计开发者和软件用户对于软件质量属性评判的一致性程度,并根据设计的准则,做出相应的决策。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完全依赖于软件质量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具有统一标准和评价尺度的、考虑软件使用者和开发者一致性评价的方法。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第二个方法是一种直接的、考虑评价者有限理性的研究方法。现今绝大部分评价方法所假设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评价者是完全理性的。但实际上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带有主观偏好及风险性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引入前景理论以描述、表达评价者的有限理性。通过在“框架”内,正负理想参考方案的选择、信息的处理、综合前景值的确定、比较,来判断软件质量属性的优劣。同时,考虑在评估过程中,评价者不同偏好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评估方法更加严谨、科学。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第三个方法是一种动态的、考虑软件在受到干扰的环境下,其质量属性评价值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软件是否总是可信的评价方法。软件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总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在受到干扰时,我们总是期望它能保持原来的状态,但实际上这并非总是可能的。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必然导致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本文创新地借助于物理学“熵”的概念来描述、表达这个现象,并针对软件状态的变化是一个时间、空间完全离散的,且后一个状态是受前一个状态影响的特征,结合元胞自动机的相关机理,对软件质量属性在受到干扰后的评价值进行了有效模拟。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均是基于软件用户需求的视角,对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进行间接、直接、动态的全方位评价,以期有利于软件用户对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进行客观评价,也有利于软件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用户需求提供客观依据。图54幅,表14个,参考文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研究基础
  • 2.1 可信软件研究现状
  • 2.1.1 可信软件的界定
  • 2.1.2 可信软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研究现状
  • 2.2.1 软件质量属性的界定
  • 2.2.2 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软件质量模型
  • 2.3.1 MCCALL质量模型
  • 2.3.2 BOEHM模型
  • 2.3.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 2.3.4 FURPS/FURPS+模型
  • 2.3.5 DROMEY质量模型
  • 2.3.6 ISO/IEC 9126模型
  • 2.3.7 软件可信属性模型
  • 2.4 软件质量度量
  • 2.4.1 软件质量度量的发展
  • 2.4.2 软件质量度量的分类
  • 2.4.3 软件质量度量的过程
  • 3 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的生成
  • 3.1 用户需求本体提取
  • 3.1.1 用户需求表达
  • 3.1.2 用户需求的本体生成
  • 3.2 影响软件可信性的质量属性
  • 3.3 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指标体系
  • 3.3.1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证据模型
  • 3.3.2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体系
  • 3.3.3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一致性评判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
  • 4.1 研究基础
  • 4.1.1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间的相关性研究
  • 4.1.2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质量属性间相关性表达
  • 4.2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间接度量模型
  • 4.2.1 构件中质量属性的可达矩阵
  • 4.2.2 构件中质量属性的贡献值
  • 4.2.3 质量属性的间接度量
  • 4.3 基于一致性评判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
  • 4.3.1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多属性权重确定
  • 4.3.2 软件设计开发者对构件中质量属性评价值的确定
  • 4.3.3 软件使用者对构件中质量属性评价值的确定
  • 4.3.4 基于相关指标的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
  • 4.4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及分析
  • 4.4.1 实例简介
  • 4.4.2 模型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前景理论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
  • 5.1 研究基础
  • 5.1.1 前景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应用
  • 5.1.2 梯形模糊数的前景价值函数
  • 5.2 基于前景理论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
  • 5.2.1 质量属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5.2.2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
  • 5.3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及分析
  • 5.3.1 实例简介
  • 5.3.2 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
  • 5.4 用户风险偏好对软件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动态评价方法研究
  • 6.1 研究基础
  • 6.1.1 软件质量属性动态评价/预测研究
  • 6.1.2 元胞自动机的提出及相关概念
  • 6.1.3 信息熵与耗散理论
  • 6.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软件质量属性预测方法设计
  • 6.2.1 复杂系统可信性传递过程分析
  • 6.2.2 方法设计
  • 6.3 仿真模拟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