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

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

论文摘要

语法化是语言在使用中拓展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过程,表现为语音、语义、句法以及章法结构等层面的系统变化。以往的语法化研究多从结构的角度出发着重于对语法化过程中语义和句法变化的描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理论的出现使语法化研究转向了对语法化过程中语言演变规律的归纳和解释,以探讨语法化的演变机制和动因。根据语法化研究的趋势和取向,本文在构建动词研究事件认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从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三个层面对汉语视觉动词“看”、“见”以及英语视觉动词“look”、“see”语法化过程的对比分析,探讨汉语和英语视觉动词语法化演变的共性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中的语义变迁的认知理据以及语义和句法演变的认知机制,以探索语法化分析新的模式和框架。 研究发现汉语视觉动词“看”、“见”和英语视觉动词“look”、“see”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分布有着较高的对应性;汉语视觉动词的语法化程度强于英语视觉动词,但它们却具有相同的语法化演变认知路径和认知机制。 汉语视觉动词语法化程度强于英语视觉动词的现象表现为汉语视觉动词比英语视觉动词的语义和功能分布更为丰富。汉语视觉动词“看”具有表达“视觉行为”、“认识、情态”以及“因果推理”的含义和充当“行为动词”、“话语标记词”以及“连接词”的功能;而英语视觉动词“look”只用于表达“视觉行为”和“认识、情态”的含义以及担任“行为动词”和“话语标记词”的功用。同时,汉语视觉动词“见”的语义演变以表“视觉行为”为起点分别拓展为表“被动行为”和“因果推理”,其功能也由“行为动词”演变为“连接词”和“动词词缀”;而英语视觉动词“see”尽管用于表达“视觉行为”、“认识、情态”以及“因果推理”的含义.但只具有“行为动词”和“连接词”的功能。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的连动结构要比英语发达,而连动结构中动词之间的语义和功能竞争可以将动词区分为主要和次要动词,并最终促使次要动词虚化。 汉语和英语视觉动词语法化有着相同的演变路径和机制。视觉动词认知图式的演变表现为从物理空间图式到心理空间图式以及言语空间图式的延伸和扩展,其演变机制是在人们认知视觉行为的过程中通过隐喻映射和转喻借代对视觉行为形式和视觉行为结果的凸显。视觉动词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变化是一个渐进性而又层级分明的由具体到抽象的连续演变过程。语义演变的主要机制是对视觉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理论前提和研究方法
  • 第一节 语法化与语法化理论
  • 一、语法化与语法化研究
  • 二、语法化理论综述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 一、本文研究的问题
  •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
  • 三、本研究的取向
  • 第三节 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模式
  • 一、语言的认知研究:框架理论、概念合成与理想认知模式
  • 二、从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到句法结构的研究模式
  • 第四节 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 第五节 语料的来源及说明
  • 第二章 视觉动词和视觉动词的语法化
  • 第一节 视觉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 一、视觉动词的界定及研究对象的确立
  • 二、汉英视觉动词的区别性研究
  • 第二节 视觉动词的语法化研究
  • 一、汉语视觉动词的语法化研究
  • 二、英语视觉动词的语法化研究
  • 第三节 视觉动词的语法化构拟
  • 一、语法化的构拟标准
  • 二、汉语视觉动词的语法化构拟
  • 三、英语视觉动词的语法化构拟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视觉动词语法化的意象图式扩展: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言语空间
  • 第一节 意象图式和语法化研究
  • 一、意象图式
  • 二、基于“力”的视觉意象图式
  • 第二节 基于“力”的视觉意象图式
  • 一、视觉意象图式的体验基础
  • 二、视觉意象图式的心理基础
  • 三、意象图式的内在结构
  • 四、意象图式的扩展
  • 第三节 视觉动词意象图式的扩展动因
  • 一、视觉“力”的概念界定
  • 二、视觉动词的“力”的演变
  • 第四节 视觉动词意象图式的演变机制
  • 一、视觉动词意象图式的扩展路径
  • 二、视觉动词意象图式的扩展机制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语义认知分析
  • 第一节 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语义分析模式
  • 一、语义分析:从结构到认知
  • 二、语义演变的认知框架
  • 三、语法化过程中语义演变的语义分析模式
  • 第二节 汉英视觉动词的认知模式
  • 一、汉英视觉动词“看”、“look”的语义演变模式
  • 二、汉英视觉动词“见”、“See”的语义演变模式分析
  • 第三节 语法化的语义变化机制
  • 一、汉英视觉动词的语义演变特征
  • 二、汉英视觉动词的语义演变机制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视觉动词语法化的句法结构分析
  • 第一节 理论概述
  • 一、认知语言学的句法观
  • 二、句法结构的事件认知模式
  • 第二节 视觉动词句式演变的认知分析
  • 一、视觉动词的句法结构形式
  • 二、视觉动词句法结构的认知分析
  • 第三节 视觉动词语法化句式演变认知动因的理据分析
  • 一、承接对象的生命度
  • 二、概念经验反映的相似
  • 三、主观化倾向-视觉动词语法化的本质特征
  • 第五节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统计
  • 后记
  • 作者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生活中的终端视觉形象[J]. 厦门科技 2019(06)
    • [2].材料特色化在品牌视觉中的呈现[J]. 西部皮革 2019(24)
    • [3].视觉行动主义——当代视觉文化中的一种新的视觉实践形态[J]. 世界美术 2019(04)
    • [4].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以《人民画报》涉农封面图像为例[J]. 新闻世界 2020(02)
    • [5].探索生活中情感的视觉传达[J]. 传播力研究 2019(35)
    • [6].基于居民幸福感的宁波老旧社区视觉形象提升策略[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01)
    • [7].论视觉语言对中西方艺术的借鉴与结合——以倪传婧插画为例[J]. 今传媒 2020(02)
    • [8].中国特色足球视觉文化建构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03)
    • [9].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视觉素养提升研究[J]. 未来与发展 2020(02)
    • [10].基于视觉艺术心理学的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语言探究[J]. 普洱学院学报 2020(01)
    • [11].服装创意设计的视觉语言[J]. 山东纺织经济 2020(01)
    • [12].动态突显对视觉搜索绩效的影响作用[J]. 人类工效学 2019(06)
    • [13].信息可视化中视觉语言的应用研究[J]. 工业设计 2020(04)
    • [14].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词语化生产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20(02)
    • [15].视觉传达·设计[J]. 传媒 2020(09)
    • [16].视觉文化下“网络直播”的权力争夺[J]. 美与时代(下) 2020(04)
    • [17].扬州视觉传达发展现状研究[J]. 艺海 2020(07)
    • [18].视觉文化下儿童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J]. 西部皮革 2020(14)
    • [19].视觉训练:防控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的方法及应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08)
    • [20].社会主义视觉文化的“观看之道”——评唐小兵《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7)
    • [21].在探索中走向明晰——关于米歇尔《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及其视觉文化理论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20(09)
    • [22].《视觉零壹一》《视觉零壹二》[J]. 装饰 2020(07)
    • [23].新时代下城市视觉形象的重塑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J]. 新闻知识 2020(09)
    • [24].绘本创作中视觉隐喻表现的应用价值[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7)
    • [25].绘本视觉语言在高校插画设计课程中应用的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 2020(09)
    • [26].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融合[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21)
    • [27].无限视觉[J]. 中国无线电 2019(01)
    • [28].盛大的景颇族传统集体歌舞——目瑙纵歌[J]. 中国三峡 2019(03)
    • [29].略谈报纸娱乐版面视觉传达要素[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1)
    • [30].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J]. 戏剧之家 2018(18)

    标签:;  ;  ;  ;  

    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